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球遊戲

玻璃球遊戲

黑塞的晚年作品《玻璃球遊戲》是他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以長篇小說的形式出現,卻不是普通字面意義上的長篇小說,它用一系列象徵和譬喻編織起一種哲學上的烏托邦構想,虛構了一個發生在二十世紀後未來世界的寓言。

基本信息

著者簡介

玻璃球遊戲

黑塞的文學生涯前後長達60年,在這期間他兼收並蓄從豐富的來源中汲取思想、主題和敘事技巧。黑塞在校求學的時間短暫而無收益,他的學習主要靠自修,他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黑塞專家們找出了他的閱讀造成的幾種最重要的影響。德國浪漫派作家中的歌德、讓·保爾、諾瓦利斯和其他人對他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致雨果·巴爾稱黑塞是“浪漫主義最後一位騎士”。

他人影響

在哲學家裡面要數康德、叔本華和尼採給他的印象最為深刻。他還沉浸於東方哲學和宗教思想之中,其中包括中國古代詩人和印度的《奧義書》等。歷史學家布克哈特、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和容格,以及俄國小說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對黑塞的思想和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浪漫主義者強調直覺的個人主義、叔本華和尼采的意志哲學以及弗洛伊德和容格的深層心理學中間,黑塞發展出一種類似現代存在主義的浪漫派個人主義,一種避免了早期德國浪漫主義那種多愁善感的個人主義。他的具有高度自傳性和自白性的作品主要描述他稱之為內心旅程的個體的發展。?

閱讀極廣泛

黑塞的閱讀極其廣泛,同樣,他的藝術創作種類也極為繁多。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卷詩集,之後他的詩歌創作一直持續了大半生,計有幾百首抒情詩問世。他撰寫了大量的散文、雜文、書評和短篇小說。他擅長水彩畫,曾經給自己的作品繪過插圖。不過,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德米安》(1919)、《玻璃球遊戲》等寫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小說。早期的6部小說清楚地反映了他的中心主題,但是沒有像後來發表的作品那樣受到高度評價。

個人思想

黑塞認為,有兩種勢力與他所珍視的個性發展相對立,它們是使人變得非人化的障礙性力量。這就是國家主義和技術。黑塞自始至終反對這兩股勢力所隱含的標準化和組織化。他堅信為了徹底地展現自我,人們必須超越這些障礙。在他早期的藝術家小說如《克林索爾》(1920)中,黑塞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為了求取個體的突出必須通過禁慾抑或縱慾這兩條途徑來躲避中產階級的整齊劃一。黑塞的主人公們就常常不是極端克制自我就是極端張揚自我。?

作品剖析

作品簡介

黑塞的主要作品——一種懺悔式的文學形式——表現出來的個人主義以自我為中心,它也同樣暗含著外在的現實。黑塞所頌揚的內在旅程也不光是對個人主義一種浪漫派式的歡呼,它指的是個人潛能通過一種叔本華意義上的意志力量而得以實現的過程,這顯然強調了人的實存這一面。黑塞的主人公們總是置身於旅程之中。他們由於無力控制外在的現實,轉而尋求個體的發展、實現和意義。富有意義的是,黑塞追溯了主人公們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個人主張

與這一自我探求相伴隨的是一組有關外在世界的主張。黑塞的東方主義將亞洲視為個人新生和精神價值的源泉,同時也反映了作家的這一觀點:由於精神和思想上的破產,歐洲正在日益衰敗。這一主題大膽地出現在《克林索爾》這部作品中。黑塞以一種近似斯賓格勒式的悲觀主義確認了歐洲的衰敗,後來有相當一部分小說反映了作家為表現這一現實所作的努力。

運用手法

他通常運用表現主義手法來描述外在的衰敗,這時主人公眼中的外在事物顯得怪誕扭曲、混亂不堪。人們可以通過疏離其外——如在《悉曇多》那裡一樣——抑或感官享樂來逃避衰敗的世界。也可以將一切投向將來,那兒一個理想的社會將取代這個敗落的世界,就如在《玻璃球遊戲》里那樣。黑塞的散文作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反映了個體靈魂在一個衰落的文明中所遭受的厄運。?

