戰國金豹

戰國金豹,1982年2月在江蘇省盱眙縣穆店鄉南窯莊出土的戰國時期歷史文物,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是一件珍貴藝術品。

說明:1982年2月江蘇省盱眙縣穆店鄉南窯莊出土。 寬17.8厘米,長16厘米,通高10.2厘米,重9千克,含金99%。
金豹蓋在戰國金銀梅花飾虬龍紋銅壺上,豹寬17.8厘米,長16厘米,通高10.2厘米,重9千克,含金百分之九十九,是全國所發現的漢代最重的黃金鑄件。該豹金光鱗鱗,出土時頸部有少量綠色銹斑,當系銅壺所染。豹身匍匐蜷曲,瞪目俯耳,圓頭平額,前爪前伸於頜下,長尾從襠下穿過小腹,斜置於左背。頸部鑄項圈三重,項圈上部有環形紐,可以繫繩,除項圈和眼部外,全身滿飾用小錘塹成的“豹斑”紋點。豹體內空,內壁刻有小篆“黃六”二字。
豹,屬猛獸,多產於非洲,其特徵為:頭小而圓,耳小而豎,四肢矯健。尾長而細,側臥時多把長尾夾於襠中置於背部。毛色褐赤,上滿布黑色斑點。此豹具豹之特徵,但又都有馴化的烙印,豹身呈現臥姿,憨厚溫順,不見凶殘猛悍,這是人為馴化的結果。該豹1982年2月江蘇省盱眙縣穆店鄉南窯莊出土,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是一件珍貴藝術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