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心理學的目的在於巧妙的策略,而不是分析。我們學習心理學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心理分析的過程,而是為了建設更積極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是一門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讓人變得更聰明的學問。人際關係中各種的問題,都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本書針對不同的人際互動情境,提供了各種獨特有效的應對策略,教你巧妙運用人類共通的行為準則與心理機制,以四兩撥千金的神奇招數,征服人心、化解衝突、發揮個人魅力與影響力,讓你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意掌控局面,讓你在每一場“心”對“心”的人際博弈中過關斬將,輕鬆享受心想事成的快意人生!
內容簡介
它寓深刻道理於平實的語言,潤物無聲地讓你用心理學家的方式重新思考世界、重新理解人性。一旦人的問題順暢之後,諸事皆順,你將不再委曲求全,你將隨心所欲地主導自己的命運,並能充分運用人際關係給你帶來的各種資源,生活中你意想不到的好機會都會紛至沓來。
目錄
第一章 洞察心理弱點,滿足心理需求
1.焦點效應: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2.重要效應:每個人都想成為重要人物
3.期望效應:人們的期望能夠自我實現
4.自尊原理:人人都希望自尊得到提升
5.行動原理:行為的改變能夠扭轉態度
6.作主原則:人人都希望能夠掌控形勢
7.感情賬戶: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本存摺
8.認同效應:人人都渴望被別人所認同
9.互惠原理:每個人都不願意欠人情債
10.喜好原理:人人都有愛屋及烏的習性
11.從眾原理:人人都不願意被群體孤立
12.損失規避:人人都害怕失去大於得到
13.心理安慰:人人都想讓心理感到平衡
第二章 識破心理陷阱,贏得心理較量
1.登門坎效應:防不勝防的蠶食策略
2.錨定效應:起腳不遠處即落腳點
3.威望效應:聽專家的話到底對不對
4.規範錯位:感情不能拿金錢來衡量
5.誘餌效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6.過度自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7.對比效應:貨比三家就一定好嗎
8.短缺原理:機會越少,價值就越高
9.競爭效應:鬥爭真的是人的天性嗎
10.行為陷阱:你的行為真的是理性的嗎
11.語義效應:字裡行間隱藏著陷阱
12.鐘擺效應:選擇多了不一定是好事
13.自我求證:你為什麼會相信算命師
14.承諾與一致原理:言必信,行必果
第三章 破譯心理密碼,拉近心理距離
1.縮短空間距離,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2.直呼其名,縮短與對方的心理距離
3.初次見面時,多談談彼此都熟悉的事情
4.先花點時間了解對方,然後投其所好
5.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激起對方好感
6.用細節征服人心,用舉止贏得人心
7.觀察別人的眼神,控制自己的眼神
8.用一雙火眼金睛,看穿對方的心思
9.發現對方的需要,並且喚起對方的需求
10.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山砍什麼柴
11.培養自己的幽默感,然後恰到好處地運用它
12.創造共同體驗的機會,縮短彼此的距離
第四章 突破心理防線,獲得心理認同
1.故意效仿對方的動作,引發對方的好感
2.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比微笑更能打動人心
3.信譽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4.小事上取得好名聲,辦大事才容易成功
5.真心相對可以讓別人從心底接受你
6.學會讚美,慨於讚美,為你開一條陽光大道
7.提高自己的魅力,給別人一個喜歡你的理由
8.學會給自己貼金,扭轉別人對你的印象
9.超出預期的無私行動可以獲得超額的信賴
10.人與人之間離不開相互維護、相互幫襯
11.先理解對方,然後再讓對方理解你
12.你不去責怪對方,對方也不會責怪你
13.主動請求對你反感的人給予批評
14.放低姿態,自曝其短,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
第五章 揭示心理真相,走進心理深處
1.冷廟高香提前燒,自然會有貴人幫
2.見面時間長,不如見面次數多有效
3.一點一滴儲存人心,助人者人助之
4.朋友不可不多交,但也不能濫交
5.真正為對方著想的人,才是朋友
6.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暖人心
7.維護朋友的自尊心,幫助人時不要刺激人
8.朋友之間,不需要幫助時也要保持聯繫
9.讓朋友為你辦事時,要不卑不亢
10.有的時候,借朋友錢不如給朋友錢
11.快樂和痛苦,都要與朋友共同分享或者分擔
12.既要交氣味相投的朋友,也要交優勢互補的朋友
13.他人有恩於我,不可忘;我有恩於他人,不可不忘
第六章 展開心理博弈,進行心理操縱
1.對看起來很小的過錯,也不能掉以輕心
2.要想抑制人性的弱點,不如喚醒人性的優點
3.讓別人說“是”,牢牢抓住主動權
4.通過傾聽解決衝突、矛盾和對方的抱怨
5.通過虛心向對方請教,化被動為主動
6.摸準對手的心脈,牽著對方跟著你的思路走
7.必要時需要灑下幾行淚,贏取對方的憐憫
8.請將不如激將,適當地刺激一下對方
9.巧妙藉助他人的力量,達到自己的目的
10.讚美必須出自真心,不要過於做作
11.關係有了裂痕時,要迅速彌補
12.得理也讓人,饒人一條路,傷人一堵牆
第七章 洞悉心理玄機,提高心理滿足
