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是德國極重要的歌劇院之一,其前身為薩克遜皇家歌劇院。這座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風格的歌劇院,使德勒斯登一舉成為音樂的中心。其中德國交響樂團,演出歌劇時改稱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管弦樂團,1548年創建於德勒斯登,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

簡介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劇院名稱: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開工日期:1838年
竣工日期:1841年
所在地:德國 Dresden
設計師:Gottfried Semper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838~1841年
結構及主要材料:磚、石、鐵、拱及木結構
風格:德國新文藝復興式建築

該歌劇院有2000個座位,首演很多著名歌劇,如華格納的《黎恩濟》(1843年)和《唐豪森》(1845年);理查·施特勞斯的《莎樂美》(1905年)、《玫瑰騎士》(1911年)和《沉默的女人》(1935年)。1945年被炸毀後,劇院改在市政廳繼續演出,1948年重建,減至1131個座位。肯佩、康維奇尼、蘇伊特納、桑德林、庫爾茨、布羅姆施泰特等曾先後擔任指揮。1816年韋伯(CarlMariavonWeber)接任經理,並予整頓改組,而極力注重德國歌劇的演出。

戰爭歷史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市,在未遭美英空軍的地毯式轟炸夷為平地之前,是地球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優雅迷人的古建築,價值連城的藝術珍藏,令這座昔日薩克森選帝侯的都城,名聞遐邇。從17世紀開始,一代代薩克森選侯,在慈文閣宮的畫廊里,收藏他們辛苦搜羅到的名畫,其中就有那幅拉斐爾《西斯廷聖母》,以及出自達·芬奇、倫勃朗之手的稀世珍品。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早在我國明代時,就已創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全歐洲的古老劇院,幾百年來,以次焚毀,保留至今的,原就寥寥無幾。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仍舊難逃幾次席捲歐洲的戰火的劫難。
尤其到二戰之前,軍事技術已是突飛猛進,無論炸彈的破壞力,還是飛機的載重力,都遠逾前代。一個軍工廠,或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大教堂,只消一枚重磅炸彈,就可讓它化為灰燼。並且二戰中大規模裝甲兵團的縱深作戰,使戰爭無分前方後方,一些城市為要保住自己的名勝古蹟,只好宣布為“不設防的城市”。
然而喪心病狂的希特勒,竟悍然宣稱,“第三帝國以東,不存在有全人類價值的文化財產”,於是納粹便在前蘇聯、東歐各地,放手毀滅藝術古蹟,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德國人可能萬萬沒想到,隨著戰局逆轉,柏林、漢堡、慕尼黑,連帶著義大利和法國占領區內的眾多城市,也會遭到滅頂之災,這其中尤以德勒斯登的悲劇最為慘不忍睹。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本來在空襲德國時,如何劃分軍用、民用目標,1943年盟國在卡薩布蘭卡已有協定,但是英美空軍,向來未加理會。1945年2月,戰爭行將結束之時,兩國的空軍,聯手協作,於13日到14日間,用一通不分青紅皂白、鋪天蓋地的狂轟濫炸,將德勒斯登這座“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化為一片焦土。
傷亡是極為慘重的。一夜之間,就有12萬德勒斯登人死於非命,這個數字,比遭核彈襲擊的長崎還多出一半。德國的文明,本來已被希特勒在精神上戕害得奄奄一息,至此又由美英的飛機,從物質上加以徹底的毀滅。
像這種摧毀和平城市的行徑,從軍事角度來看,並無多大意義,是歷史學家早有定論的。當時在美國空軍里服役的作家庫特·馮尼古特,戰後成為黑色幽默文學的主將,也禁不住寫了一部有名的小說《屠宰場五號》,以荒誕科幻和諷刺寓言的手法,譴責這次濫殺無辜、毀滅文明的行為。
轟炸過後,德勒斯登市內所有的劇院,無一倖免。國家歌劇院內部的設施,已經損壞殆盡。而劇院中與藝術、技術相關的人員,更是早在半年前,已被法西斯強制投人工廠之中了。

建築歷史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戰後德勒斯登由原蘇聯占領,並成為原東德的地區首府。德國人勤勉有加,一心在廢墟上重建家園。雖然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一度遷往布蘭巴赫,但到轟炸過後5個月時,已經有音樂會演出了。更加難得的是,政府對恢復文化活動,支持得不遺餘力。市政府甚至將市政大廳挪出來,供歌劇院使用。到8月份,戰後第一出歌劇,莫扎特清新、明朗、樂觀的《費加羅的婚禮》就在這裡上演了。

