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美”不僅有自身獨特的領域要研究,同時,它也涉及到“人生存在於世界”這個大格局的每個部分與每個層面。看來,美學不僅僅是一個對世界的區域性局部性的考察,它同時也為了全面的人生觀、世界觀提供了一個貫通性視角。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高原,崇奉“沒有詩,就沒有實在”(諾瓦利斯)的生命原則,追求“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生活境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IthinkthereforeIam),然而,僅有“思”的存在並不是完全自由、解脫的,因此,本書倡言“我審美,我存在!”(ItastethereforeIam)
編輯本段
目錄
壹無所為而為的藝術
“沒有詩,我們都活不下去”
相關連結:藝術創作的真正意義,幾乎就是生命活著的意義
詩在中國古代起到了類似宗教的作用
相關連結:小說“謊言”填補生活不充足留下的空白
體味生命意蘊
所謂風流,乃是不忘露珠的寂靜之味
那延展了我們感覺的藝術
蚌病成珠:在藝術中“痛苦化為美麗、絕望變成升華”
“藝術是真正的生活,是被廓清、被開掘的生活”
“賦予平庸的生活以藝術的尊嚴”
精神上大清明的“人生幸福結局”
在藝術中超越“單向度”的存在
偉大的藝術令“衝突的情調,矛盾的意欲,都醇化而升人節奏”
藝術形式對他們的情感與理性的調節起到了關鍵作用
相關連結:屈原露才揚已,沒能表現為中和之美
“小說的價值是開拓一個人類的神界”
相關連結:審美活動作為“神聖的拒絕”及理想與烏托邦的價值
需要辨別的幾種“理想主義”
陶淵明與德彪西、張承志與華格納
行動的“詩”:無所為而為的生活境界
貳生命在靜默與神秘里吐露光輝
澄懷而觀道
虛室生白:虛靈的心能生髮出一片光明
從靜中恢復生命,靜是精神生命的開始
虛靜使人格中的非物質內容獲得升揚
“靜後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
創作是在虛靜中的精神升華
相關連結:詩的情趣都從沉靜中回味得來
做一個能與“寧靜的靈魂晤對”的欣賞者
“澄懷觀道”是一種“現象學”的方法
藝術的超功利意趣
“永恆”被招安:從宋江到“宋莊”
無根、無真正的理想的宋莊“好漢”:無論是人生的還是藝術的
極力地反對藝術的教條,卻又常常陷入教條之中
“招安”與歸屬是永恆的人生問題
“盪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是“淫鄙之尤”嗎?——藝術的超道德性
詩人在每一片段預告瓣上都見到生命或存在的最深神秘
青蛙躍入古池中,撲通一聲!
叄在純正的生活與藝術趣味中存在
“大題材、主旋律”所反映出的“有限的”藝術與生活
建安文學“題材愈益狹隘化”的意義
重要的不是表現什麼,而是怎樣表現
對死亡的“詩意”態度
相關連結:無我的永恆
過度強調“人”的中國現代文學之失
藝術地描寫“性”與色情地描寫“性”
表達愛情最純粹、最奢華的方式是詩
“好與壞都不要叫出聲來”
真正的愛情詩不是只有“愛情”的“詩”
相關連結:對於詩來說,愛情是無足輕重的,它並不比其他題材更為重要
“高尚而又高妙”的陶淵明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
辛棄疾“豪放”詞之含蓄蘊藉之美
“婉約的詞亦可以寓托壯懷也”
相關連結:純情詩人與理性詩人
相信“冬至節不吃餃子會凍耳朵”
“讀詩是為了感覺什麼,而不是為了明白什麼”
相關連結:純詩的價值
對《水滸傳》主題創作趣味的批判
《水滸傳》所頌揚的“游”狀“野”態的“泛農民”
《水滸傳》人物對物質的粗糙態度
