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寒痛

大建中湯 蜀椒(二合,炒去汗) 乾薑(四兩) 人參(二兩)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炊頃,可 飲粥二升,後更服,當一日食糜粥溫復之。 扶陽益胃湯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 乾薑(炮,一錢半) 草豆蔻 益智仁 官桂 白芍 甘草 人參(各一錢) 吳茱萸 陳皮 白朮(各五錢) 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羅謙甫治漕運使崔君長男雲卿,年二十五,體本豐肥,奉養膏粱,時時有熱證。友人勸 進寒 涼藥,食寒物。至元庚辰秋發瘧,醫以砒霜等藥治之,新汲水下,禁食熱物。瘧病未除,反 添吐瀉,脾胃復傷,中氣愈虛,腹痛腸鳴,時復胃脘當心而痛,不任其苦,屢醫未效,至冬 不瘥。延至四月,勞役煩惱過度,前症大作,請余治之。診得脈弦細而微,手足稍冷,面色 青黃不澤,情思不樂,惡人煩擾,飲食減少,微飽則心下痞悶,嘔吐酸水,每發作,冷汗時 出,氣促不安,須人額相抵而坐,少時易之。予思《內經》,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 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 。又曰寒氣客於腸胃之間,則卒然而痛,得熱則已,非 甘辛大熱之劑,則不能愈。遂制此方。經曰∶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乾薑 大辛熱,溫中散寒,故以為君;草豆蔻、益智仁辛苦溫,治客寒犯胃為佐;脾不足者以甘補 之, 水,芍藥味酸,以瀉木來克土;吳茱萸苦熱,瀉厥氣上逆於胸中為使。三服大勢去,痛減半 。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壯,以助胃氣,次灸氣海百餘壯,生髮元氣,滋榮百脈,以還少丹服之 。喜飲食,添肌肉,皮膚潤澤。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壯,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氣,引氣下行, 又以芳香助脾,服育氣湯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懲忿窒欲,慎言語,節飲食,一年而平復。 《金匱》治心痛徹背、寒冷者方 赤石脂 乾薑 蜀椒(各四分) 附子(炮,二分) 烏頭(炮,一分)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不住稍增之。 余嘗治一香山人,心痛,問之則服藥已一月矣,向左臥則右痛,向右臥則左痛,仰臥則 前,偃臥則痛在背,坐立則痛在上,無一刻少安。余曰∶此中虛,與以小建中湯重用飴糖、 炙甘草,四劑而安。(鶴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