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想天空

人人頭頂一方天。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天空緊密相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淨的天空,遼闊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作文材料

天空 天空

人人頭頂一方天。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天空緊密相連,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淨的天空,遼闊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請以“懷想天空”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高考滿分作文

懷想天空

天空 天空

被細細的窗欞剪輯成四四方方的蔚藍格子的,是天空。被短短的睫毛和長長的綠樹枝丫分割成閃亮遙遠的小碎片的,是天空。

天空投影在水的碧波中,於是有了梭羅坐在瓦爾登湖畔,垂釣水中一望無垠的夜空繁星。天空投影在人的明眸中,於是有了楚國的屈原仰望天空,吟誦奇麗詭譎的《天問》。哲人的天空,孕育了他們的靈魂。他們因此有了天空般遼闊的情思與胸襟。

星晨是天空的眼睛,天空的臉頰上生滿了無數隻大大小小的眼睛。太陽是一隻熾熱的眼睛,讓我們不敢直視它的烈焰金光,有如人們對炙手可熱的權貴的 嚮往與敬畏。月亮是一隻溫柔的眼睛,不論陰晴圓缺,悄然看著從古到今的人們。“今月曾經照古人”,靜謐流淌的淡黃色光芒中,人們獲得了安寧溫和的一刻。至於數不盡的星辰,則如同昆蟲的複眼中呈現的景象。《小王子》中寫道,我們肉眼看到的星辰,也許在億萬年前已爆裂死亡,此刻它們的光芒到達我的瞳孔,是最神秘的意外。

雲朵則是天空的粉妝。清晨的雲被染成鮮嫩的粉紅,如初生的嬰兒的臉頰,血色柔和。黃昏的雲被鍍上金橙色,如斑斑銹跡,閃耀著孤獨歲月逝去的光輝。有一個成語叫做“白雲蒼狗”,天空每日便上演著一部《白雲蒼狗》的電影,觀眾有稚嫩的孩童,有遲暮的老人,他們從變幻莫測的雲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時品嘗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話故事裡雲的國度。

孟浩然詩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妝融化了,晶瑩的雨水便落了下來。我們無法親吻遼遠的天空,卻能親吻到天空的眼淚——雨。點點滴滴的雨,愁煞過詞人李清照,愁煞過賀鑄:梅子黃時雨。我們堅硬卻裂縫百出的心,被雨潤澤,然後從心靈的旱地上長出一株新綠,從心靈的塵埃上開出一朵潔白。這柔弱的植物吸飽了天空的淚,在風中搖曳生長,離天空近了一點,又近了一點……

憑著日晷上的投影,我們可以知道天空在走向永恆。宇宙多大,銀河多寬?此刻都已不重要。

我們何曾看清了天空?不過是在懷想中,夢見永恆。

高考爭議作文

《懷想天空》,最先碰到它的閱卷老師給了36分,剛及格;二評的老師判給它42分——這屬於大多數考生都能得到的基本分。按照預設程式,一評、二評相差6分,它被電腦傳給第三位老師。第三位老師判39分。“背靠背”的電腦閱卷降低了“串分”的可能性。這表明3位老師對它的評價相差不遠。

複查階段,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發現了這篇綜合判定為37分的《懷想天空》。反覆讀了3遍,何永康終於下決心給它54分。從閱卷程式上看,這屬於“終審”,比原先的評價高了17分。 希望藉此鼓勵質樸的文風。

“推薦它是一種導向。”何永康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說, “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況下,已經很少見到有兒子這樣來感激當農民的父親,高考作文中還沒有人用過這種筆墨。”

所謂“導向”,除了盼著青年學生都能懂得感恩外,何永康也希望閱卷者和中學語文教師能包容並鼓勵這份“來自現實生活的質樸”,因為在高考作文中,這已經是久違的文風。

原文(含何永康老師點評):

懷想天空

江蘇一考生

麥收時節,天空顯得非常的明淨。在黃金麥田上空,偶爾悠然地游過幾朵白雲。[寫景簡潔,突現神彩!]

麥收時節,中午常是烈日當空。我們勤勞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起筆先點出“烈日”兩次,重複得好!]因為作為農民,這是他們的義務。[說得多么本分!]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為了子女辛勤地勞動,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願意……”[可憐農家父母心!“搞好”,此詞用得妙,傳神。]

農家子弟努力學習吧!全力以赴吧!我們敬愛的父母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他們埋頭在烈日當空的麥田裡收割麥子。那種滋味,你們體會過嗎?[此處喊“口號”了,但聽來很順耳,很入耳。前兩節,均說“我們”、“他們”,請品味。]

在即將奔赴高考考場的前兩天,我體會到了。又熱又累。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點把麥子割完,到家洗個澡,然後在床上睡五六個小時。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後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里給我送飯。”[全是農家父親的質樸話語,多情而又實

在!有幾個家長讓孩子在高考前兩天勞動的?]

