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失語症

情感失語症

情感失語症,指男人們不會談情說愛,不敢主動表達,不懂甜言蜜語的病症。病因主要是由於“文化潛意識”深深影響了中國男人的情愛心理所致,如果患上了情感失語症,將影響情感的維繫,不利於家庭的穩定。

簡單介紹

情感失語症情感失語症

情感失語症專指男人們不會談情說愛,不敢主動表達,不懂甜言蜜語的病症。患有情感失語症的人不會表達,不懂表達,也不想表達,連自己的內心想法也不會敞開來讓人知道,致使他們不會戀愛、不懂浪漫,更不解風情,女人若跟這樣的男人結婚,就像嫁給了一個啞巴,容易讓人失去愛的能力,不利於婚姻關係穩定。男人們要學會愛,才能系牢情感安全帶。

具體表現

1、不會談情說愛,不敢主動表達,不懂甜言蜜語。 在情感方面,男人“情商”普遍偏低,經常會在情感諮詢中聽到類似這樣對男人的投訴:“他不懂得關心人”、“他很少哄我”、“他從未說過一句我愛你”、“他可笨啦,老是不懂我的心”等。無論在戲曲影視還是日常生活中,男人的總體形象都不盡人意:不是太被動、太軟弱、太窩囊,就是不會關心人、體貼人、照顧人。

2、大男子主義嚴重,潛意識裡面認為跟自己心愛的女人卿卿我我,纏纏綿綿非大丈夫所為,要想“英雄氣長”,就得“兒女情短”。
3、有時候,中國男人的“情感失語症”還會表現出另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那就是用性作為擋箭牌,通過不斷的變換情侶追求一種空洞的男性虛榮感。男人把情感表露轉化為情慾宣洩,覺得只有在床上,才感覺自己像個男人,才能證明自己的男性魅力。其實,這也是一種“情感失語症”,只不過用性來掩蓋了。

心理分析

情感失語症情感失語症

中國男人不善表達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在《論語》中反覆強調,“君子要吶於言而敏於行”,提倡少說多做。

中國傳統的夫妻大都“相敬如賓”,男女結婚,聽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的是“門當戶對”“傳宗接代”,從士大夫之家到一般民間,夫婦之間的感情,都相當淡漠。儘管中國傳統社會反對夫妻隨意離異,主張“白頭偕老”“相伴終生”“地久天長”,但更多的是強調人身依附關係的“牢固性”,和家庭內部的“穩定性”而非什麼“忠貞的愛情”。

“文化潛意識”深深影響了中國男人的情愛心理,在這些傳統文化的潛移默化下,認為太過濃烈的感情跟傳統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不符,男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自己的青春階段縮短或抹殺,從父母眼中的孩子直接跳接到婚姻的現實中。

在男人的情愛價值系統中:男人必須理智而堅強,不可太軟弱和情緒化,如果一個男子性格過於外露,情感過於豐富,就會被人恥笑為“娘娘腔”,或“不像個男人”。所以,不會戀愛、不懂浪漫,不解風情基本上成了中國男人的“通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