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金銀花

忻城金銀花

忻城金銀花,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特產。該縣所產金銀花葯效成分及花蜜含量高,生長環境無污染源,綠原酸含量達4.2%,遠遠超過藥典的規定。21世紀後,該縣改變過去用硫磺烘乾為現代化脫水處理。使產品成為安全綠色飲品,是製藥和花茶的優質原料,作為花茶飲用,口感甘甜,香味馥郁。

歷史淵源

據忻城縣誌記載1368年(明洪武元年)有一位廣東潮州何姓客商乘船從珠
圖1 忻城金銀花乾製品
江進入紅水河沿河而上,至忻城縣蘭甲碼頭,住下數日,見到蘭甲處於紅水河南岸邊,兩側都是大山,山上古木參天,覺得此地是一塊寶地。次年他用船隻從廣東運來青磚、石灰等,就在蘭甲大石山腳下建起一幢兩層樓的鋪店,收購當地的特產:大豆、黑豆、綠豆等農產品和中草藥,每年又從廣東用船運食鹽及輕工產品至蘭甲鋪店與當地農民換取農產品,又輕水路運回廣東銷售,從而蘭甲成為六蝶、六納、加海、加龍、瓊古、遂意、金釵等石山區農產品及中草藥的交易中心。至1373年4月中旬的一天,該客商上山觀景,見到山上正在盛開的金銀花,聞之其味芳香,問當地人為何不作中藥收回加工,當地人說,南方已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晴天少,收回的花難以曬成乾品藥材。次年這位客商就從廣東帶來硫磺,並指導當地人用硫磺薰蒸收回的金銀花,有太陽即曬,是雨天留在屋裡涼也沒有問題,且用硫磺薰,又能保持花的顏色,從此人們一直利用硫磺薰蒸這一加工技術沿襲下來。

種植情況

種植歷史

據史料介紹,從1497年(明弘治十年)芝州忻城縣古稱)到清代末年的
圖2 忻城縣金銀花採收
忻城縣,歷代縣官向朝延王候進貢忻城手工藝精品土錦時,還配送特產“三寶”,即芝州的金銀花、黃煙、古蓬之黃精。古有“貢必三寶”之說。
據1996年北京考古學家考察紅渡鎮紅水河北岸北項屯附近發現古陶窯舊址,留下殘跡,經考古學家從許多陶器品中斷定為忻城的紅渡早在宋代時期就有廣東潮州陶工師傅到此設窯燒罐,以紅水河為航道搬運陶器及土特產品及中草藥如大豆、黃煙、土錦、山羊、金銀花、黃精、山茹等抵達港澳,繼而遠銷東南亞諸國。尤其以陶罐煮金銀花代茶飲,可清涼解署,為上乘貴賓之用。至20世紀50年代,柳州中藥批發站設點在忻城收購金銀花,其產品供柳州、桂林、成都等市製藥廠作為中藥加工原料,因花質量上乘,這些廠家對忻城縣、馬山縣的金銀花都作免檢產品。
自20世紀7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初,忻城縣就開始推廣金銀花人工栽培並獲成功。1978年柳州地區為了解決貧困山區民眾溫飽問題,提出了“依山靠山,開發石山區資源”的總體思路,號召村民利用荒山荒地種植髮展金銀花、竹子,增加山區農民收入。當年縣裡從農業資金撥出27萬元作金銀花發展專項資金,重點解決購金銀花苗和育苗時選購枝條的經費。當時北更、遂意各村屯都掀起種植金銀花高潮,至1980年就發展到1.7萬多畝,且長勢良好,至1985年金銀花就給許多農戶增加收入,能安全度荒月。1981年該縣科委把“金銀花人工栽培技術推廣”作為課題研究,組織項目攻關,在金銀花育苗和人工栽培技術上得到突破。1983年底,上級科技部門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驗收,次年作為科技成果上報廣西科學技術委員會,1984年金銀花項目榮獲廣西科技成果三等獎。 到21世紀初,忻城縣的金銀花產業已基本形成,成為廣西的“金銀花之鄉”。2008年,全縣金銀花總面積發展到10多萬畝,金銀花乾花產量達1340多噸、產值達5360萬元。全縣建立了9個金銀花生產示範樣板片8700畝。有2.55萬農戶種上了金銀花,戶均有金銀花面積1.96畝,金銀花種植戶年均收入1200元,山區大部分農戶依靠種植金銀花甩掉了貧困的帽子。曾被聯合國糧食署官員稱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的北更鄉,全鄉種植金銀花1.5萬多畝,年產鮮花1100多噸,產值達300多萬元。即至2010年底全縣金銀花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並制定了相關激勵政策,分年度、分鄉鎮落實具體的任務,已初步成為全縣繼甘蔗、桑蠶之後的第三大支柱產業。

