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成長對話》選擇成長話題及相關案例,通過辯論、溝通、交流、心理疏導、互動遊戲等形式,明辨是非、引發思考、化解矛盾、消除困惑。倡導先進教育理念,來幫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成長對話》是通過搭建開放式的成長對話平台,為父母與孩子搭起溝通的橋樑,改善和協調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替家長操心、為家長解惑。
《成長對話》選擇了部分已播的電視節目,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精心改編,使它具有更強的可讀性、趣味性,成為有普及性、啟迪性、指導性的青少年教育社會讀本,相信此書一定會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教師和家長的普遍歡迎
作者簡介
曾青生,男,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畢業,現任江西教育電視台台長、教授,中國教育電視協會副會長,南昌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自1991年以來,一直從事人力資源、電視新聞宣傳、教育現代技術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先後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30多篇,策劃大型電視活動20多場,其中6篇論文榮獲“全國優秀教育電視論文一等獎”,12部電視節目榮獲“全國優秀教商電視節目一等獎”。2007年擔任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中國近代大學精神發展與大學文化建設研究”總課題組成員及“教育傳媒與大學文化精神”子課題組組長,全面主持其子課題的研究。10多萬字的課題研究成果順利通過鑑定,並獲得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成果鑑定專家的高度評價。
圖書目錄
這個暑假怎么過
別開生面的作文課
留守兒童愛的呼喚
走向奧運的歷程
我的高考我的夢
給夢想插上翅膀
眾說紛紜“洋高考”
“藝考”適合自己才是好
兒子,你為何離家出走
競選班乾
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案例分析:家中的天真的塌了嗎
快樂學習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故事:一個早熟女孩的苦澀
一個迷途女孩的回歸
成長需要鼓勵
父子“諜戰”的背後
“作業高手”是怎么煉成的
酷愛騎腳踏車的男孩
一位母親的煩惱
序言
當下,我們處於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許多曾經熟悉的東西正在改變,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日新月異。在青少年教育這個領域,我們同樣面對著新形勢和新要求,湧現出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這些新的變化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孩子的家長不得不問問自己,我們是不斷地在學習嗎?我們適應了時代的變化嗎?我們怎樣來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如果從1958年開始算起,中國本土的電視節目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各類電視節目更是極視聽之欲,逞耳目之快,給人以一片欣欣向榮的印象。但是冷靜地思考,人們不難發現中國本土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向娛樂化和成人化的方向傾斜。在一個“一切向錢看”的大環境中,要實現主流話語層所提出的“中國夢”,就亟須有良知、有擔當的電視人拾遺補缺,製作出有益於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電視節目,這是觀眾的需求,也是歷史的期待。
2011年10月,江西教育電視台秉承“立足教育,服務社會”的辦台宗旨,揚專業優勢,創教育品牌,精心打造並推出了江西首檔關注青少年成長的教育特色欄目《成長對話》。這檔欄目充分發揮教育視聽傳媒的正能量,力求使青少年成長在這個教育指導系統下並得到正確的導引;使家長們走出教育的誤區和“育人”的瓶頸;將教師的作用由完成教學任務轉換為孩子的良師益友、成長中的合作者和依靠者。讓家長與學校及社會各方面的專家聯繫起來,與相關領域的準確信息有效地聯繫起來,把孩子帶到一個有健全人格教育支撐、開明開放式的教育系統上,然後享受和孩子們一起成長的快樂。
現在大多數學校和家長只重視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評價一個學生往往以成績的好壞為標準。繁重的課業任務、激烈的社會競爭、家庭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於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內向,中國傳統文化和教育缺乏開放性,社會又處於轉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會情緒,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很大。在這種語境下,讓孩子們具備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從改進教育方法上來關心、愛護和尊重他們就顯得尤為重要。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現實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卻存在著各種問題。