我睡醒後,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學校里起早起慣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鐵盆里。然後,我進入廚房做飯。

我做好飯,洗好衣服。又把湯盛到飯盆里,拿了5個饃,一齊放到籃子裡。我趕緊吃過飯。碗都沒涮,便騎車下地了。

當我到地里時,父親已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濕透了。他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白描。父親的言語,平淡中見“濃”!]

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從籃子裡拿出飯盆、饃頭,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明天到縣城後好好休息!後天好好考,別緊張……”[這就是當農民的父親,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對“後天”高考的孩子進行的“臨考告誡”!蒼天和大地都在傾聽……]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個多小時麥子。[不愧是農民的孩子!沒有考前煩躁,沒有“營養品”,沒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勞動”!]回到家,我沒有吃飯。洗了個澡,就睡了。[與前文呼應,真是累得癱了!]

現在,我在考場上做題。室內很涼快。[“涼快”二字,極為重要,很沉重!]當考試結束後,我要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的滋味。[此為一個大大的“亮點”,全文生輝,一切皆活。“懷想”出來了,“天”出來了,比天還“大”的農民出來了,比天還“親”的父親出來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評點:此文很典型,不事張揚,不搞“滿天星”的鋪陳鋪排,不搞華彩炫目的“集錦”,不玩深沉,只是極為樸實地記敘了父親割麥、自己割麥的情景,中間一節還喊了“口號”!然而,它真實、本色、真情、純淨,一板一眼地道來,洶湧的內心波濤潛伏其間。父親的言語,極少,但厚實、博大;兒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發自肺腑。最大的亮點在最後:“考場很涼快”,與麥地很熱對比;“當考試結束後,我要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的滋味”——天下還沒有兒子這樣來感激當農民的父親,文章中還沒有人用過這種筆墨,這種機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長效的!中學第一線的語文老師,可以此做為教學範例,進一步把握好作文導向。(何永康,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附:《懷想天空》網友再評

