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文匯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2月1日)
平裝: 290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417285
內容簡介
《思想者的自白》內容簡介:“引經據典”看似很有學問,很難操作,其實手頭有幾本像樣的類書,懂一點目錄學的常識,加上如今檢索極其方便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古今中外各類掌故、名人雅士各類箴言,不說信手拈來,起碼可以隨便找到。至於“發議論”,似乎稍難一點,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說到“反腐敗”,十有八九最後要扯到制度建設,要說到“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之類名言;說到言論自由,總歸跳不出“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要拚命維護你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
作者簡介
沈棲,筆名凡夫、聿飛,1951年生,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法治報》主任編輯。上世紀70年代初參與魯迅著作的注釋工作後,業餘研讀現代文學,著有《林語堂散文賞析》,參與編撰《中外現代文學作品辭典》和《二十世紀中國新詩詞典》。1988年從事新聞工作,並致力於雜文創作,著有雜文集《世象縱論》、《明天的廢話》、《實話直說》、《告別“社會病態”說謊》、《一個公民的閒話》、《無花的薔薇》。曾有作品被收入《中國新文學大系(1976―2000年)・雜文卷》和多年各種版本的中國雜文年選。
目錄
為文不作媚時語
――《思想者的自白》序
世象縱論
“定點巡遊”可以休矣
信任孩子
違法建築為何“上萬”才拆除?
大學生心中永存的“背影”
讓過期的法規“死亡”
幹部要有“對立面
“紅頭檔案”不再獨尊
議案提案的“含金量”
莫把英靈當草菅
慢作為:腐敗的溫床
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
《北京晚報》滾動出版的標本意義
令人思量的70%
警惕“收買型腐敗
“紅頭檔案”緣何如此尷尬?
當記者發現真相之後
讓官員財產見“陽光”
荒唐的“類比”
虛幻的亢奮和自卑的激憤
執政骨幹的“必修課”
“折騰”又一例證
值得重視的一份調查報告
這次回家鄉的隨感
“5.12”後續報導點評
人物褒貶
想起了吳青
朱德愛蘭有寓意
可敬的任建國
曾蔭權“放下身段”
海瑞形象的現代價值
點評鄭筱萸的遺書
蘇格拉底的“命題”
重溫世紀偉人馬克思
向“路乞”先生致敬
戈爾功不可沒
遙想徐光啟
白樺老人的正義感
王元化:為思想而生
願殉自由死
――紀念林昭殉難40周年
表彰談家楨不應疏忘的一筆
魯冠球的自律精神
解讀“李森科事件”
民生掃描
“民工典當白條”背後的法律困惑
表達權:人權保障新理念
關於“民主”話題的隨想
鼓勵發表不同意見
農民工:有尊嚴地融入城市
人大代表和選民的“綠色通道”
窮人和富人一樣享有平等權利
也要允許民眾講錯話
每個生命都不容忽視
禮讚生命
辯護:律師的志業
人性關懷:警察的職業倫理
替“精神贍養立法”叫好
維護窮人的人權底線
“聚眾”未必“鬧事”
有感於“總統輸了官司”
正義的訴求少不了律師
“三公”消費是“敏感信息”?
經濟走筆
城市的“綠色外套”
巴西利亞的末路
誠信不能僅僅停留在品行層面
“溫飽”與“環保”的衝突
山西的“環保考核”
建設生態文明
多一些“黑琵先生”
提高環保違法的成本
哀旅鴿
走出“納稅意識”的誤區
“規則”比“誠信”更重要
人間緣何鳥鳴稀?
假如中國也設個“斯黛拉獎”
洋廠長的精神遺產
注重城市服務的細節
文化放談
我看日本人
“上海閒話”豈能絕音?
反腐力戒花架子
面對白樺老人的詰問
為善最樂
呼應方成的建議
人際還須有忠告
古建築:給歷史留些思考空間
又聞“封殺”聲
文化:現代城市的“靈魂”
菲律賓有個忘憂島
城市的“第三空間”
從小培養公民意識
何必“多此一舉”
美國“名人100排行榜”的聯想
幸福源自一種心境
成功奧運的另一義
“善意待人”和“受人善意”
學府竟有“傳統文盲”
幹部讀書和“本領恐慌”
光有“武漢宣言”猶嫌不足
將什麼樣的歷史文化遺產留給子孫
感謝湖北省政府留下這處遺址
告密:聖旗下的罪惡
和諧離不開妥協
附:做一個為思想而生的人
――《雜文選刊》雜誌訪談沈棲
跋
序言
雜文易寫難工,這是涉獵雜文寫作的人共有的體會。所謂“易寫”,是說它在不少人心目中無非是“據報載”一股,“引經據典”一股,“發議論”一股的“雜三股”。兩條尾巴的狗不常見,“據報載”的新鮮事天天有,所以隨便找點兒寫作的由頭簡直易如反掌。“引經據典”看似很有學問,很難操作,其實手頭有幾本像樣的類書,懂一點目錄學的常識,加上如今檢索極其方便的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古今中外各類掌故、名人雅士各類箴言,不說信手拈來,起碼可以隨便找到。至於“發議論”,似乎稍難一點,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說到“反腐敗”,十有八九最後要扯到制度建設,要說到“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之類名言;說到言論自由,總歸跳不出“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要拚命維護你發表不同意見的權利”。在我們這樣一個強調“統一思想”、“保持一致”的國度里,一個寫文章的人只要不是太愚鈍,很容易知道什麼叫“統一口徑”、如何掌握並靈活運用“統一口徑”,並以此作為自己為文的出發點和護身符。如此說來,花上個把鐘頭,炮製一篇乾八百字、像模像樣的所謂雜文,不是很容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