如不少父母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而且追求完美,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數落孩子這個不是,那個不對;當孩子不令自己滿意時便採取貶損、責罰的辦法;把學習成績和物質獎勵掛鈎;喜歡代替孩子做選擇,限制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等等。這些都使孩子少了自信和自尊,而且“問題”越來越多。這些現象歸納起來,就是父母總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著知識才藝的方向培養,致力於培養孩子成“才”,而忽視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這個關鍵問題。父母教育孩子正確的做法和過程,就是要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平靜和喜悅的層面,平靜和喜悅的狀態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
過去孩子和家長鬧了彆扭,傳統的最常見的辦法是,依託孩子的小姑、小姨、叔叔、舅舅等親戚來幫助。這些能和孩子做大朋友的人,往往能發揮較好的作用。在西方一些國家,甚至把這種結構制度化了,比如有的父母會找一個可靠的、能夠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的朋友做“教父”。我們有些地方的家長也給孩子認乾爸乾媽,或許也有類似的考慮。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周圍的“引路人”或“榜樣”,確實有助於解答孩子成長的困惑,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青春期。但在現代社會裡,孩子們接觸的事物日益豐富,更加複雜,周圍“引路人”往往也難以一一解答孩子眼中的疑惑和心中的問題,唯有專業人士才能給孩子成長提供多方面、更有效的幫助。而在一個社會轉型的過渡期中,打破傳統教育模式,往往會引起大眾質疑,只有足夠強大、足夠專業才能立足。但是,社會提供的“引路人”或“榜樣”,通常都離孩子們的生活很遠,顯得相當匱乏。加上大眾傳媒在青少年教育觀念上和行動上的不統一,使得每個家庭在親子教育上更是孤立無援。
《成長對話》正是通過搭建開放式的成長對話平台,為父母與孩子搭起溝通的橋樑,改善和協調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替家長操心、為家長解惑。讓父母與孩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基於這一宗旨和目的,《成長對話》選擇成長話題及相關案例,通過辯論、溝通、交流、心理疏導、互動遊戲等形式,明辨是非、引發思考、化解矛盾、消除困惑。倡導先進教育理念,來幫助家長走出教育誤區,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成長對話》正式開播以來,成長熱點聚焦、成長話題辯論、成長問題溝通、成長危機援助,成為這個欄目與眾不同的視角和品格。《這個暑假怎么過》《成長需要鼓勵》《留守兒童愛的呼喚》《給夢想插上翅膀》《別開生面的作文課》《走向奧運的歷程》等130多期節目,對話成長,反思教育。以對話的力量、對話的成效,成功搭建起贛鄱首家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平台。每當節目錄製結束,總能感受到觀眾和嘉賓的意猶未盡,感慨萬千。不少家長表示,錄完節目才發現,原來孩子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么“不聽話”,反省自己以前只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忽視了孩子身上珍貴的閃光點。孩子們也紛紛表示,錄製完節目,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懂得了父母含蓄卻深厚的愛,反省自己曾經的不懂事。表示以後一定要努力學習,做一個負責任的人,讓父母多放心,少操心。有的學生含著眼淚說,好想好想回家抱抱媽媽,告訴她自己以後一定聽媽媽的話。
這些成功經驗恰恰符合青少年教育最為提倡的平等原則和漸進原則。平等原則要求堅持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互動平等,引導教育對象思想上的參與,是教育對象與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過程。漸進原則是堅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也就是要從心理的淺層面入手,最終解決思想體系和世界觀的深層面的問題。
在當今同質化、娛樂化的電視市場中,要衝出重圍,做到創新創優並非易事。《成長對話》欄目從容淡定地堅守著頻道定位和媒體職責,在堅持定位中做出特色,在服務民生中做好教育。欄目主創人員的真情行動和真心付出,讓家長和孩子們對這個對話平台有了共同的歸屬感,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組建起了由心理專家、教育專家、媒體評論員、司法幹部、慈善家等組成的成長導師團。從家長們求助,到孩子們求援,《成長對話》溝通平台和品牌價值正在日益顯現。作為一檔全新視覺的教育特色欄目,“以孩子們作為節目主體,讓孩子成為說話最多的人”,讓家長們在了解和理解孩子的過程中,走出教育誤區,與孩子共同成長,成為《成長對話》新的追求和新的嚮往。
《成長對話》,選擇了部分已播的電視節目,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精心改編,使它具有更強的可讀性、趣味性,成為有普及性、啟迪性、指導性的青少年教育社會讀本,相信此書一定會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教師和家長的普遍歡迎。
(作者為中國教育電視台藝術總監、研究員、傳媒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