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簡介
2014年8月12日10時37分至16時2分,擁有18萬冬粉的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通過其實名認證微博@御史在途連發13條微博,稱國家食藥監總局為利益集團代言,國家藥典委把南方地區傳承上千年的“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把金銀花作為山東“忍冬花”的專用名,“給數以千萬計的百姓造成無比重大的經濟損失”。陸群在微博中還透露,“金銀花鬧劇”的總導演是原國家食藥監局局長、現國家藥典委常務副主任委員邵明立。他表示,“將擺出鐵的證據。”
事件爭議
追問1
金銀花和山銀花有何區別?1977年到2000年二者同屬“金銀花”;2005年後分別入典,但性味、功能、用法描述“一字不差”。
8月12日,國家藥典委在《關於金銀花、山銀花分類有關問題的說明》中介紹,“金銀花”作為藥名首見於南宋的《履巉岩本草》。《中國藥典》自1963年版開始收載金銀花,1963年版《中國藥典》規定供藥用的金銀花植物來源只有一種,即忍冬科植物忍冬的乾燥花蕾。1977年版《中國藥典》在金銀花標準中增收了其他3個植物來源,分別是山銀花(華南忍冬)、紅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經查當年的藥典技術檔案,由於結束“文化大革命”,藥典工作屬恢復初期,新增的三個來源未能找到支持其收載入藥典的相關研究資料。
陸群稱藥典委回應系“謊言”
鑒於實踐中金銀花、山銀花藥材在藥用歷史、來源、性狀、化學成分等方面的差異,經過專業委員會審定,2005年版《中國藥典》中金銀花和山銀花分列進入藥典目錄。金銀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乾燥花蕾。山銀花有四種,即“紅腺忍冬”、“華南忍冬”、“灰氈毛忍冬”、“黃褐毛忍冬”。
從1977年一直到2000年的《中國藥典》,山銀花和金銀花都是合在一起。雖然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國藥典》對兩者進行分列,但是藥典對兩者在性味與歸經、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中的描述,又一字不差。
“謊言!”對於國家藥典委的回應,“我寫資料,8月13日就發出來,講清楚南方金銀花到底是不是金銀花!”
“山銀花”有望重回“金銀花”
藥典記載,金銀花、山銀花功效基本相同,但正如南山楂、北山楂;南山參、北山參的區別一樣,中藥使用講究地道藥材,不同區域生產的藥材,品質會有差異。
“在北方,中醫處方中的金銀花,醫院藥劑科使用的金銀花,都是指北方產的金銀花,而南方產的‘金銀花’一直被稱為山銀花。”這位專家稱,南方山銀花因為種植面廣、產量大等原因,價格一直比北方金銀花便宜。
這位專家對陸群的舉報內容不認同。他表示,在2005年版《中國藥典》明確將金銀花和山銀花區分之前,也常常有南方山銀花冒充北方金銀花攪亂市場的情況出現。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修編2015年版《中國藥典》時,可將山銀花恢復到金銀花原有的稱謂表述上,為山銀花“正本清源”。
追問2
藥典收載是否有利益輸送?陸群稱更名是“腐敗問題”,有北方金銀花廠家操控國家藥典修改,並造謠毀謗南方金銀花
8月12日,陸群還稱,將南方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並不是簡單的學術之爭,是“嚴重的腐敗問題”。
陸群在微博中稱,“2005年前後,國家藥典委把中國南方地區傳承上千年的‘金銀花’更名為‘山銀花’,把金銀花作為山東‘忍冬花’的專用名。”官方簡歷,邵明立是山東濟南人。
南方金銀花更名後價格降10倍
陸群說:“南方金銀花更名後價格一落千丈,北方金銀花廠家趁機大量低價收購,南方眾多花農血本無歸。2010年以前,邵陽隆回一公斤南方金銀花的乾花可賣220元,濕花也能賣8元,而2013年,一公斤乾花最多賣20元,濕花只能賣到0.8元。”
陸群稱:“為了搞垮南方金銀花產業,以山東‘九間棚’為代表的無良企業斥巨資公關,先修改國家藥典,再造謠毀謗南方金銀花‘上火’。造謠的重慶某文化傳播公司承認收取九間棚130萬元的費用。”
藥典委稱曾引導合理種植
發現2013年3月前後,曾有過對山銀花的質疑,一些報導暗示金銀花與山銀花是完全不同的藥材,山銀花冒充金銀花,甚至成為“有毒產品”。
經過一個多月的暗訪調查發現,山東平邑縣一家金銀花苗木公司3年時間花費100多萬元,聘請重慶一家民營傳媒公司作為網路推手,散布南方金銀花喝了上火的謠言。
上述所稱的“九間棚”公司,全名為九間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為山東平邑縣。該公司宣稱,“以金銀花產業化研發為主導產業,以‘做強做大金銀花產業,爭當金銀花產業龍頭’為目標。”
這家公司是否操控了國家藥典修改,並造謠毀謗南方金銀花?
