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林,A.

德國小說家。1878年8月10日生於斯德丁。父親是猶太商人。早年在雷根斯堡和柏林行醫,曾發起創辦表現主義雜誌《風暴》。1918至1920年是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黨員,1921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直到1930年。魏瑪共和國時代,他撰寫了大量政論,抨擊反動派和法西斯主義,批評右翼社會民主黨領導。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權後,他遭通緝,作品被查禁。後經瑞士去巴黎,1936年取得法國國籍,並在法國情報部供職。1940年經葡萄牙去美國。1945年法西斯德國崩潰後,在法軍占領區從事文學和文化政治工作。1946至1951年在巴登—巴登編輯出版文學雜誌《金門》。1949年參與創立美因茨科學院,任副院長。因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社會和思想發展感到失望,1951年去巴黎,1956年回德國休養。1957年6月26日在弗賴堡附近的埃門丁根逝世。

德布林,A.

正文

德國小說家。1878年 8月10日生於斯德丁。父親是猶太商人。早年在雷根斯堡和柏林行醫,曾發起創辦表現主義雜誌《風暴》。1918至1920年是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黨員,1921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直到1930年。魏瑪共和國時代,他撰寫了大量政論,抨擊反動派和法西斯主義,批評右翼社會民主黨領導。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權後,他遭通緝,作品被查禁。後經瑞士巴黎,1936年取得法國國籍,並在法國情報部供職。1940年經葡萄牙去美國。1945年法西斯德國崩潰後,在法軍占領區從事文學和文化政治工作。1946至1951年在巴登—巴登編輯出版文學雜誌《金門》。1949年參與創立美因茨科學院,任副院長。因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社會和思想發展感到失望,1951年去巴黎,1956年回德國休養。1957年 6月26日在弗賴堡附近的埃門丁根逝世。
德布林對20世紀德國小說藝術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他吸收了20世紀以來歐洲小說藝術的各種手法,如敘述角度的不斷變換、聯想、意識流、內心獨白、蒙太奇以及事實報導等。《王倫三跳》(1915)、《華倫斯坦》(1920)、《山、海與巨人》(1924)是他早期創作的著名長篇小說。《王倫三跳》以18世紀的中國為背景,描寫平民百姓的苦難,表現精神與權力、個人與集體的矛盾對立,影射德國現實。長篇小說《柏林,亞歷山大廣場》(1929)以接近超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一個運輸工人弗蘭茨·畢伯科普夫出獄後想改惡從善而不得的故事,為揭示資本主義大都會裡人的心理狀態創造了新的表現形式,有廣泛影響。流亡國外時期創作了傳記體社會批判小說《不予赦免》(1935),描寫一個市民為剝削者充當幫凶,反對人民大眾,最終導致毀滅。此外,還寫了批判殖民主義制度罪惡的《亞馬孫河》三部曲(1935~1948)和描寫德國十一月革命的 4卷本長篇小說《1918年11月》(1937~1950)。後又創作了批判法西斯主義思想流毒的長篇小說《哈姆雷特或漫漫長夜有盡頭》(1956)。
德布林畢生站在資產階級激進立場,反對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反對戰爭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企圖把東方道教、佛教與西方基督教救世說結合起來,創立一種特殊的世界觀,主張通過“自由人”的自發聯合達到變革現實,走向社會主義。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