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自身是男性或女性的認知、確信和態度。這種觀念形成於童年早期,一般在3歲時已經確立。性身份一旦確立之後,便很難改變。促進性身份形成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教養因素兩方面。兩性畸形提供的證據表明,不論這類兒童遺傳學方面的性別是男性(性染色體為XY)或女性(性染色體為XX),只要父母把他當做男孩教養,便形成男性的性身份;如果把他當作女孩教養,便形成女性的性身份。從而說明,生物因素只是在出生前胎兒期發揮其決定性別的作用,教養因素對出生後的嬰兒性身份的形成則具有更重要的影響。解釋性身份形成的機制有許多假說。性學習理論認為性身份始於兒童對相同性別的人的行為的模仿和父母對兒童性別角色的表現予以語言和行為的強化。兒童通過父母及周圍環境的獎勵和懲罰,塑造自己的性身份。外貌姣小的男孩從幼生長在女性眾多,缺乏男性的家庭中,或其父母經常給他女孩的衣著和玩具,語言上又經常對孩子類似女性的外貌和行為予以讚賞。這類環境影響對3歲前孩子性身份的建立將發生重要作用。精神分析的理論則認為性身份是在兒童的分離和個體化階段作為整個身份形成的一部分而發展起來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與嬰兒雙邊關係的質量。有的精神分析學家則認為精神創傷、挫折和內心衝突,以及個人為了保證滿足和安寧而解除這些內心衝突的努力促進了性身份的形成,最後導致男性和女性特性的出現;童年時期的這一發展過程,稱為戀母(或戀父)情結及其解決。(劉協和)
相關詞條
-
性身份障礙
嬰兒出生後其外生殖器的形狀向周圍發出有關其性別的信號,將很快被指定為男性或女性,以後的體象特徵加強了兒童對自身狀態(包括性別)的認識,從而限定了孩子的性...
概述 鑑別診斷 -
性身份識別障礙
性身份識別障礙特徵表現為強烈而持久的異性認同,對個體的解剖(指定)性別持續不滿或對個體性別角色表示厭惡。 內心性身份是個體對自己性別屬性的主觀感受,亦即...
病理 症狀 臨床診斷 治療 案例 -
童年性身份障礙
童年性身份障礙是兒童對自己的生物學性別有持續而強烈的痛苦感,同時渴望成為(或堅持本人就是)另一性別。
英文翻譯 疾病介紹 -
配偶身份權
中國新頒布的婚姻家庭法增加了關於配偶權制度的規定。這一規定添補了中國婚姻家庭權利和義務的一項空白,在中國婚姻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配偶權是指婚姻關係締結...
特徵 內容 理論基礎 侵權 救濟方式 -
身份犯
一般而言,犯罪之成立,與犯人之身份無關,但在若干情形,法律將“身份”或“其它特定關係”規定為構成要件或為刑罰加減或免除之原因者,此種犯罪稱為“身份犯”。...
簡介 日本刑法理論 大陸刑法理論 主要特徵 與親手犯區別 -
《性心理學》
在以前,在心理學與倫理學的書本里,戀愛是找不到地位的。 他就是英國人藹理士,這本書就是他的《性心理學》。 藹理士終生從事人類性科學的研究和教育,認真探討...
名書簡介 背景搜尋 內容精要 專家點評 妙語佳句 -
霍米·巴巴的雜交性身份理論研究
內容介紹《霍米?巴巴的雜交性身份理論研究》是研究霍米·巴巴雜交性身份理論的學術專論,涉及後現代主義的各種複雜理論,能使讀者不但對雜交性理論有一個深入的理解,而且對於當前文化研究和後現代主義理論有一個深入的理解...
-
身份權請求權
身份權請求權是指民事主體在其身份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者有妨害之虞時,得向加害人或者人民法院請求加害人為一定行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以回復身份權的圓滿狀態...
概念 概述 現實需求 現代特質 概念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