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恐懼的涵義
Horne於1968年正式提出了成功恐懼(Fear of Success)的概念,又稱其為“逃避成功的動機”(motives to avoid success),是指個人對自己獲得成功後出現的結果感到恐懼,即由於預見到成功會產生讓人恐懼的結果,所以在從事類似活動時就傾向於放棄積極行動,以消極的行為應付活動。 Horner認為成就恐懼的產生與童年不良的成長環境有關。在過分強調競爭的環境中長大的兒童會有強烈的求勝欲,同時又伴隨著認為成功會導致同伴的敵對、失去友愛的焦慮。
Pappo把成就恐懼定義為一種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使個體在預見到馬上就要取得成功的時候,產生退卻和迴避。
張春興在總結前人提出的“成就恐懼”概念的基礎上認為,所謂成就恐懼是指個人對其行為、活動可能產生的成功的結果的一種帶有恐懼的消極心態,因此,個體可能在以後從事類似的活動的時候,放棄積極的行動,而以消極行為應付。
成功恐懼的測量
Homer最初是用投射測驗驗證成功恐懼的。該測驗以大學生為被試,描述了一個醫學院一年級的男生或女生的學業成就情境,要求被試續寫此男生或女生獲得第一名後的心理感受以及未來故事的發展情況,然後根據被試的續寫是否有消極評價來判斷其是否具有成功恐懼。
國內學者對成就恐懼的研究大多是參考Homer的投射測驗進行研究的。比如,張積家和陳俊(2002)選擇了人們普遍認為是男性優勢的雷射專業和女性優勢的文學專業作為情境,同樣讓被試續寫主人公獲得第一名之後的心理感受以及未來人際和婚戀關係的故事。
Zuckerman等(1976)基於Hornet的理論編制的成功恐懼量表(Fear of success scale,FOS),共27個題目,測量了成功的益處、成功後付出的代價和二者的價值差異三方面內容,男女性大學生常模分別為106.7和111.3,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71。
國內研究者許學華(2007)也編制了大學生成功恐懼問卷,共有27題,包括生活品質、婚姻家庭、工作壓力、異性吸引、人際關係、心理健康六個維度,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為大學生成功恐懼的測量工具。
女性與成功恐懼
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Horne在最初提出成就恐懼時候就著重考察了女性的成就恐懼,他認為女性具有害怕成功的動機,因為她們可能需要面對成功帶來的消極結果,因而會變得更焦慮。雖然現代社會越來越接受女性的成功,但是女性對成功的害怕心理是根深蒂固的。 Horner認為,傳統的文化以及社會都在無形當中教育女性,應該以家庭為重,並且認為競爭或者爭強好勝對於男性來說是有吸引力的特質,但對於女性來說,則是缺乏吸引力的特質,會使女性的行為變得“不像女人”,而且女性參與競爭就意味著打擊他人或者使他人失敗,特別是意味著將會“在男人的領域中打擊男人”,所以,女性形象是與成功水火不相容的,這形成了女性成就恐懼的文化背景。
雖然最初的研究圍繞著女性成就恐懼展開,但隨著研究的進行,研究者們發現成功恐懼並非僅為女性所有,男性也有成功恐懼傾向(Hoffman, 1974; Morgan & Mausner, 1973 ) ,成功恐懼的產生乃是個人因索與環境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隨著理解的深入,心理學家開始研究一般情境下的成功恐懼,而不僅僅是把成功恐懼限定在跨越傳統性別角色的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