主要品種

忻城縣的金銀花主要以山銀花為主,分早、中、晚熟。即早熟開花於3月底4月初,占品種面積不足1000畝,中熟品種花期4月是旬,占95%以上面積,晚熟品種花期在4月底至5月初,年可開二次花,面積約1000畝左右。還有紅腺忍冬兩種,開花時具有黃、白兩種顏色,花管、花瓣無柔毛,花的形狀似雞爪,故又稱為雞爪金銀花。

產品加工

為了金銀花種植支柱產業的持續發展,忻城縣科技局於2001年開始著手鮮金銀花產品加工項目進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研究。於2002年底引進了一套脫水設備及相應的生產工藝技術。2003年投入試產並取得了一次性試產成功,產品質量產量均達到了設計生產能力,從而結束了以硫磺熏蒸產品質量差、不能作為花茶直接飲用的落後傳統加工方法。該工藝技術處於中國領先水平,脫水金銀花產品質量亦是中國獨一無二。經脫水加工的金銀花產品質量上乘,具有金銀花新鮮時的色澤和香味,在開水中復水快,3分鐘內完全恢復到鮮花時的形狀及原有的色澤,並散發出清淡的金銀花香味。作為花茶飲用,口感甘甜,香味馥郁。2010年,金銀花脫水加工生產線已由原來的一條增加到的5條,日處理鮮花能力達15噸。脫水金銀花是製藥和花茶的優質原料,產品純屬綠色產品,除銷往國內各地,還出口國外。

植物特性

植物形態

金銀花別名銀花、忍冬、雙花、二花,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為多年生常綠纏繞小灌木或直立小灌木,生於背風向陽處,隆冬不凋,故名“忍冬”;莖細中空,多分枝,細枝綠色,密生短柔毛,老枝柔毛脫落,皮呈棕褐色,呈條狀剝裂。葉對生,葉片卵圓形或橢圓形,全緣;花期6-7月,花成對生於葉腋,故又名“二花”、“雙花”,花蕾呈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花冠筒狀,《本草綱目》中栽:“一蒂兩花兩瓣,一大一小,如半邊狀、長蕊。花初開者,蕊瓣具白色,經二三日,則色變黃”,花冠略呈二唇形,管部和瓣部近相等,花柱和雄蕊長於花冠,有清香,花初開時為白色,後變為金黃色,故又稱金銀花。果期7-8月,槳果成對,成熟時黑色,有光澤。
在中國,金銀花主要分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紅腺忍冬(L.hypoglauca Mip.)和山銀花(L.confusa DC.)三大品系,其花蕾和花均稱為金銀花。

生長特性

金銀花普遍具有下列三種生長特性:
(一)根系發達,適應性強。
金銀花在3℃以下的溫度中,處於休眠狀態,生長極為緩慢;5℃以上開始萌芽抽生新枝;16℃以上新梢生長迅速,並開始孕育花蕾;20℃左右花蕾生長,發育良好。它毛細根密如蛛網,生長潑辣,適應性非常廣泛。無論山區、平原、粘壤、砂土、微酸、偏鹼都能生長。種植金銀花,除採花收益外,在山區還可用於保堤護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調節氣候;在平原沙丘栽植,可以防風固沙,防止土壤板結,減少災害。
(二)抗旱耐澇,耐瘠薄,抗逆性強。
金銀花在中國的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不下2200多年,本性野生,南北朝時期的醫學家陶弘景所著《名醫別錄》中也提到忍冬“處處有之”。引為人工栽培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從海拔200米的低地丘陵到海拔1500米的高寒山嶺,無論房前屋後、路邊溝旁、陡坡石縫,金銀花的枝葉都很茂密,表現出了非凡的抗逆性。即抗旱又耐澇,還耐貧瘠、耐嚴寒,在有機質0.4%以下的土壤中仍能現蕾,只要背風向陽,枝葉隆冬不凋,晚秋萌發的芽子可抗寒越冬,來年繼續生長。據調查,北起風雪嚴寒的遼寧,南至赤日炎炎的廣東,東從四季分明的山東半島,西到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都有分布。有句“澇死莊稼旱死草,凍死石榴曬傷瓜,不會影響金銀花”的農諺非常形象的表述了金銀花頑強的生命力。
(三)生命旺盛,抗病力強。
金銀花除輕感忍冬褐斑病、白絹病、白粉病外,還沒發現為害嚴重的其它病害。正是出於它的這些生理化特性,顯示了其獨特的生命力,廣泛地分布於中國各地。
金銀花愛陽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作物,雖然適應性強,能耐寒、耐旱、耐澇,中國南北各地、山區、平原、丘陵均能栽培,對土壤要求也不嚴,但以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好;金銀花的花多生於外圍陽光充足的新生枝條上,且枝葉茂盛,易造成鬱閉。因此,栽培上,必須通過整形修剪,再加上肥水管理才能獲得高產。

