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體與性體解讀

心體與性體解讀

《心體與性體》解讀是201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澤波。

內容簡介

本書解讀牟宗三對宋明九子(以及王門後學七人)的論述,以了解牟宗三的主旨;對《心體與性體》的三個核心問題,即活動論、形著論、存有論分別進行評述,每一章討論一個問題,以表明作者對牟宗三這些觀點的基本看法。

作者簡介

楊澤波,男,1953年6月生,河北石家莊人。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9年志願入伍,從軍期間長年堅持自學。1986年以同等學歷考取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博,1992年畢業,獲博士學位,後回部隊繼續從事教學研究工作。2001年到復旦大學任教至今。

著有《孟子性善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孟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孟子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牟宗三三系論論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貢獻與終結——牟宗三儒學思想研究》(五卷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發表學術論文約150篇。

圖書目錄

各章摘要
引言為什麼要讀《心體與性體》
一、“十力學派”的傳承:從熊十力到牟宗三
二、《心體與性體》的三個問題意識及兩條思想線索
三、學習《心體與性體》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章論濂溪
一、對天道誠體有積極的體悟
二、對孔子之仁和孟子之心了解不夠深透
三、對於氣質之性和天地之性缺乏明確的分辨
四、關於三系劃分的初步說明
第二章論橫渠
一、道體義疏解
二、性體義疏解
三、心體義疏解
四、綜論心性合一之模型
第三章論明道
一、“圓頓之教之型範”
二、客觀面思想之評述
三、主觀面思想之評述
第四章論伊川
一、理
二、性
三、心
四、中
五、涵養與致知
第五章論五峰
一、心為形著原則
二、性為客觀原則
三、心性對揚、以心著性
四、心性的道德存有意義

第六章論朱子(上)
一、三十七歲前之大體傾向
二、圍繞“中和舊說”的思想鬥爭
第七章論朱子(中)
一“中和新說”之思想傾向
二、《仁說》之思想傾向
第八章論朱子(下)
一、對於《大學》的理解
二、對於《孟子》的理解
二、對於心性情之形上學意義的理解
四,對於理氣關係的理解
第九章論象山
一象山之學的基本特點
二、如何看待象山有禪的風格
三、象山的道德存有論思想
四、象山學理之“粗”處
第十章論陽明
一、良知的道德實踐意義
二、良知的道德存有意義
三、致良知學說之評價
第十一章附論王門後學
一、王龍溪、羅近溪
二、聶雙江、羅念庵
三、劉兩峰、劉師泉、王塘南
第十二章論蕺山
一、蕺山為克治心學流弊所做的努力
二、蕺山學理的內在不足
三、儒家心性之學理想形態的完整表述
第十三章論綜論
一、宋明儒學的時代課題及其分系
二、康德哲學背景下的儒家哲學
第十四章活動論述評
一、判定朱子為道德他律
二、牟宗三對康德的理解有失準確
三、牟宗三此舉的真實目的及其理論意義
四、如何保障道德理性有其活動性
第十五章形著論述評
一、形著論的目的和意義
二、性體無法真正保障心體的客觀性
三、如何根本杜絕心學之流弊
第十六章存有論述評
一、從存有論到超越存有論
二、超越存有論中的一個原則性問題
三、一本論詮釋的根本性變革
結語儒學研究範式現代轉化的一種嘗試
附錄一牟宗三道德自律學說的困難及其出路
附錄二從以天論德看儒家道德的宗教作用
附錄三從德福關係看儒家的人文性質
徵引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