1.沒有客人來訪的人是不會出人頭地的
2.經常組織和參與一些聚餐、舞會等活動
3.通過與別人交換人脈資源來拓展關係網
4.親近你的上司,讓他成為你的人脈資源
5.滿足上司的“尊重需要”,切忌自我表現過度
6.在展現自己的才華時,別忘了消除上司的猜忌
7.與上司相處,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越權
8.掌握好與下屬的臨界距離,樹立權威
9.讓頑固不化的下屬,去說服他的同事
10.批評下屬時,別忘了保全他的面子
11.禮多人不怪,送禮要送對方求之不得的
12.求神之後別忘了謝神,辦事之後別忘道謝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洞察心理弱點,滿足心理需求
1.焦點效應: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心理學家基洛維奇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讓康奈爾大學的學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後進入教室,穿T恤的學生事先估計會有大約一半的同學注意到他的T恤。但是,最後的結果卻讓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這一點。這個實驗說明,我們總認為別人對我們會倍加注意,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由此可見,我們對自我的感覺的確占據了我們世界的重要位置,我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放大了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而且通過自我的專注,我們會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這就是心理學中的焦點效應。這是人類的普遍心理,即把自己當作是一切的中心,且高估了外界對自己的關注,這是心理學中所公認的一個事實——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其實,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
比如說,同學聚會時拿出集體照片,每個人基本都在第一時間找自己,的確每個人也都在照片中首先找到了自己。又比如說,我們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將話題引到自己身上來,而且,每個人都希望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被眾人評論,這就是焦點效應在生活中的體現。
這種焦點效應意味著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注意程度。和初次見面的人一起用餐,你不小心把酒杯打翻,或者在夾菜的過程中出現了失誤,該送到嘴裡的菜意外地掉在桌上。此時,你是否會覺得尷尬?覺得別人都在看你的笑話?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即使不那么強烈也會覺得不好意思,接下來你的一舉一動就會變得小心翼翼。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因為我們總想給初次見面的人留個好印象。有個朋友每次出門前都要花好長的時間在挑選衣服上,她覺得她一走出去,街上的人都會注視她,所以必須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其實,我們完全沒必要這么緊張。有實驗表明,其實我們(不是公眾人物的情況下)並不是那么受人關注。你夾菜時的失誤或許根本就沒有人看到,即使看到了,人們也是不假思索地就過去了。
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對自己過分關注,並以此聯想到別人也會如此關注自己。這是一種自我焦點效應在作怪,總覺得自己是人們視線的焦點,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受著監控,這樣就會讓人產生社交恐懼。
社交恐懼者總是“感到”在人群中大家都在關注自己。社交恐懼者會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誤和公眾心理疏忽的明顯度。如果我們觸動了圖書館的警鈴,或者自己是宴會上唯一一個沒有為主人準備禮物的客人,我們可能會非常苦惱。但是研究發現,我們所受的折磨別人不太可能會注意到,還可能很快會忘記。其實別人並沒有像我們自己那樣注意我們。因此,正確理解焦點效應有助於社交恐懼的消除。
正是因為每個人的焦點效應,在銷售上也常常成為業務員的公關手段。
推銷產品對業務員來說是具有挑戰意義的。大多數的推銷員一進門就對客戶說“我們的產品怎么怎么樣”、“我們的產品有什麼優點”等。其實,客戶本身不一定喜歡聽推銷員在那裡絮絮叨叨地說,誰也不願意聽關於別人的事。特別是對於陌生人,客戶可不願意浪費自己的時間去聽別人的事。
但是,恰恰相反,關於自己的事客戶反而更願意去聽。
一個業務員走進了客戶王總的辦公室。客戶當時正在打電話。他靜靜地坐了下來,觀察了一下客戶的辦公室。客戶的後面是一個書櫃,前面的桌子上擺著一張穿著博士服的照片,照片一側豎寫了四個大字“大展宏圖”,照片被裱了起來,看起來非常不錯。
客戶打完電話,業務員說:“王總,您是博士畢業啊?讀的哪所大學啊?您是博士又掌管著這么大的一個公司,國內像您這樣的董事長可不多啊!”客戶一聽,立刻哈哈大笑:“哪裡,哪裡,過獎了,這是我以前在讀……”客戶講起了自己的事。
客戶談了一會,就主動切入正題,談起了產品。但是,業務員說出了價格,客戶不再說話了。業務員很快反應過來,說:“王總,照片上的字是您寫的吧,真有氣勢,你對書法肯定也很有研究吧?”
客戶一聽,說道:“過獎了……我以前……”
最後,業務員成功地談成了這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