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概況
詞目:感事
拼音:gǎn shì
注音:ㄍㄢˇ ㄕㄧˋ
釋義: (1).受外界事物的觸動。 晉 郭璞 《江賦》:“及其譎變儵怳,符祥非一,動應無方,感事而出。”
(2).因事興感。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避時難駐足,感事易迴腸。” 明 劉基 《題西旅獻獒圖》:“感事重懷古,因書戒矜誇。” 清·田蘭芳《敘袁仲方(袁可立孫)甲子秋冬詩》:“余聞之,感事愴懷,不能自已。” 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當其盛也,揚葩振藻,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哀時,多憔悴憂思之作。”
石介詩
原文
朝代:宋
吾賞觀中夏,地平如砥石。 幅員數萬里,車馬通轍跡。
帝宅君土中,紫垣當辰極。 長江斷其南,絕塞經其北。
東海西流沙,天為限夷狄。 三代千餘年,天子雖務德。
實以險為恃,四夷皆潛匿。 漢唐德稍衰,地勝豈殊昔。
暫來還亟去,不敢窺城壁。 石晉一失謀,六州淪胡域。
天地破扃鐍,山川無阻阨。 貽爾子孫患,固知非遠策。
桓桓周世宗,三十纂堯歷。 一歲破河東,劉崇喪精魄。
再歲復秦鳳,不庭自柔格, 三歲出南狩,王師拯焚溺。
江北十四州,取之如卷席。 四歲征關南,曾不發一鏑。
三州相繼綹,德聲暢蠻貊。 李昪請臣妾,錢鏐修貢職。
帝欲因兵鋒,乘勝務深擊。 直取幽州城,拓土開疆場。
重收虎北口,復關閉寇賊。 是時戰屢捷,六軍氣吞敵。
平吳如破竹,成功在頃刻。 惜哉志不就,暴疾生中夕。
帝宋承大寶,聲名發丕赫。 全蜀獻土地,舉吳上圖籍。
荊潭與甌閩,助祭來匍匐。 開城納江浮,御樓受晉馘。
區內一正朔,六州獨割剔。 憤憤柳崇儀,才宏包旦奭。
生長在河朔,耳目熟金革。 旗鼓朝治兵。酒肴夜結客。
握臂說心誠,倒囊推金帛。 客以豪傑士,遇侯頗感激。
往來達厥誠,生死顧效力。 萬德納我說,洞然絕嫌隙。
事成已有萌,侯去何雲亟。 豪傑夜空回,賬中屢歡息。
我鑒此二事,天意終難測。 撫卷一感傷,兩眼淚潸滴。
基本信息
石介(1005-1045)北宋學者,與胡瑗、孫複合稱為“宋初三先生”。字守道、公操,兗州奉符(今山東泰安市岱嶽區徂徠鎮橋溝村)人。讀書於徂徠山(泰安城東南),世稱徂徠先生。仁宗天聖八年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鄆州觀察推官、鎮南軍節度掌書記、嘉州軍事判官、國子監直講等職。曾著《唐鑒》,以誡奸臣、宦官,指切時政,無所諱忌。卒後被誣詐死,幸呂居簡等數百人保介已死,方免開棺。石介推崇韓愈的“道統論”,稱堯、舜、禹、文、武、周、孔之道,才是“三才九疇五常之道”。其著作《怪說》,指斥楊億為首的西崑體詩
相關作品
歲晏村居
哀鄰家
愛日勉諸生
安道登茂材異等科
安道再登制科
彼縣吏
汴渠
病起吟殘菊
伯升病君逢遵道送歸
初過大散關馬上作
袁宏道詩
感事
袁宏道(明)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
不見兩關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
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於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
袁宏道進士及第後告假還鄉,此詩即作於家居時。明代萬曆後期,內憂外患,危機四伏。西北和東北邊境處於多事之秋,而朝中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袁宏道深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前途而憂慮。《感事》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首聯以景起興,湘山景色與江頭獨醉恰成對比,隱含著詩人為國家命運擔憂的痛苦與無奈。中間兩聯直述時事而措辭委婉,在貌似客觀的筆觸下,深寓不滿之情。尾聯則將時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黃昏秋風、亂草蕭瑟的秋景,加上一雙本無機心的白鳥避人遠飛,就是當時社會現實的形象寫照。
王安石詩
感事
賤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
