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篤實可以當大事

惟篤實可以當大事

楊時(1044—1130),字中立,南劍將樂(一作延年)人。

言語出處

惟篤實可以當大事

“惟篤實可以當大事”源於宋朝楊時之言。

生於宋仁宗慶曆四年,卒於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歲。(疑年錄作生於皇祐四年,卒於紹興五年,年八十三歲;宋史本傳不著卒於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從直齊書錄解題)幼穎悟異常,能屬文。稍長,心經史。熙寧九年,(公元一〇七六年)中進士第,調官不赴。學於程顥,顥死,又學於程賾。杜門不仕將十年。歷知劉陽、餘杭、蕭山三系,多有惠政。高宗時,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致仕,優遊林泉,以讀書講學為事。東南學者,推為“程學正宗。”朱熹、張式的學部,皆出於時。學者稱為龜山先生。卒諡文靖。時著有龜山集二十八卷,《文獻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庫總目》等,並行於世。

事件介紹

楊時(1053-1135年),原字行可,後因犯友人父諱,改為中立,學號龜山先生。宋熙寧九年,楊時中進士,次年被授予汀州司戶參軍。他以病為由沒有赴任,專心研究理學,著《列子解》。元豐四年(1081年),楊時被授予徐州司法。他專門投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研習理學,與游酢、伊熔、謝良佐成為程門四大弟子。楊時學成回歸時,程頤目送他遠去,曾感慨地說:“吾道南矣!”。元豐六年,楊時赴徐州上任;同年八月,他完成《莊子解》的著述。元祐三年(1088年),楊時被授予虔州司法。楊時執法公平嚴明,“公燭理精深,曉習律令,有疑獄眾所不決者,皆立斷。與郡將議事,守正不傾。”(胡安國《龜山先生墓志銘》)元佑五年,楊時又因父親楊殖去世,楊時回鄉守制。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古時候有位秀才,他自認為滿腹經論,學問淵博,就開辦了一個私塾(學校),第一天上課就給學生們講宋朝揚時說的“惟篤實可以當大事”的警句,但他卻把“篤”字念成為“馬”字,這句話的原意是: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夠擔任重任,處理大事,當學生提出疑問時,他也知道是自己錯了,但身為人師怎么能在學生面前說自己錯了呢!於是便津津樂道地解釋到:聽話的老馬都能辦成大事,弄得學生們哄堂大笑。可想而知第二天也就沒有一個學生向他學習了。但他沒能從這件事中看到自己高傲、不誠實的一面,仍然處處宣稱自己的學問,但都是處處碰壁,一事無成,最後淪為沿街乞討的乞丐。

故事寓意就有請各位讀者來參悟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