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世界上最熱情的擁抱,就是伸開雙臂,把敵人的肋骨擠碎。
德國版《教父》一道柏林圍牆,能將整個國家削為東西兩半卻不能鈄善良和邪惡分開。他的人生目標不是殺人而是,不停地殺人。
內容簡介
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偶然在父母房子閣樓上發現了很多神秘的信件,通過閱讀,他年幼的心靈慢慢形成一個明確的願望:他渴望了解死亡,並去執行別人的死亡,死亡就是希望。
長大之後,他開始了自己的雙重人生:事業有成,受人尊敬,並找到了一生的摯愛;同時受僱於原德國民主國家安全局,執行暗殺計畫。不久,政治頭面人物相繼死於浴室之中,而險惡的殺人藍圖才剛剛展開……
作者簡介
喬恒生(Peter JochimSen),德國波羅的海國際學院院長、學科帶頭人,BSIC經濟有限公司的商業主管。他精力充沛,在不同領域多有建樹。他是出色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作家、出版社經營者、熱心福利事業的社會活動家,還是一位破解了死神詛咒的白血病患者。 喬恒生1950年出生在德國的埃肯費爾德,從事特殊教育研究,因為遊戲教育和戲劇教育的學科設立上的貢獻,當選為基爾套用大學的校長,同時也是石荷州文化部的顧問。 1996年喬恒生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但他仍然在世界各地開展不同的社會項目,積極推動福利和教育事業。 從2007年起,他經常訪問中國,致力於中德文化和技術交流。他採用德國研發技術,以中國南方為基地,利用生物垃圾的資源甘蔗渣,製作生物燃料,替代石油製取的汽油柴油等汽車燃料;2008年他派遣12名德國年輕志願者去中國雲南邊區中國小支教;5•12四川地震後,他領養了災區的兩個孤兒;拍攝了兩部紀錄片,參加了廣州中國紀錄片電影節;2009年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合作,共同研究超常兒童心理學課題。同時他與中國的出版社合作,在德國出版中國圖書,幫助德國人了解當代中國。 他熱愛寫作,創作了多部小說、詩歌作品。他對於寫作的看法是:“……不管是什麼話題都去寫,重要的是去學習。”其代表作品包括:小說《吸血蟲的女兒》、《我的殺人計畫》、《埃肯費爾德的當年歲月》;散文和詩集《玻璃藝術》、《出版社的外殼》、《四季•希望的回音》、《自信》;學術作品《遊戲及行為障礙教育》、《代養家庭的問題:概論》、《遊戲空間表演:一種新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