《水滸傳》“泛農民”原始而低俗的正“義”方式
直奔當皇帝主題的中國“農民起義”
肆在藝術的“思”中存在
要一行“新”的詩行出現,還得依賴一種“新”的思想生成
中國抒情詩與“天人合一”思想精神
中國第一詩
相關連結:講中國文化,講思想與哲學,有些處不如講文學更好些
《紅樓夢》是一部“子書”
相關連結:墨分五色
天壇之美是“天人合一”思想之美
中國哲學中升起的風景:園林藝術
古詩中的“欄桿”意象
藝術必須具有思想與精神上的前衛性,才能超越、
才能持久、永恆
不論什麼“主義”,都是一種生活態度
“新小說”的頭一個意義,就是作為某種人生觀、世界觀的延伸
“新小說”思想的深度:拒斥人道主義,對意義的抵制
用“通感”去整合世界普遍分裂的象徵主義
“新鮮若兒童的肌膚,柔和如雙簧管,青翠如綠草場”的“芳香”
相關連結:以藝術形象體現了黑格爾哲學的小說:《玻璃球遊戲》
伍我虛構,我真實地存在
隨“存在”的立場而變的“真實”
離“現實”最遠的“現實主義”
“椴花茶”、“瑪德萊娜小點心”的生命感與藝術感
無法就範於“現實主義文學”的“文學的現實”
藝術家們都是“拜倫式的英雄”——叛逆、孤獨、憂鬱
憂鬱孤獨是藝術高貴的氣質
“現實主義”要求的生活真實並非“藝術”本身所鍾情的“生活真實”
藝術表現客體的“陰損”
相關連結:冷色調與女性化的宋代藝術格調
一切真正的藝術本質上都是廣泛的“浪漫主義”
上升到了哲學高度的文學中的“惡”
“現實主義”是現實的敗壞
生命的真實是藝術真實的關鍵所在
藝術家所表現的情感絕不是他自己的情感,而是他認識到的人類情感
“最寫實”的中國古典藝術
相關連結:中國藝術所追求的“客觀真實性”
所有經“藝術表現”處理的“真實”,在本質上都是“虛構”
享受藝術有時竟可以說是在享受它的“虛構”趣味
故事進行下去的動力就是虛構;人活下去的動力也是虛構
既然趣了,何必實有其事
言說自己在“虛構”的小說卻往往觸及了真實
“馬原敘事”與法國的“新小說”敘事比較
相關連結:真實的謊言
相關連結:小說的壽命甚至會超過上帝
陸我想像,我自由地存在
“藝術想像”是我們“存在”的真正過硬證據與理由
想像力的強弱是生命力、創造力強弱的直接表征
靠“想像力”逍遙無待而存在的《莊子》
“想像力”是人真正的教養
“只有長大成人並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泰戈爾說:“詩人把他最偉大的童年時代,獻給了人類”
詩通過想像,調動和激活人的全部生命力
有詩意的藝術品是“真理的場所”
柒靈魂中升起的風景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藝術是人與自然相乘
玫瑰花給你的感覺是什麼
蘇軾所作枯木,如其胸中盤郁也
一片寧靜的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寧靜的心境
相關連結:雅人陶淵明及李商隱“胸中的勝概”
藝術不過是對於實在的更為直接的觀看罷了
“一朵妖紅翠欲流”
凡是真正的藝術都極自然,但都不是自然的拓本
十分的秋,你感覺到了幾分
中國作家最擅寫秋
“秋天裡的春天”
正宗的秋色在北方
秋與春、與夏、與冬
以秋天為藍圖的“天國”
“秋水文章不染塵”
關於“雪花”,你的感覺豐滿嗎
相關連結:藝術的化境
藝術的“化境”應是審美的“天地境界”
捌在藝術的虛實相生中存在
化實景而為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
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
好詩如鏡花水月、羚羊掛角
妙在象外的“手揮五弦,目送歸鴻”
“感情的事件”與“感情的境界”
作品平庸是因為既沒有氛圍,又沒有象徵
相關連結:黛玉認為千萬不能學的詩
虛境實寫的《桃花源記並詩》
沒去過“太陽島”的王立平
