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盧

愛德華·盧

在那裡我們脫去了航天服,並開始了和空間站對接的準備工作。 算起來,我們每天工作大約10小時,周六的半天和周日的全天我們不工作。 他在太空不到一天的時間,但我們對此非常高興,登太空的人應該越多越好。

簡介

愛德華·盧 (Edward Tsang Lu) ,美籍華裔,中文名字叫盧傑。1963年7月1日出生於麻薩諸塞州的斯普林菲爾德。1980年,他畢業於紐約韋伯斯特的RL·托馬斯高中,1984年,他曾獲得康奈爾大學的電器工程學的學士學位,1989年獲得史丹福大學的套用物理專業博士學位。1994年12月9日,被挑選為美國太空人。1995年3月,愛德華·盧向詹森太空中心報到,完成了為期1年的訓練和評估,獲得作為一名太空考察專家的派遣資格。不久,他被分配到太空人辦公室的計算機輔助分部從事技術工作。1997年5月15至24日,他曾在STS-84“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飛行任務中充當任務專家,這是美國NASA與俄羅斯的“MIR”太空站進行會合與對接的第6次太空之行。在完成此次為期9天的太空任務後,愛德華·盧共繞軌道飛行144次,總計旅行360萬英里,累計在太空度過221個小時20分鐘。2000年9月8日,愛德華·盧又參加了STS-106“亞特蘭蒂斯號”的太空飛行。此次飛行持續11天19小時10分鐘,至20日結束。期間,共繞地球185圈,共飛行490萬英里,太空行走6個多小時。2003年4月26日,愛德華·盧與俄羅斯航天員尤里·馬連琴科乘俄羅斯“聯盟-TMA2”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他們共在國際空間站工作了185天,進行了近30項生物實驗、生物技術實驗及防輻射實驗後,於10月28日返回地面。

生平

美籍華裔航天員愛德華·盧(中文名字叫盧傑)現年47歲,1963年7月1日出生在美國麻薩諸塞州的一個華人家庭,父母均是第一代移民。1984年,他獲得康奈爾大學電器工程學的學士學位,1989年獲得史丹福大學套用物理專業博士學位。1994年被選為美國航天員。盧傑雖然年輕,卻是一位多次參加太空考察的老資格航天員。1997年和2000年他兩次進入太空。後一次他還創造了當時的太空行走紀錄。2003年4月26日,盧傑與俄羅斯航天員尤里·馬連琴科作為國際空間站第7長期考察團成員,乘俄羅斯“聯盟—TMA2”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在太空中工作6個月。這也是他第三次登上太空

個人其他信息

盧傑的太空日記 

地球人,你們好!自從升空後,我一直想要說這句話。如今,空間站的情況已經安定些了,我可以從頭開始回憶我們是怎樣到達這裡的了。兩周前,我們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中心乘坐俄制“聯盟—TMA2”號飛船升空,發射日那天早上1點30分,尤里(與盧傑同行的俄羅斯航天員)和我就起床了。我們按照俄羅斯習慣保持了片刻的靜默,才開始上路。到了發射台,我們乘電梯到達最高處,我看到我的未婚妻瑞絲和我弟弟瑞克也在揮手示意。
在發射前幾秒鐘,發動機點火,在駕駛艙里我聽到不太大的沉悶噪聲。在發射後兩分半鐘左右,我們衝出了大氣層,在低空層里用來保護火箭主體的保護罩自行脫離。此前,由於保護罩掩蓋了火箭體,所以窗外什麼也看不見,保護罩一脫落,耀眼的太陽強光便從左面直射我的臉,使我難以看清眼前的工作清單和控制盤上的各種數據。我只好舉起左手,遮擋陽光的照射。在發射後528秒,第三階段的發動機停了下來,我們的座艙也就此分離———實際上我們感到是有一股大的推動力把我們拋了出去。尤里在他身前用線拴住了一支鉛筆和一個橡皮,它們都飄了起來,這說明我們已進入失重狀態。重返太空的感覺是不錯的。在調整好飛船的運行方向後,我們從座位上起身,一頭鑽入一個小房間,這是連線下降艙頂部的直徑8英尺(1英尺相當於30.5厘米)的圓形空間。在那裡我們脫去了航天服,並開始了和空間站對接的準備工作。
兩天后是飛船和空間站的接合日。在飛船的駕駛艙里有一座監測儀,其螢幕可以顯示空間站的位置。空間站的外觀像一個龐大的機械昆蟲,觸角和吸收太陽能的翅膀向外伸展。在接近空間站的最後飛行階段,我們全神貫注地看監測儀里的情形,以確保我們對準空間站上的接台點。我們的確是操作順利,太空船和空間站對接了!緊接著我們做了一連串的密壓測驗,以保證密封,然後才能打開艙門。我們可以聽見尼柯萊、當諾和薩克斯(空間站上的成員)在艙蓋的另一面敲敲打打,而我們正在等待艙蓋的開啟。最後我們終於打開了艙蓋,他們歡迎我們來到新家。
空間站上的日常工作
這個星期我打算寫一寫平常工作的情況。首先,我們用的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這個時區大約是在休斯敦和莫斯科的中間。在太空居住不能區分白天和晚上,每天我們有16個日出和日落。早上我們起床時間大約是格林威冶時間7點。晚上睡覺前我們為了保持室內黑暗便把窗簾拉上,起床後第一個工作就是把窗簾打開。下一樁事自然就是上廁所。便桶是由氣壓操作的。小便吸入便桶———一個20公升的容器里。容器滿了,就存放在那個可以飛返地面的飛行器里。收集大便用塑膠袋,袋上有孔,可吸入空氣。每個袋子的袋口上都有一條可以自動收緊的塑膠線。把封好的袋子通過一洞穴送入一個鋁製的容器,再取回新袋使用。
早飯後就開始我們每天8點的15分鐘的準備會議。我們要和在休斯敦和莫斯科兩個控制中心,以及運載控制中心所在地的工作人員通話,把當天的工作計畫複習一遍。然後我們就要開始一天的工作了。本周的每個早晨我都要從事一個實驗,今天的實驗是觀察實驗下的合金在冷卻後如何結晶。
我們還有許多家務事要做。有一套航天服出現了冷卻失靈的毛病,冷卻功能失效就無法穿著它去進行太空漫步。航天服內有許多小管道,用泵使冷水在小管里流動,以起到冷卻作用。如果小管里的水不流動了,航天服內的溫度會很快上升到100華氏度(相當於37.8攝氏度)。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一個一個地檢查,直到我們找出了故障所在。
就寢前也有兩三個小時由我們自行支配。我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一些自己要做的科學實驗,傳送和閱讀電子郵件,往窗外拍照片等。最後該睡覺了。我睡在實驗室的艙,尤里睡在下面維修室的艙,兩個艙都有一個小電話亭大小。
算起來,我們每天工作大約10小時,周六的半天和周日的全天我們不工作。不過我們就生活在辦公室里,似乎難以區分何時工作,何時休息———我們有時候會被地面上的人叫醒,那是因為出了些事,他們需要我們幫助去做一些工作。
楊利偉問好
上周有一天中國發射了楊利偉乘坐的載人飛船進入太空,與我們為伴。他在太空不到一天的時間,但我們對此非常高興,登太空的人應該越多越好。(為表達友好之意,盧傑通過美國有線新聞網的採訪,用中英文向楊利偉說:“歡迎你到太空來,祝你一路平安,勝利返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