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轉法

心語轉法

《心語轉法》陳堅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於2007年2月1日出版。 此書意對《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中的詮釋方法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探討,從而構建智顫獨具特色的“法華詮釋學”以填補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圖書封面

學界對智(豈頁)及其創立的天台宗的研究已很多,《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當然是這些研究所要運用的重要文本資源,它們和智頡的另一部作品《摩訶止觀》構成了所謂的“天台三大部”。這“天台三大部”為天台宗作為一個佛教宗派的成立奠定了佛學理論和修行方法的基礎,對天台宗具有基源性的影響。但是,學界以往對《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的研究,主要是側重於其“第一序”的詮釋內容,即智(豈頁)在詮釋《法華經》時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即使是這一方面的研究,也還有待深入),至於智(凱)在這兩部作品中所運用的獨特的詮釋方法,卻乏人問津,是為遺憾。本書的目的,即是要對《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中的詮釋方法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探討,從而構建智顫獨具特色的“法華詮釋學”以填補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本書篇章安排大體如下:

引論,也就是本單元,簡單交代本書的研究對象和篇章結構,並重點解釋本書書名“心悟轉法華”的由來及其含義,以期通過這一解釋確定本書的基調和方向;

第一章,闡述詮釋與宗教之間的密切關係,以明研究智(豈頁)的“法華詮釋學”在整個天台宗研究乃至整箇中國佛教研究中的意義。

作者簡介

陳堅,1966年生,浙江臨海人,哲學博士(2000,南京大學),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山東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山東大學佛教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佛教、中國哲學和比較宗教學方面的研究。

目錄

序言

引論

第一章 宗教與詮釋

第一節 詮釋對於宗教的重要性

第二節 宗教詮釋中的一個誤區

第三節 宗教詮釋的模式

第二章 《法華玄義》中的詮釋方法:“五重玄義”

第一節 《法華玄義》的文本結構

第二節 “五重玄義”之“通釋”

第三節 “四悉檀”的十重解釋

第四節 “五重玄義”之“別釋”

第三章 《法華文句》中的詮釋方法:“消文四意”

第一節 何謂“消文四意”

第二節 “消文四意”例釋

第四章 “法華詮釋學”的比較特徵——以中西詮釋學為參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