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慧苑大師,唐代京兆(現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少年出家,禮法藏為師,深通經義,尤精於「華嚴」,為同門的上首。法藏在八十卷本「華嚴經」譯成後曾作「略疏」,才寫了四分之一就去世了,慧苑和同門宗一分別續寫,宗一續滿二十卷,其文現已佚失;慧苑所續名為「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據他在「記」中說,此書是他「鳩集廣略之文,會撮舊新之說;再勘梵本,仇校異同;順宗和教,存之以折衷,簡言通義,箋之以筆削」而成的。但「記」中所說,往往和法藏的宗旨大異其趣。其中主要是改五教為四教、改十玄為十種德相和十種業用的兩重十玄,因此後來正統的華嚴宗人都以他為異系。慧苑還博覽經書,考核詁訓,寫成「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以便初學。他在此書的「自序」中,說到他從法藏受業十九年,曾住長安靜法寺和洛陽佛授記寺,生卒年月不詳。著作
慧苑著述的「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一書,現存不足十三卷,原書卷數已不詳了。此外有改訂法藏所著「華嚴經傳記」而成的「纂靈記」五卷,屢見澄觀的著述所引用;「刊定記」還說他有「華嚴鏇 章」一書,現已無考。慧苑的學說和華嚴宗的傳統說法分歧最大的是他的判教說。他在「刊定記」卷一的「立教差別」中,批判了古來菩提留支等十九家的教判說,其中就包括了法藏(稱之為古德)的小、始、終、頓、圓的五教說,認為五教說是受了天台宗「化法四教」的影響而作,在藏(改作小乘教)、通(改作大乘始教)、別(改作終教)、圓(仍舊)的基礎上,只加了一個頓教。又以法藏所立的頓教是用離言說相以顯法性的,不應作為能詮的教相,能所不應混為一談。故另依「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立迷真異執(相當於人天教)、真一分半(相當於聲聞、辟支佛)、真一分滿(相當於初心菩薩)、真具分滿(相當於如來藏)四教,並就後三教各立通宗、別宗、隨部宗、隨義宗四宗,把全部佛教教義概括在「四教」之中,廢除了華嚴宗傳統的「五教」說。智儼、法藏兩代相承的十玄緣起說,到了慧苑,也改作十種德相和十種業用兩重。十種德相是∶一同時具足相應德、二相即德、三相在德、四隱顯德、五主伴德、六同體成即德、七具足無盡德、八純雜德、九微細德、十如因陀羅網德。十種業用是∶一同時具足相套用、二相即用、三相在用、四相入用、五相作用、六純雜用、七隱顯用、八主伴用、九微細用、十如因陀羅網用。澄觀在「華嚴經疏鈔」卷三、卷十中對慧苑的兩重十玄說有詳盡的批判,說他「析十玄之妙旨分成兩重,徒益繁多,別無異轍」;又說「德相、業用雖異,不訪同一十玄,無不該攝」。慧苑所有違反傳統學說的觀點,受到後來推崇賢首宗的人的排斥,因而他所遺留的著述,未為後世佛教學人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