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友詩

《思友詩》是東漢梁鴻創作的詩歌。梁鴻是具有反抗性的進步先行者,詩中展現了他的內心孤寂之感與對未來的熱望。全詩每句七言,多用“兮”字以助語勢,有騷體之風。

作品原文

鳥嚶嚶兮友之期①,
念高子②兮仆懷思,
想念恢②兮爰集茲③。

注釋譯文

①嚶嚶:象聲詞,形容鳥叫或低而細微的聲音。期:盼望,希望。此句是引用《小雅・伐木》中的詩句“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聲?”後人常用“嚶其鳴矣”比喻需要意氣相投、志氣相同的朋友。
②高子、恢:都是指高恢。
③爰:於是。集:聚合,會合。茲:此。

作品鑑賞

《思友詩》是梁鴻離開故鄉東遊前所作。梁鴻同高恢一樣,都是不滿當時政治黑暗,有進步傾向的文人。高恢少好老子,老子雖然“清虛以自守”,但“戒多言而時有憤辭,尚無為而欲治天下”(魯迅漢文學史綱要》)。高恢絕意仕途,用隱居來對抗社會的黑暗,而梁鴻還想找機會施展“欲盡人力以救世亂”(魯迅語)。
《思友詩》第一句“鳥嚶嚶兮友之期”是引用《小雅・伐木》中的詩句“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聲?”意思是那鳥兒還要求朋友,何況人呢?後人往往用“嚶其鳴矣”比喻需要意氣相投、志氣相同的朋友。“出自幽谷,遷於喬木”有點類似梁鴻離鄉東遊。梁鴻要到一個陌生的異域去,精神上當然不免有孤寂之感,所以發出期望友聲的呼喚是非常自然的。
第二句“念高子兮仆懷思”是具體說明梁鴻尋找的不是一般文友,而是像高恢這樣不滿政治黑暗,有進步傾向的文人。“懷思”包含詩人深深的感慨,在當時高壓的氛圍中是不大可能聽到抗爭之聲的。
第三句“想念恢兮爰集茲”是重複詠嘆訴說。詩人並不是說要回到華陰山中高恢身邊去,或要高恢和他一起離東遊。事實上他們也沒有再見面,詩人是堅信在陌生異地也會有不滿社會黑暗的像高恢這樣的人士。所以“爰集茲”――停留在這裡,希望結交、會合高抗之士,在沉寂的社會中共同發出抗爭之聲。
所以《思友詩》展現了東漢時期像梁鴻這樣具有反抗性的進步先行者的內心孤寂之感與對未來的熱望。初唐詩人陳子昂有一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表達了同一的主題。只要這種社會環境依然存在,這種主題的詩歌就會不斷出現。如果說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繼承了梁鴻的《思友詩》,未免武斷。但可以說兩者在思想情調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過,陳詩表現得更淋漓盡致、深刻,而梁鴻的《思友詩》卻是同類主題思想中最早出現的一首。

作者簡介

梁鴻,字伯鸞,右扶風平陵縣(今陝西省鹹陽市西北)人,出生年月不詳。梁鴻家貧博學,曾放豬於上林苑中,後與妻子隱居霸陵山,以耕織為業。梁鴻因事路過洛陽,見宮室富麗,於是寫下《五噫歌》,抨擊統治者的奢侈,感嘆人民的勞苦。漢章帝讀了《五噫歌》後,非常不滿,梁鴻只得更名換姓,避居齊魯。後來梁鴻前往吳地,居於廊下,替人做舂米。每當梁鴻回到家中,其妻就會舉案其眉,奉上飯食,表示敬愛,後世傳為佳話。遷居吳地後不久,梁鴻病逝。梁鴻的代表作有《五噫歌》、《適吳詩》、《思友詩》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