麥收時節,天空顯得非常的明淨。在麥田上空,偶爾悠然地游過幾朵白雲。 [寫景簡潔,突現神彩!]【描寫景物簡潔明快,文筆簡練。但並不到位。因為只關注了天空,沒有寫身歷其境的身邊,也就是地面。這裡不是故意挑刺,而是“地面”的描寫實為必要。如果作者真的在場的話,對地面還是有所觀察和感受的。如果加上:麥田裡一絲兒風都沒有,大地如一架蒸籠,悶熱異常。是不是好些?說明學生體會的還不夠真切。至於實現了神彩,則不知所云。因為只是描寫,談不上神彩。】  麥收時節,中午常是烈日當空。【那惡毒的太陽常常使人大汗淋漓,熱的頭昏腦脹。而】我們勤勞的父母,【卻】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起筆先點出“烈日”兩次,重複得好!]【雖然點了兩次“烈日”,但並不到位,所以我又加了那惡毒的太陽······】因為作為農民,這是他們的義務。[說得多么本分!]【也是一種無奈。】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為了子女辛勤地勞動,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願意……”[可憐農家父母心!“搞好”,此詞用得妙,傳神。]【在這裡,“搞好”屬於方言土語類,正如山東的“拉呱”,東北的“嘮嗑”一樣。用在文章里,便顯得獨特,新鮮。】  農家子弟努力學習吧!全力以赴吧!我們敬愛的父母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他們埋頭在烈日當空的麥田裡收割麥子。那種滋味,你們體會過嗎?[此處喊“口號”了,但聽來很順耳,很入耳。前兩節,均說“我們”、“他們”,請品味。]【這一段的問題不是喊不喊口號的問題,看了這一段,以為作者一直要以“我們”、“他們”的的路子寫下去,也就是說寫整體。又像一段總結語,顯“咯”,給人以不順暢的感覺。可能主要的問題就出在這一段上。】  在即將奔赴高考考場的前兩天,我體會到了。又熱又累。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點把麥子割完,到家洗個澡,然後在床上睡五六個小時。 [這裡的敘述有變化,先講“感受”,具體“描寫”滯後,為的是突出割麥之“苦”。]【這是一個過渡段。“又熱又累”,在前文里,熱字沒有很好地凸現出來,所以我加了“麥田裡一絲兒風都沒有,大地如一架蒸籠,悶熱異常。用“滯後”不妥,好像作者沒有及時的進行描寫似的。用“滯後”是受社會政治用語影響的緣故,不如直白地說“在後”。】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後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里給我送飯。” [全是農家父親的質樸話語,多情而又實在!有幾個家長讓孩子在高考前兩天勞動的?]【從這一段開始寫“個體”,與上文的整體犯“擰”。】  我睡醒後,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學校里起早起慣了吧。 [一語帶出高三生活]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鐵盆里。然後,我進入廚房做飯。 [有板有眼,一事一句號。]  我做好飯,洗好衣服。又把湯盛到飯盆里,拿了5個饃,一齊放到籃子裡。我趕緊吃過飯。碗都沒刷,便騎車下地了。 [又是一板一眼道來,不怕平淡、機械。]  當我到地里時,父親已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濕透了。他 【文中多次出現“他”,似有不妥,還是儘量使用“父親”為好】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 [白描。父親的言語,平淡中見“濃”!]  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 【此處又是兩次“他”,顯得不夠尊敬。】從籃子裡拿出飯盆、饃,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 【此處似乎多餘,面對自己的孩子,無需再說“孩子”。“你爸沒本事”無從談起,即便是要說,也不會是在這個時候,或者後邊還有話,作者沒有寫出來。】,明天到縣城後好好休息!後天好好考,別緊張……” [這就是當農民的父親,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對“後天”高考的孩子進行的“臨考告誡”!蒼天和大地都在傾聽……]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個多小時麥子。 [不愧是農民的孩子!沒有考前煩躁,沒有“營養品”,沒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勞動”!]回到家,我沒有吃飯。洗了個澡,就睡了。 [與前文呼應,真是累得癱了!]  現在,我在考場上做題。室內很涼快。[“涼快”二字,極為重要,很沉重!]當考試結束後,我要 【發狠地】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 【大地蒸騰】的滋味。因為我的父親一定還在烈日下割麥,還有我的父老鄉親······】[此為一個大大的“亮點”,全文生輝,一切皆活。“懷想”出來了,“天”出來了,比天還“大”的農民出來了,比天還“親”的父親出來了。一切皆在不言中……]【此處的要“站兩小時”?並不好理解,隨口一說是可能的,所以我加了“發狠地”,又加了“大地蒸騰”以及“因為我的父親一定還在烈日下割麥,還有我的父老鄉親······”,這樣題意就擴展了,也和開頭的我們的父母(他們照應了。】

【總體說來,該生在描寫上還欠些功夫,在感受上尚失之於粗疏。描寫是因為尚欠歷練,感受是因為參加勞動的時間很短。所謂“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迂,辭以情發。”是說“春秋四季不斷更代,寒冷的天氣使人覺得沉悶,溫暖的日子使人感到舒暢;四時景物的不斷變化,人的心情也受到感染。”感受差了,自然也就寫不出來了。生活是寫作之本。

本文也分為上下兩部分,以“6月5日早晨”為分界。問題主要出在上半部分,因為與下半部分不夠協調統一。如果能壓縮上半部分,使下半部分(主體)再適當向上伸長,也就是多寫我和父親,少寫我們的父母(他們),可能會更好一點。因為寫我們的父母是文意的擴展、延伸,只需簡要地“點破”一下就可以了。

另一個問題,如果是平原地帶,現在絕大部分是不用鐮刀割麥的,聯合收割機一趟過去,問題就解決了。如果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如山地,或台田,尚缺一筆交代。

匆忙之間能寫成這樣的作文,還是很不錯的。它比起那些用“名言警句、歷史事件”連綴成篇的作文,更多了一些質樸與真實,也更貼近於現實生活。不寫貼身的生活,只寫“架空”式的文章,不僅是高考作文風向的問題,也與學生的自身修養以及習慣的養成有關。“時代不斷地演進,質樸和華麗的文風也跟著變化。”染乎世風,也是時代的原因。踢出浮躁與浮華,腳踏堅實的大地,關照並參與社會、人生(生活),不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嗎?

給54分,似乎多了一點,本人認為還是適當的。至於給低分(36),並非沒有道理。作文的不足之處還是比較明顯的。如果給50分以下,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認同。】

[``````]為原評,【······】為網友所加,再做點評。關於這篇文章褒貶不一,網路流傳甚多,只能是見仁見智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