豐年不飽食,水旱尚何有。
雖無剽盜起,萬一且不久。
特愁吏之為,十室災八九。
原田敗粟麥,欲訴嗟無賕。
間關幸見省,笞撲隨其後。
況是交冬春,老弱就僵仆。
州家閉倉庾,縣吏鞭租負。
鄉鄰銖兩征,坐逮空南畝。
取貲官一毫,奸桀已雲富。
彼昏方怡然,自謂民父母。
朅來佐荒郡,檁檁常慚疚。
昔之心所哀,今也執其咎。
乘田聖所勉,況乃余之陋。
內訟敢不勤,同憂在僚友。
張昱詩
雨過湖樓作晚寒,此心時暫酒邊寬。
杞人惟恐青天墜,精衛難期碧海乾。
鴻雁信從天上過,山河影在月中看。
洛陽橋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繆鉞詩
基本信息
詩名:感事
作者:繆鉞
體裁:七言律詩
創作時間:1938年。當時作者在江南信陽。
作品原文
屏障先亡十六州①,河山三晉草驚秋②。已聞馬謖誅軍令③,未見劉琨運妙謀④。上黨空為天下脊,清汾愁向亂中流。歸元先軫應遺恨,花發空山血未收。
注釋
①此句謂日軍不斷進攻,國民黨軍隊已丟掉河北、山西大片土地。②此句謂太原日軍沿同蒲南下,山西大部分土地為日軍占領。③此句用三國時蜀將馬謖失街亭故事,指在忻州作戰中,晉綏軍將領李服膺失職受制裁。④劉琨:晉代將領,屢立奇功。此處謂國民黨軍隊中缺乏具有謀略的將領。
黃遵憲詩作
感事
金甌親卜比公卿
,領取冰銜十日榮
。東市朝衣真不測
,南山鐵案竟無名
。芝焚蕙嘆嗟僚友
,李代桃僵泣弟兄
。聞道詬天兼罵賊
,好頭誰斫未分明
。
錢仲聯《人境廬詩草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版
[注釋]
《感事》是詩人於光緒二十四年( 1898 )戊戌政變後所寫的一組詩,共八首。是有感於戊戌變法失敗而作。此詩為第四首。詩中譴責了頑固派對維新黨人的鎮壓迫害,對遇害的 “ 六君子 ” 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表明了詩人鮮明的態度和愛憎。
金甌親卜:《唐書 · 崔琳傳》載,唐玄宗每逢任命宰相,都要親自書寫名字。一次,他正在寫字時,太子前來拜見,玄宗便用金甌復蓋住名字,讓太子猜測是誰。太子一下便猜中是崔琳和盧從願。此處藉以喻六君子深得光緒皇帝的信任。金甌,盛酒器具。公卿, 原指三公九卿,後泛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
冰銜:封建時代清貴脫俗的官職。此指楊銳等人雖被授予四品卿銜,參與新政,但手中沒有掌握實權。宋王銍《國老談苑》卷下載: “ 陳彭年在翰林,所兼十餘職皆文翰清秘之目,時人謂其署銜為一條冰。 ” 十日榮:言時間之短暫。此指楊銳等人上任未及十日,戊戌變法即遭失敗,皆被捕遇難事。
東市朝衣:據《史記 · 袁盎晁錯列傳》載,漢文帝時,晁錯身穿朝服被斬於東市。此借指戊戌變法失敗後 “ 六君子 ”—— 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和康廣仁被殺害。
南山鐵案:《舊唐書 · 李元紘傳》載,唐朝的太平公主與寺僧爭碾磑(石磨),雍州司戶李元紘判決碾磑應歸還寺僧。長史竇懷貞知道後,非常害怕,促令元紘改判。元紘遂在判決書後寫道: “ 南山或可改,此判終無搖動。 ” 本意指據理斷案,不可移異。此處指 “ 六君子 ” 被殺案。竟無名:竟然沒有罪名就被殺害了。據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記載, “ 六君子 ” 被捕後,刑部請派大臣會訊。會審之日,各官剛到堂,忽有詔令,不必審訊,即行處斬。
芝焚句:意謂 “ 六君子 ” 被殺害了,主張或同情變法的人都感到不平和惋惜。陸機《嘆逝賦》有 “ 嗟芝焚而蕙嘆。 ” 芝(通 “ 芷 ” )、蕙在古詩文中多用以比喻正人君子。僚友:詩人與 “ 六君子 ” 同朝為官,所以稱僚友。
李代桃僵:樂府古辭《雞鳴》云: “ 桃生露井上,李樹生桃傍。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 ” 政變發生後,康廣仁聞知訊息,立即通知其兄康有為出走,而自己則被捕犧牲。此句即指此事。泣弟兄:指對六君子的犧牲感到非常悲痛。弟兄,喻詩人與烈士之間情同手足。
詬天:罵天。此處指 “ 六君子 ” 臨刑前痛罵當朝。據近人筆記載:劉光第被殺之前,曾罵道: “ 未提審,未定罪,即殺頭耶!何昏憒乃爾! ”
好頭誰斫:《資治通鑑》卷一八五載 “ 隋煬帝嘗引鏡自照,顧謂蕭後曰: ‘ 好頭頸,誰當斫之? '” 此處意謂哪一天誰來砍下專制暴君的腦袋,以此典來表達詩人內心的無限悲憤。未分明: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