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服飾

明代以前,徽州以自織麻布為衣,多為黑、白、蘭三色,衣制長期不變。宋代,深山老百姓還有以紙為衣的。

介紹

清代,男著大襟長衫或對襟短衫,女穿大襟中長褂,男女均穿大腰摺疊式筒褲。女裝樣式稍有不同。休寧、歙縣近浙江,祁門、黟縣近江西,績溪、旌德、太平近宣州,石台近安慶。百姓習尚簡樸,富商偏於奢侈。民國後期,城鎮富家男子始穿襯衣,西褲和中山裝,女子時興旗袍和短裙。建國後,長衫逐漸消失,襯衣、西褲和中山裝流行。鄉村年長者仍習慣男著對襟短褂,女穿右開襟衫褂。近年來衣著已日趨多樣化,除了在鄉村里仍可以看到有些老人如此著裝以外,大都與城市無異了。 

基本特徵

長袍馬褂:舊時徽州男子服飾習俗。長袍與馬褂均為盤領、窄袖。長袍為大襟。馬褂是對襟,大都有馬蹄袖。馬褂以直筒呢、黑花綢緞為多,與藍色、朱青色、灰色長袍配套,顯得莊重大方。也有馬褂、長袍相連的“兩接頭”形式,這種形式的長袍只有下半截,用扣子扣在馬褂的下擺內,酷似戰國時流行的“戰衣”。 
端午衣:每年端午節,徽州家家戶戶都要為小孩子製作端午衣。端午衣包括端午服、端午帽和端午棉。端午服,多用色布置做,上裝為大襟系帶和對襟扣紐兩種,亦有後背開禁扣紐的;褲子視孩子大小分為開襠、密襠兩種。端午服的製作極為講究,富貴人家,多在衣褲上用五彩絲線繡上圖案、花卉和“如意”邊,上裝繡在胸前、肩頭、袖口、下擺等部位,褲子則繡在膝蓋、褲腳口等處。端午帽,主要是為幼小的嬰兒或一二歲小孩製作,端午節前後的氣候雖已暖賀,但較小的孩子還須戴帽防風。 
襦衣:襦即短衣、短襖,為徽州女子常用的服飾。襦衣多為寬衣大袖式,單的為“褂”,夾、棉的稱“襖”。面料主要有朱青布、藍竹布、白底藍花布、士林蘭布和黑箱雲紗、綢、緞等。領口有盤領、元寶領,有大襟、如意襟、斜襟等式樣。袖口有大袖,一甩袖口即能縮回衣內;小袖一般用作內衣及勞作時穿,袖口有鈕扣可扣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