性狀功用

藥材性狀

藥用金銀花因植株品系不同,藥材性狀亦有所差異:
(一)忍冬:花蕾呈長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長約2.5~3毫米,上部直徑約3毫米,下部直徑約1.5毫米,外面黃色或黃白色,久貯色變深,生短柔毛和腺毛。葉狀苞片偶見,背面有黃白色腺點。萼小,綠色,頂端5齒裂。開放的花冠筒狀,長達4.5厘米,檐部開裂為二唇形。雄蕊5枚。質稍柔軟。氣香似蜂蜜,味微苦。
(二)紅腺忍冬:花蕾通常長1.5~3百米,直徑0.8~2毫米,黃白色或黃棕色,被疏毛或近無毛。萼筒小;常散生橙紅色腺點,頂端5齒裂。盛開的花冠長4~4.5厘米,其餘同忍冬。
(三)山銀花:花蕾稍細瘦,長1.5~3厘米,直徑0.5~2毫米或稍過之,花冠和花萼均密被柔毛。盛開花冠長3~4厘米。余同忍冬。
以上3種金銀花均以花蕾粗長、未開放、色金黃、有蜜樣香氣者為佳。

性味功用

1、金銀花性甘、寒,歸肺、心、胃經。清熱解毒,涼血。用於癰腫癤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常用量5~15克。
2、金銀花的葉亦入藥稱銀花葉。性味功能類似金銀花,但藥效則遠遜金銀花。
3、金銀花的乾燥莖枝稱為忍冬藤。甘,寒。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腫通絡。常用量15~30克。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07年,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中國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忻城金銀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3月20日起對忻城金銀花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7年第54號)。

保護範圍

忻城金銀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人民政府《關於劃定金銀花地理標誌產品產地範圍的建議》(忻政發[2006]17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
(二)栽培區域。
坡度在50°以下,土壤硒含量為0.2至1.0mg/kg,pH值在6.0至7.5之間的石山地。
(三)栽培技術。
1、苗木選擇:選用根系發達,無根結線蟲、根蚧等檢疫性病蟲害,品種純正的優質扦插苗或實生苗。
2、種植密度:種植密度≤1200株/公頃。
3、施肥管理: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栽後40天施第1次肥,以後每月施1次,連續4次;進入第2年以後,每年追施農家肥1次至2次,即5月底至6月初1次,第2次在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施肥量原則上應根據金銀花花齡、產量、長勢、生長土壤、管理水平等因素確定。隨著金銀花的生長、產量的增加施肥量也隨之增加。幼齡花墩施農家肥2至3.5kg/墩,進入投產的花墩施農家肥5至10kg/墩。
(四)採收與加工。
1、採收時間:每年的4月份,花蕾呈棒狀,飽滿,上粗下細,上部膨大略顯乳白時採收。
2、採收方法:選擇晴天9至13時,採收時儘量避免劇烈翻動,保持花蕾的形狀和顏色。
3、加工工藝:原料花(鮮花)→篩選去雜質初分檢→裝盤→前處理→裝入脫水專用車→隧道式脫水乾燥機→卸料→分檢→分級包裝→入庫。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色:
分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指標如下表:
忻城金銀花乾製品分級表
等級/指標安全水份范(%)顏色雜質含量花針長度(厘米)花蕾質量
特級10~13綠白色或黃白色無雜質≥4花蕾開放度≤1%,整齊一致,少捲曲,無碎針
一級10~13黃白色或金黃色,無雜色花針無雜質≥3花蕾開放度≤3%,整齊一致,少捲曲,無碎針
二級10~13黃白色或黃棕色,雜色花針量≤3%≤3%2~3花蕾開放度≤20%,整齊一致,少捲曲,碎針量≤5%

2、化指標:
水分含量≤14.0%,綠原酸含量≥4.2%。
3、護的級別:符合上述感觀特徵及理化指標的二級以上(含二級)的金銀花乾製品。

專用標誌使用

忻城金銀花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忻城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