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人類最不能缺少的是精神家園,因為只要是動物都會營造自己的物質家園。連漫天飛舞的鳥類,疲倦以後也有自己的“巢窩”可以思歸以得息歇。人類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並非在於人類可以製造工具,起碼猩猩可以運用樹枝從蜂蜜中獲取蜂蜜;也並非人類有自己的社會組織,生物學觀察發現蟻群中存在等級分明、分工明確的“社會性”組織。人類之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類有思想,有精神,即對其存在、存在環境以及存在方式的理性認識。因此,人類之有別於其他動物,是因為人類不僅是物質家園,而且有其精神家園。這種精神家園不僅是人類的精神寄託,更是人類的精神歸屬。
人類最可能失去的是什麼?不是環境,因為環境總是存在的,雖然可以會變的稀缺和惡劣,但人類掌握的科學技術足以使人開拓出“新大陸”。也不是物質的家園,因為現在技術的所謂極限畢竟只是地球上的極限,在地球之外,還有太陽系、銀河系和整個宇宙。人們不是構思向太陽系其他行星移民嗎?而且科學家已經發現將某行為星改造適合人類居住的“樂土”是可能的。儘管“羅馬俱樂部”的學者們年復一年地大聲疾呼,儘管“綠色和平組織”的鬥士們一再駕著風帆小船“不自量力”地阻攔核動力軍艦,但“上帝”既然造就人類,就不會斷人類之道路。因此,一個聳人聽聞的結論和答案是,人類最容易失去的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人類的精神歸屬,也就是人類的“類”特性,最終是人本身。雖然人類通過製造工具和思想實現“人猿揖別”,使自己從自然界獨立出來,並通過人文主義的弘揚以及思想解放走出中世紀,從神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但是,人類的心靈可能因為難以構建一個賴以依歸的精神家園而遊蕩,最終處於與其他物種別無二致的境地。這是人類的宿命,還是人類自己給自己導演的悲劇?
過去的一千年中,人們憑藉精神的力量,將自己從神的統治中解放出來,恢復了人的尊嚴,主要是精神上的尊嚴。精神自由帶來了人類科學技術,即認識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的飛躍……
目錄
引子
上篇 華夏文學五千年
一、詩人這風苑
從《詩》到樂府
賦、比、興
《詩》的兩個層面
二、《騷》之楷模
巫文化與楚文化
詩歌史上的巨人
詩的燦爛天地
逸出的一支——漢賦
三、理性的光輝
天道與人道
化情人理,縱橫議論
融合與分化
四、史家之絕唱
史之記錄及其演進
無韻之《離騷》
史傳之流變
五、大轉變
建安風骨
作家群落
“論文敘筆”,“觀瀾而索源”
六、波瀾始壯闊
“質文沿時”,開來更多於繼往
田園山水之趣
七、盛唐氣象
繁花似錦的唐文化
盛唐之聲,八音克諧
詩仙李白
八、中唐以後
詩聖杜甫
在復古旗幟下的創新
九、另闢蹊徑的一代
柳、李之婉約
蘇、辛之豪放
周、姜之精工
尚理之風
……
下篇 西方傳統文學縱覽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