所謂禪微雨行到六分鐘的時候
偉大的藝術不在於寫出多少,而在於把多少不寫出來
虛實掩映相生的洛夫《與李賀共飲》
相關連結:“妹妹花臉”裘盛戎:粗豪和嫵媚的辯證統一
玖在擁有“看形式的眼中”存在所謂藝術家,也就是形式的發現者和構造者
新形式總是為著新的內容而被創造出來
缺乏正當的形式,便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品
“新的形式”表現往往對“舊的內容”有刷新的效果
靈感來臨的一瞬間,往往是形式和內容同時出現
對外觀的喜悅標誌著野蠻人達到了人性
照相不能替代繪畫
藝術形式是為生命賦形、賦彩
中國書法的生命形式感
形式因素的自覺與強調是現代藝術的標誌
把畫當“畫”來看
繪畫就是“教導人們學會看”
看人臉素描,看到的是“人臉”而非“素描”,就不懂繪畫
忘記形式是最好的形式
“紅燒的詩”與“清蒸的詩”
“笨拙”而顯真切的詩
白描與斧鑿
“止於技”的形式與“進乎道”的形式
相關連結:《詩經·秦風·蒹葭》的形式創造
相關連結:“荒誕派”的荒誕的內容與荒誕的形式的一致
拾“全部藝術在本質上是詩的”
“全部藝術在本質上是詩的”
“莊子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絕妙的詩”
“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的音調”
“好的詩讓人讀後立刻會把它的字詞忘掉”
好詩能以片斷情境喚起整個情境的意象和情趣
相關連結:“窗戶”的詩性品格
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
“李白大過杜甫”嗎?
相關連結:“陶淵明的詩之所以好”
相關連結:中國園林與崑曲相通的詩性
“光的詩人”莫奈
“印象派音樂”的開派者德彪西
如“黑底子上畫畫”的“印象派”詩人李賀
拾壹小說中的“絕句”
一個人不歡喜詩,何以文學趣味就低下
梅特林克詩意的《青鳥》
小說戲劇意象、意境及語言的詩意
領你造訪其他時空最可靠的工具——小說
小說與故事的區別
《麥琪的禮物》只能算是一個中等水平的故事
相關連結:可把短篇小說和詩歌歸入一類
小說中的絕句:“詩化小說”《世說新語》的審美特性
魏晉文化語境中的《世說新語》“絕句”式短制特性”
《世說新語》的“絕句般生命情調”
世說新語》的“絕句”形式是中國式小說的“正宗”形式
拾貳“華茲華斯”似是而非“陶淵明”
中西方文學比較
超邏輯、超系統的“詩化的”中國文論之高妙
中國的“詩”文
“中國乃詩的人生,而西方則為戲劇人生”
“詩是翻譯以後失去的東西”
“華茲華斯”似是而非“陶淵明”
西方愛情詩長於“慕”,中國愛情詩善於“怨”
似“月景”的中國自然詩與似“日景”的西方自然詩
拾叄作為生活與藝術“原點”的古典與傳統
證券行到不了桃源行琵琶行
相關連結: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超越
無往不復的生活與藝術
相關連結:古典美術永遠不會被現代美術替代
“經典的意義在於,它很容易將時下的興趣所在降為背景噪音”
相關連結:可靠的物質進步必須也同時是精神回退的過程
相關連結:既成的不朽傑作,本已形成一個美好的秩序
“蒙娜麗莎的表情並不一定要概括為微笑,那其實是神聖的沉靜”
米勒畫作中永恆、聖潔、宗教般靜穆之美
相關連結:“解構主義”與經典
拾肆在後現代的多元趣味中存在
拿藝術心臟開刀的後現代主義
相關連結:“反美學”之“反”
多元藝術趣味
相關連結:藝術上的純正的趣味必定是廣博的趣味
兩首“後現代意味”的詩
杜尚的啟示
相關連結:“醜”進入藝術的條件
相關連結:殘雪的“惡之花”
令鳳凰涅磐的“反形式”
審醜可提高承受壓力、承受痛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