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寂寞

愛與寂寞

愛與寂寞是由克里希那穆提著作,羅若苹編譯,九州出版社於2010年7月1日定價24元發行的圖書,ISBN為 9787510805776。在《愛與寂寞》中,克里希那穆提帶領我們深入探索了我們與自己、與別人、與團體的關係,指出只有認識自己,了解使個人與團體分化、孤立的制約因素,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關係”。本書使我們再次沐浴在克里希那穆提豐富、獨特、感人的心靈之光中,從而有能力在人生中創造真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愛與寂寞愛與寂寞

愛與寂寞

在《愛與寂寞》中,克里希那穆提帶領我們深入探索了我們與自己、與別人、與團體的關係,指出只有認識自己,了解使個人與團體分化、孤立的制約因素,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關係”。只有當心靈不再有任何形式的逃避時,我們才能與寂寞、孤獨直接溝通。這樣,我們才會擁有熱情,擁有愛。

本書使我們再次沐浴在克里希那穆提豐富、獨特、感人的心靈之光中,從而有能力在人生中創造真愛。

作者簡介

克里餚那穆提(1895-1986)20世紀最卓越的心靈導師。1895年生於印度,1925年悟道,他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的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誨皆在幫助人類從恐懼和無明中解脫,體悟慈與至樂的境界。因此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觀”的導師,印度教徒認為他是徹底的“覺者”,神智學者則認為他是道道地地的“禪”師。

他的40本著作,全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講和談話集結而成,目前已譯成了47國文字,在歐美、印度及澳洲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序言

--------------------------------------------------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人際關係中是否有秩序

第二章 快樂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 占有、擁有就是愛嗎

第四章 我們的生命為什麼空虛

第五章 愛的可能

第六章 性是一種完全逃避自我的方法

第七章 如何擺脫恐懼

第八章 如何克服寂寞

第九章 “我”是空虛的始作俑者

第十章 寂寞是自我封閉的行動

第十一章 關於“愛”的交鋒

========================

第二部分--------------------------

第十二章 愛與寂寞

第十三章 有依賴,就沒有愛

第十四章 混亂的根源

第十五章 愛與美

第十六章 愛的意義

第十七章 愛是一種祝福而不是快樂

第十八章 愛和哀傷

第十九章 愛是美德的精髓

第二十章 如何擺脫孤獨與依賴

第二十一章 人類能否超越哀傷

第二十二章 誰該對混亂的世界負責

第二十三章 寂寞、孤獨與愛

文摘

你的心靈為什麼會服從?你問過這一點嗎?你是否知道自己正依循著某種模式呢?無論是何種模式,不管是你為自己建立的,或是別人為你設立的。我們為什麼總是服從?顯然地,只要服從,就不可能有自由。然而,心靈總是追求自由的——愈有智慧,,愈警覺,愈覺察,就要求得愈多。心靈之所以服從、模仿,是因為服從、依循模式是比較安全的。這是顯而易見的情形。你很世俗地為人處世,是因為服從比較妥當。你可能在國外接受教育,是偉大的科學家、政客,但是暗地裡你總是有一種恐懼:如果你不上寺廟或不去做那些別人告訴你的俗事,可能就會有麻煩了。所以,你只好服從。服從之後會是什麼情形呢?請探索下去。當你服從的時候,你的心靈會發生什麼事?‘首先,你會全然拒絕了自由,全然拒絕了認知,全然拒絕了獨立的欲望。當你服從時也會有恐懼的,對嗎?從孩童時起,我們的心靈便被訓練得要模仿、服從社會上的模式——通過考試,得到學位,如果幸運的話,謀得工作,然後結婚,就此結束一生。你接受了這種模式,而且你因為害怕而去遵循它。

所以,打從心底里你就否定自由,你就害怕,你就有種感覺——不想要自由地去追求、探索、尋找及發問。所以導致了人際關係的脫序。你我正試著深入地去探索,去擁有真實的洞見,去看看真理。而就是這種對真理的認知,解放了心靈。這不是練習或探索之類的活動,而是真實地認知“實然”。

媒體推薦

“有一個名字,它對抗所有的神秘、懷疑、困惑、迂腐、奴役,那就是克里希那穆提。他是一位超越時代的人物,獨立於天地之中,我們不妨稱他為真理的明師。”

——亨利·米勒

序言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生於印度,13歲時被“通神學會”帶到英國訓導培養。“通神學會”由西方人士發起,以印度教和佛教經典為基礎,而衍生為一個宣揚神靈救世的世界性組織,它相信“世界導師”將再度降臨,並且認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這個“世界導師”。而他自己在30歲時覺悟內心智慧,否定了“通神學會”的種種謬誤。1929年,為了排除“救世主”的形象,他毅然解散專門為他設立的組織——世界明星社,宣布任何一種約束心靈解放的形式化的宗教、哲學和主張都無法進入真理的國度。

克里希那穆提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五大聖者之一”。他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傳播他的精神智慧。別人要加給他上師的尊位,他都一直拒絕。他的思想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但是他堅持宣布自己不是宗教權威。他的教誨,主旨在於:要從根本改變社會與人生,必須先改變個人自我的意識。他一直教人進行自我覺察,教人了解“自我”局限、宗教與民族狹隘性制約等等的弊害。他一直指陳打破意識束縛,進人“開放”的極度重要,因為,“腦里廣大的空間有著無可想像的能量”。這個廣大的空間,正是人的生命創造力的源泉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