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徵(英文: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非典型肺炎(中國大陸簡稱非典,台灣稱中國肺炎)的一種。在病症的病原體被確定後,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病症的特點而定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也有媒體將該病按英文簡稱SARS音譯為薩斯病、沙斯病、沙士或煞斯病。由於SARS與香港特區之英文簡稱HKSAR相近,港府曾有一段時間稱該病毒為「SRS」,把代表急性的「A」刪去。

SARS病毒

武爾班尼(CarloUrbani)發現的。武爾班尼是世界衛生組織的義大利醫生。他在越南研究本病毒時受到了感染,其後於2003年3月在泰國不治殉職。研究指出,本病是由一種以前未被發現的冠狀病毒科成員所引起的,應該是由已被感染的人所咳出的飛沫傳染,傳染需要靠近的接觸。此病平均引致7%-15%的病患者死亡。但具體數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來源請求],各地都不相同。WHO同時警告,該病死亡率在未來有可能達到15%。不同年齡段的死亡率為:24歲和以下人群死亡率為1%,25到44歲死亡率為6%,45到64歲死亡率15%,65歲以上的死亡率則超過50%。

發展

SARS在2002年11月初在中國廣東省河源市最早出現(世界衛生組織指源頭是在廣東順德[1])。中國學者認為,最初的病人是在接觸果子狸的過程中感染病毒。由於病者出現肺炎病症,所以當時將之歸入非典型肺炎類別,中國媒體普遍簡稱其為“非典”。

由於中國政府隱瞞實情造成該病在上述地區嚴重流行導致中國(包括香港)的感染和死亡人數最多。此病經由旅遊、商貿、移民人群迅速擴散到了香港,並由香港再擴散至越南、新加坡、台灣及加拿大的多倫多。2003年5月間,北京和香港的疫情最為嚴重。2003年夏季,染病人數日減,病情得以完全控制。2003年11月,廣州再次出現零星病例,2004年3月,北京再次發現SARS疑似病例,疑為科研人員在實驗室研究該病毒時受到感染。但都沒有再次演變成疫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