8月12日19時許,一名男性工作人員說,“我是2014年春節過後才來的,不清楚以前的事情”。
事件回應
國家藥典委
2014年8月12日,國家藥典委對此回應,2005年版《中國藥典》頒布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文並通過多種形式要求實際使用金銀花或山銀花的企業應在處方中予以明確標示,以確保消費者在購買藥品時獲得準確的藥品信息。同時,為了引導種植者合理種植,一些產區媒體曾做了相關科普知識報導。曬圖證明差異
2014年8月15日20時,國家藥典委官網發布《關於金銀花、山銀花分類有關問題的進一步說明》,曬出多張圖,以證明金銀花、山銀花在植物外形、藥材性狀、化學成分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
藥典委還表示,將金銀花、山銀花分列,並將灰氈毛忍冬、黃褐毛忍冬等收載入山銀花,乃至相繼批准一系列使用山銀花的藥品品種,都為維護藥農利益。
陸群
8月15日晚,陸群再發2000多字長微博,稱2005年版《中國藥典》將“南方金銀花”改成“山銀花”、導致金銀花成為山東忍冬專用名時,兩名主導改名的官員,即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邵明立和時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國家藥典委副主任委員的李振吉,都是山東籍。8月15日18時,陸群表示,他準備微博長文“聯播”,“逐步揭開幕後黑幕”。
8月16日,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通過其個人微博發布了《國家食藥監總局在金銀花問題上製造的謊言》。這是他就“山銀花更名事件”的第二篇長文。按他的計畫,還有三到四篇材料在整理當中。
隆回縣政府
2014年8月13日,隆回縣政府已確定“隆回縣金銀花產業專項工作方案”,組建由縣長馬健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隆回縣確定的工作內容包括“爭取科研院所支持”,“向市、省、國家各級各有關部門報送信息”,“向上級爭取支持”,“主動與各媒體進行聯繫溝通”,決定“組織專家加大網評力度,炒熱、炒久,讓這一次輿情成為南方金銀花更名的轉折點和著力點”。按照工作計畫,隆回縣政府接下來將“積極聯絡貴州綏陽、務川、重慶秀山、四川南江、廣西忻城、馬山、湖南的漵浦、新化、中方等縣,適時召開聯席會議,整合形成南方金銀花產業發展合力”。利益博弈
南方多地政府聯名要求將山銀花恢復原名,國家藥典委已啟動修訂工作,是否改名仍未可知。夏亦中透露,自2005年以來,原山銀花用量巨大的雙黃連口服液生產廠家河南太龍藥業,一直致力於將處方中的“金銀花”更改為“山銀花”,但即使是雙黃連口服液處方發明人邢澤田教授出面奔波,也未能獲批,“審批過程中受到了阻撓”。
但是九間棚公司否認與原國家藥監總局有利益糾葛,“邵明立那么高級別的領導,根本不認識,沒接觸過”,2005版、2010版《中國藥典》的制訂和修改,系國家藥典委員會的職權行為,與九間棚公司沒有關係;九間棚公司對國家藥監局和國家藥典委員會及其領導和工作人員,沒有任何公關行為。
湖南五縣、重慶一縣、貴州兩縣、四川一縣、廣西一縣曾以十縣聯名方式向食藥監總局表達恢復原名訴求,南方山銀花產地的地方政府開始新一輪“上書”,邵陽市政府給湖南省政府發函,湖南省政府又給食藥監總局發函,表達同一訴求,2015年版藥典修訂,希望山銀花重新收入金銀花。
正名之路
進京求正名
隆回基層官員多次赴京向食藥總局和藥典委反映情況,但未獲解決,還曾被當做上訪民眾2013年5月,隆回縣花農舉行遊行,打出“為山銀花正名”等橫幅,並與臨近的新化縣花農進行萬人簽名,並於2014年春節前將180米的萬人簽名快遞至國家食藥總局,希望引起高層重視。
2013年6月,這份檔案由邵陽市政府向湖南省政府進行請示;7月,湖南省政府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函,稱“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把忍冬作為金銀花葯材的唯一植物來源”,引發了“割裂中醫藥文化傳承、引起全國金銀花南北產區的惡性競爭、嚴重影響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等一系列問題。
2013年7月,隆回縣花農推舉出廖鴻順等六名花農為代表進京反映情況,此後隆回、重慶等地的80多名花農在北京進行持續上訪。
2013年9月,湖南、重慶、貴州、四川、廣西等地的五省市十個縣聯名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請示,要求將山銀花與金銀花通用。
病急亂投醫
為了給灰氈毛忍冬正名,隆回花農組織了遊行;隆回縣則數次藉助媒體做報導,但都收效不大2014年4月初,中國藥典委中醫處副處長石上梅接待了花農代表廖鴻順。廖提出兩點要求:支持山銀花與金銀花通用,並在2015年版《中國藥典》為山銀花正名。
2014年5月,為了進京勸回上訪民眾,夏亦中、馬社軍順便去了食藥總局反映情況,由於沒帶介紹信和工作證,他倆一度被當做上訪民眾。馬社軍總結,“去了這幾趟,我確確實實感受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同時,隆回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在長沙找到了陸群,反映了情況。因為忙,陸群把這事兒在手邊擱了幾個月。
2014年6月,中國藥典委出具了《對湖南等地藥農代表有關“山銀花”問題答覆函》。不過,這份久候的《答覆函》拒絕了花農的所有要求。
2014年8月12日,陸群在微博發帖,為隆回山銀花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