黑塞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一卷抒情詩集,取名《浪漫主義之歌》(1899),之後又有7卷詩集出版。但是,他的詩作在德語世界之外鮮為人知。這些詩歌在德國文化中則享有很高的聲譽,幾百首詩被配樂,其中有幾首由傑出的作曲家,如理察·施特勞斯譜曲。這些詩的英譯則喪失了原作情感的猛烈、情調的優美和內容的深刻;再則,黑塞作品中突出的訓誨因素在英譯中則顯得有點勉強。

成名作品

黑塞文學上的成功始於他的第一部小說,教育小說《彼得·卡門青特》。這部小說取材於他早年的生活和學習,包含著豐富的自然描寫,其中有黑塞對童年時看到的那些牧歌式山谷的描述。這部有關青年人的友誼和少男少女熱戀的小說多少受到了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1774)的影響。黑塞的第二部小說《在輪下》(1906),又是一部教育小說,它具有濃重的悲觀色彩。書名取自書中校長告誡年輕的主人公吉本拉特的一句話:抓緊研習,以免丟落在車輪下。這部小說取材於黑塞在毛爾布侖修道院的不愉快經歷,其中有對一所寄宿學校生活和卡爾鐘錶廠工作的長篇敘述。小說引入了一個在黑塞後期小說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主題——青春期的友誼是浪漫異性戀愛的前奏。?

作品影響

以筆名愛彌兒·辛克萊出版的小說《德米安》使黑塞被認為是現代文學中的一個主音。現代德國文學巨匠托馬斯·曼曾對這部小說予以特別誇獎。這部深受精神分析方面的經驗影響的教育小說,描述了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主人公辛克萊。起初辛克萊處於孩提的天真和家庭溫暖的保護之下。接著他就離開了家庭,試圖確立自我,由此便招致了罪惡,領受到痛苦。在第三階段,辛克萊接受了一種兼容和融合了善與惡的精神觀,在小說中的諾替斯教神靈阿布拉哈斯便成為象徵物。《德米安》這部充斥了夢幻和象徵的小說,顯示了靈魂通過經驗和感知轉化成精神象徵物的發展歷程。在辛克萊的發展中,他受到了朋友和人生楷模的幫助、引導和啟示,基督一樣的德米安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位。

對精神成長的探求及其道路後來成為小說《悉曇多》的主題。這部小說以印度為背景,反映了作家對東方世界的畢生興趣。在《悉曇多》中,尼采對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區分得到了發展。書中主人公起先變成了一個印度聖人,而後又轉向了感官生活。接著他又成為一個渡口的擺渡人,經歷了精神上的成長。這種塵世生活和禁慾主義的衝突成了黑塞後來諸多小說的突出主題。悉曇多發現,為了獲取外在於自身的理想,必須首先認識自身。小說暗示自我認識來自於感官生活,而後者則必須得到超越。悉曇多當上擺渡人後,通過神啟認識到,愛這股力量遠比知識強大。和《德米安》中的辛克萊一樣,悉曇多也有一位親密的朋友高萬達,一個東方禁慾主義原則的遵循者。與辛克萊不同的是,在謀取自我獨立之前,悉曇多必須尋求一條適合於自身的道路,而不是跟隨一名楷模人物。?

通過酒神式的感性經驗來發現自我這一主題在黑塞最著名的小說《荒原狼》中得到充分發展。主人公哈里·哈勒爾在一個混亂的世界裡尋求自我。作為一位本質上離異的英雄,哈里拋棄了中產階級的價值,致力於做一名聖者或者罪人。他放棄了作為一名作家的生活,在與海爾米娜這位具有象徵意義、同時又是真實的女英雄的浪漫交往中體驗了感官的愉悅。從這次經歷出發,哈里進入了一個充滿野性和同性戀的超現實主義式的幻想世界。就這樣,哈里通過接觸進而超越感官愉悅,改變了他的生活。?

