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

《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10月出版的圖書,作者為華應龍

內容簡介

華應龍的數學課,有獨特的色彩和光亮,富有激情,也富有創意與個性。本書收錄了華應龍老師的12節數學課,每篇課例包括課前慎思、課堂實錄、課後反思、專家點評等,全面展示了華應龍數學課堂的風采。通過研讀這12節數學課,相信讀者會獲益良多。本書可供國小數學教師參考,也可作為教師培訓用書。

作者簡介

華應龍,1966年生,江蘇南通人,1984年畢業於江蘇省如皋師範學校。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首批“首都基礎教育名家”,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副校長,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等報刊上發表了400多篇文章,主編、參編了20多本教學用書。先後參加了“蘇教版”和“北師大版”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編寫和審定工作。

圖書目錄

序一 華應龍:國小數學教育的智者/成尚榮

序二 什麼樣的課是好課/馬雲鵬

1.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以“角的度量”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為什麼教得那么累

【課堂實錄】“角的度量”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道法自然

【專家評析】讓技能教學成為探索與發現的沃土/孫曉天

技能的學習不是簡單模仿與訓練/劉加霞

技能教學的方式可以多樣化/曹培英

技能教學原來可以如此美麗/張春莉

2.千金難買回頭看——以“多位數減法練習課”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練習課的質量取決於什麼

【課堂實錄】“多位數減法練習課”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數學教學與語文教學的不同

【專家評析】超越40分鐘的練習課/吳正憲

又一次驚喜和滿足/王永

一節頗有新意的練習課/周玉仁

3.教是因為需要教——以“我會用計算器嗎”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什麼算是真正的“會”

【課堂實錄】“我會用計算器嗎”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學無止境,教無止境

【專家評析】在對話中走向深刻/李 烈

教育無痕/施銀燕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張 丹劉 兼

4.數學是符號的樂園——以“中括弧”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需要創設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情境嗎

【課堂實錄】“中括弧”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師生相依為命的課堂

【專家評析】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再創造”的過程/劉加霞

科學預設,促成生成/張梅玲

5.切皆有可能——以“遊戲公平”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怎樣幫助學生形成統計意識

【課堂實錄】“遊戲公平”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感謝學生的合作

【專家評析】一個數學故事引出一個經典案例/張奠宙

數據帶來的“火熱思考”/張丹

6.好玩的數學——以“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數學廣角”的教學怎么定位

【課堂實錄】“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專家評析】讓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張梅玲

7.從“冰冷的美麗”到“火熱的思考”——以“孫子定理”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教師怎樣才能成為新課程的建設者

【課堂實錄】“孫子定理”教學紀實

【專家評析】教師應該做什麼/劉加霞

8.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以“長方體的認識”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學生怎樣學,空間觀念才能建立得更好

【課堂實錄】“長方體的認識”教學紀實

【專家評析】學得愉快紮實,教得酣暢得手/張興華

9.改造學習方式,享受課堂生活——以“百分數的認識”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首先應當認識百分數的存在價值

【課堂實錄】“百分數的認識”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讓學生學習“自己的數學”

【專家評析】充盈靈氣與活力的課堂/宋淑持

10.大成若缺——以“圓的認識”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我們究竟要教什麼

【課堂實錄】“圓的認識”教學紀實

【課後反思】花未全開月未圓

【專家評析】一篇優美的散文/曹培英

一堂充滿哲學意蘊的數學課/湯衛紅

精彩於“方”、“圓”之間/陳惠芳

把握學科本質與研究學生是數學教育永恆的課題/劉加霞

樸素而富有啟發性的一項研究/張梅玲

11.請把題目認真讀完——以六年級數學複習課“審題”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怎樣審題

【課堂實錄】“審題”教學紀實

【專家評析】教學出彩源於潛心創新/陳今晨

驚喜:一種課堂教學評價的尺度/彭鋼

12.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以“計程車上的數學問題”教學為例

【課前慎思】什麼樣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有價值

【課堂實錄】“計程車上的數學問題”教學紀實

【專家評析】創造了適合學生的教育/周玉仁

附錄 “我怎么沒想到”

後記 追錄夢想

獲獎信息

2010年影響教師的100本圖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