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徽寧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寧國縣。沿徽徑古道至績溪縣城,由績溪縣城向東北行14公里至叢山關,出關入寧國縣境再向東北行,經金沙、三十八號橋至寧國縣城。此道古代設有驛鋪,是官員往來徽州的官道之一。明程敏政由京城返鄉,經此道過叢山關,曾賦詩:"江南江北路迢迢,馬上朱顏覺漸調。今日故鄉初入眼,叢山關下巧溪橋。"此道現為慈張公路所利用。
徽寧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寧國縣。此道古代設有驛鋪,是官員往來徽州的官道之一。此道現為慈張公路所利用。
徽寧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寧國縣。沿徽徑古道至績溪縣城,由績溪縣城向東北行14公里至叢山關,出關入寧國縣境再向東北行,經金沙、三十八號橋至寧國縣城。此道古代設有驛鋪,是官員往來徽州的官道之一。明程敏政由京城返鄉,經此道過叢山關,曾賦詩:"江南江北路迢迢,馬上朱顏覺漸調。今日故鄉初入眼,叢山關下巧溪橋。"此道現為慈張公路所利用。
徽州古道是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中國第三條著名古道,是一條自然風光最壯觀、文化最神秘的走廊,也是一條見證徽商歷史文化的“徽商之路”。 因徽州...
建設沿革 府際古道 縣際古道 關隘 重要渡口徽安古道古道名。 徽開古道古道名。 徽寧古道古道名。
旌德古道在安徽省旌德縣,古時供傳車、驛馬通行的旌涇、旌績、旌寧、旌太四條縣際驛道,舊時均為石板路。道上涼亭遙遙相望,供行人躲雨遮陽、駐足歇息。1967年...
簡介 地理優勢 修建歷史 現狀古代川北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劍門蜀道。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只有必要的戰爭需要...
旌歙古道,亦稱隋唐古道,史稱徽(州)寧(國)官道,位於在安徽省旌德縣境內。旌歙古道始建於隋朝,距今已有1400年,古時由徽州府(歙縣)通往寧國府(宣州)...
歷史背景 位置境域 修建歷史 景觀 軼事典故黟太古道:由黟縣城至太平縣甘棠鎮。路寬6尺,麻石板鋪砌。其中羊棧嶺段,上3.5公里,下4公里,石板台階,2尺多寬,每隔若干級置一寬階(加寬一倍)。沿途有...
概述 相關條目黟祁古道是古道名。由黟縣城至祁門縣城。由黟縣城西行,經月塘、閻山、古築至西武嶺;過嶺為祁門縣境,再西行至柏溪,南下至金字牌,轉西行至祁門縣城。
概述 相關條目羊棧嶺古道出黟縣縣城北門經石村、秀里、龍蟠橋,至北莊入寧池古道到扁擔鋪達太平縣界,全長25公里。其中羊棧嶺隧道,位於黟縣黟太公路際村至扁擔鋪段。始建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