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惠孝同的山水畫作品是一個充滿審美意趣的整體,呈現著三個特點:巧妙的經營、明媚的墨彩與渾然的氣勢。巧妙的經營是山水畫中對於畫面結構層次的安排與設定,明媚的墨彩是對色彩與水墨的有機運用,而渾然的氣勢則可以理解為對於描繪景物之神的把握與創作者自身主觀意趣的抒發的結合。這正好應和了謝赫六法中的“經營位置”、“隨類賦彩”以及“氣韻生動”三個要點。他的這幅《嶗山圖》將這三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嶗山圖》,在這幅畫中,整體結構的重心是那山巒之中的一組建築。根據作品的題跋可以知道那房屋是新建的療養院。選擇用巨大的嶗山奇峰來突出這個主題,勢必要在畫面的構成安排上做出一定的改變:巨大的山峰環抱著那幾處房屋,山峰占據了大半的畫面,顯示著這是一個幽靜的避暑勝地。
這樣的位置經營有賴於色彩與水墨的運用。惠孝同偏愛明亮清麗的色彩,利用這些色彩的點暈渲染來烘托出畫面的典雅清新的氣質。惠孝同在用墨上講究從簡,多用淡墨而且皴擦不多,《嶗山圖》中大量的線條都是用淡墨線勾勒,再以淺絳罩染,只是與樹叢岩縫等停筆轉折之處用濃墨點垛。整個畫面看上去頗具雲霧縹緲的靈動感,使得嶗山仙境那種天然情趣躍然紙上。
通過對前兩點的分析,使我們能夠切實感受至畫中散發出的渾然氣勢。傳統中國畫品評中“六法”的核已是“氣韻生動”,這也就意味著它是作為一個標準而確立,其餘的五法都是為了達到此標準的手段。因此,渾然氣勢的形成,完全是建立在巧妙的畫面經營與明媚的色彩運用的基礎上的。我們在關注著那山峰之中的紅瓦磚牆時,自然而然地會注意到整個嶗山的那種重巒疊嶂、深遠幽靜的氣質。畫中大片的留白與遠處以淡墨勾勒出的山巒相呼應,使整個嶗山起伏的雄姿盡收眼底。
作者簡介
惠孝同(1902--1979),滿族,原名惠均,號柘湖,別號松溪,北京人。1920年人中國畫學研究會,從師金城。曾任中國畫學研究會研究員、湖社畫會副會長、天津傳習社社長,抗戰時期任職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1952年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會,1956年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常委、主任委員,1964年任國子監國畫補習校校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