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1930)回到了兩個男主角——像在《悉曇多》中一樣——代表著禁慾主義和感性生活的衝突這一主題。納爾齊斯是一位牧師,他的親密朋友歌爾德蒙是一位充滿冒險精神的縱慾者和焦躁不安的藝術家。小說的背景是動盪不安的德國中世紀。歌爾德蒙以貫徹一生的奮鬥、藝術創造和各種經歷證明了自身的存在。他的豐富經歷甚至充實了他的朋友——苦行僧納爾齊斯的生活。?

在以H.H為主人公的小說《東方之旅》(1923)中,黑塞預示了他最偉大、同時也是篇幅最長的小說《玻璃球遊戲》。這兩部小說開掘了小說中的主人公和周圍環境的關係。這種環境在《東方之旅》中是一種神秘難解、捉摸不定的秩序,而在《玻璃球遊戲》中則是一個較龐大的理想社會。小說《玻璃球遊戲》以四個世紀以後的未來世界為背景,一個名叫卡斯塔里亞的社會以數學和音樂為基礎建立了令人欽羨的秩序。小說中的英雄克乃西特卻出於內心的壓力離開了卡斯塔里亞這個理想王國,成了一名探求者。作為一部烏托邦式的虛構作品和影射小說,《玻璃球遊戲》是黑塞最複雜的小說。?

個人成就

由於托馬斯·曼的提名,諾貝爾獎委員會早在1931年就開始考慮黑塞。從那以後一直到授獎為止的15年間,他曾多次受到重新考慮,但普遍認為他的興趣過分局限於自我個性的表現。黑塞曾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我創作的幾乎所有散文作品都是心靈的傳記,其中沒有一部是有關故事、情節和緊張事件的。”這段話既指出了黑塞作為一位藝術家的有力之處,也表明了他的局限。對一顆靈魂在充滿敵意的外在現實世界中尋求自我本質、表明自身價值的歷程的描寫,也許是自19世紀早期以來小說中最重要的主題。黑塞剖析了處於為謀求自我本質和個性完滿而奮鬥中的心靈。不過,黑塞對心靈奮鬥於其中的世界——就像烏兒從蛋殼裡脫穎而出一樣——的刻畫始終是不清晰的。在黑塞的作品裡我們找不到像托爾斯泰、福克納、葉芝和喬伊斯的作品所具有的地方感,這些作家的作品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複雜的背景。

究其原因,也許是因為黑塞離開了德國,又從未培養起一種瑞士國民感,自身並不具有強烈的地方感。他所提供的小說背景是象徵性而非神話般的。?

社會評價

作為一位承繼浪漫派個人主義傳統的作家,黑塞當然也了解現代思潮及其內容和技巧上的發展。他首先使用弗洛伊德心理學說,並開掘人物塑造和主題發展方面的潛在力量,雖則他似乎更多地受益於容格而非弗洛伊德。黑塞在小說中突出地強調了東方宗教思想,這是他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黑塞採用了一種被稱為“倒寫”的敘事技巧,這時一個意象在主人公眼中得到了變形。這一技巧往往表明容格意義上“變形符號”的重要性,另外,黑塞還大量使用象徵物和重複出現的主題以豐富其敘述的肌理。至於對外在世界的描寫方面,黑塞追溯繪畫中的表現主義,將現實世界描繪成混亂的、有時是怪誕的。?

黑塞的重要小說仍將為人所捧讀,雖則文化潮流的變遷無疑將使它們受歡迎的程度有所升降,但他的詩歌則仍有可能在德語國家裡享有盛名。說他缺乏最偉大作家的力量和多樣性,是承認他在地位上低於其他諾貝爾獎得主。然而,體裁多樣、數量可觀的文學創作以及對所選擇的有限主題的強有力表達,確保了黑塞作為一名世界文學的重要貢獻者的地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