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成實學派
中國佛教學派,亦稱成實宗。以傳習、弘揚《成實論》而得名。其學者稱成實師。從南北朝到唐初的250年間,弘傳的範圍遍於長安、壽春、彭城、建業、洛陽、鄴都、平...
學派介紹 發展歷程 教義 學派思想 梁代三大師 -
疏
疏是會意字,在篆文中由㐬(tū)和疋(shū)組成,疋也表聲。疏本意指清除阻塞,使暢通。引申為分散,又引申指稀,再引申指關係遠。人與事的關係遠就是生疏、...
詳細釋義 古籍釋義 常用詞組 音韻參考 -
《唐律疏議》
4《唐律疏議·四零二》:“賭飲食者,不坐。 《唐律疏議·二三四》:“即違反軍令,軍還以後,在律有條者,依條斷。 宋朝的《宋刑統》,就律文而言,只是唐律的翻版。
主要內容 制定修改 立法特點 研究目的 研究成果 -
論語集解義疏
《論語》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論語》一書的流傳比較複雜。至漢初就有三種本子,《古論語》、《齊論語》、《魯論語》(以下分別簡稱《古論》《齊論》《魯論》...
概況 書名 作者 成書年代 創作動因 -
《成實論》
《成實論》為佛教論書。古印度訶梨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16卷(一作14卷或20卷)。成實即成就四諦之意。
《成實論》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老子義疏
《老子義疏》是唐代道士成玄英撰寫的一部關於道家經典《道德經》的注釋集,作者主要在書中注釋《道德經》中的生僻字詞,並闡述自己讀《道德經》的心得,本書是唐代...
相關記載 深遠影響 -
成實師
成實師是人們對研習《成實論》佛學派別之學者的通稱。 《成實論》是南北朝時期頗為流行的佛典之一。該論作者為中天竺僧訶梨跋摩,譯者為鳩摩羅什,二十卷。《成實...
簡介 成實論三大師 在北方地區的傳播 -
《永徽律疏》
永徽律疏》是中國古代法律的典型代表,一般所說的唐律就是指《永徽律疏》。在唐高宗在位的永徽年間,高宗讓長孫無忌等人修訂完成了《永徽律》十二篇,基本上是唐太...
主要內容 制定修改 立法特點 研究目的 研究成果 -
成實論
成實論是一本佛教論書。古印度訶梨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16卷(一作14卷或20卷)。成實即成就四諦之意。為反對小乘說一切有部“諸法實有”理論,提倡“人...
內容 傳播 註疏 -
成實宗
即以成實論為所依之宗派。又作成論家、成實學派。為中國十三宗之一,日本八宗之一。宗祖為中印度之訶梨跋摩(梵Harivarman ),約生於佛陀入滅後七百年...
發端 立義 要旨 小乘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