1948年,有1131個座位的戲劇院(Schauspielhaus)率先修復完工,這一年的9月22日,又恰逢國家交響樂團創立400周年,劇院在慶賀喬遷之喜的同時,也演了一場貝多芬《費德里奧》,專門替全世界樂團里歲數最大的壽星祝壽。劇院傳統上的旅行演出和唱片灌制,此後不久也完全恢復。
但是老劇院的重建工作,卻遲遲不見動靜。直到1976年,才有一項修建計畫公布,翌年便開始動工,又過了8年,也就是劇院被毀40年之後,一座新的歌劇院,又再次屹立於市內的戲劇廣場上。
這座新劇院,完全按1878年桑珀爾劇院的原貌修復,從外貌上看,是新文藝復興式的風格,宏偉壯麗,富於古典氣息。當然,80年代重修的劇院,其內部設施,總要經過一番複雜的技術改造,使它的功能更加現代化。新劇院能容納觀眾1310人。
1985年2月13日,德勒斯登毀城40周年這一天,新劇院舉行了盛大的揭幕啟用儀式,用來在慶典上演出的曲目,是韋伯的《魔彈射手》和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玫瑰騎士》。
韋伯和理查·施特勞斯,在德勒斯登市的歷史上,都是極有影響的人物。韋伯是德國音樂風格的開創者。1817年,他出任德勒斯登的宮廷樂長,全權負責藝術與行政兩方面的工作。並且奉命在音樂風格上,要另闢蹊徑,於義大利式樣之外,創立德國歌劇自己的風格。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其時義大利雖然四分五裂,國勢衰微,但在藝術界,它是不折不扣的主流文化。便是現在,來自義大利的優秀藝術家,仍廣為各國歡迎,像現在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的指揮,就是來自義大利的西諾波利。

因而從1667年德勒斯登市建成第一座劇院時起,到1719年,為了薩克森王子奧地利公主聯姻,而在慈文閣修建大歌劇院,義大利的風格,一直走紅。德勒斯登市,也得了個“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的稱號。
可想而知,韋伯的改革,對那些世代受聘於此的義大利人來說,是必欲去之而後快的。他在德勒斯登創作的劇作,全在外地首演,不是柏林、維也納,就是倫敦,可見他受的排擠。1826年,韋伯在倫敦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德國的歌劇,在他手裡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但真正將其發揚光大的,還是他的一個信徒——華格納。
韋伯去世15年後,格特弗里德·桑珀爾替德勒斯登營造的第一座皇家歌劇院正式啟用。劇院特為約寫的首演劇目,就是華格納的《黎恩濟》。1843年,華格納當上了宮廷樂長,他在德勒斯登首演了自己的《漂泊的荷蘭人》和《唐豪瑟》,還寫出了《羅恩格林》與《紐倫堡的名歌手》草稿。
1911年,劇院首演施特勞斯的《玫瑰騎士》,四方觀眾,無不想先睹為快,以至於專門從柏林發了一列到德勒斯登的火車。這部歌劇,後來成了20世紀最受歡迎的作品。
然而名高有時也足以賈禍。施特勞斯地位崇高,大家公認他是華格納的繼承人,而納粹黨人又對華格納崇拜得五體投地,所以1933年法西斯一上台,不由分說,就任命他當了國家音樂總監。但他在納粹看來也有嫌疑:施特勞斯有個至親——他的兒媳是猶太人。而他又與猶太裔的大作家茨威格合作密切。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1935年,施特勞斯與茨威格合寫的《沉默的女人》在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上演,引起了一番糾紛。施特勞斯強令劇院裡掌權的納粹分子,在節目單上印上茨威格的名字,結果這齣劇只演了4場,就給拿下來了。
茨威格後來流亡南美,絕望自殺。而施特勞斯畢竟德高望重,只是連帶罷官,並且受到監視而已。這對他來說,是福非禍——戰後的調查中,他得以免受追究。
1945年,已入垂暮之年的施特勞斯,又受了一次沉重的打擊。他在信里寫道:“我感到絕望。”因為:“我的美麗的德勒斯登、魏瑪、慕尼黑全部不復存在了!”
20年後,在廢墟上興建起來的德勒斯登市,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慶典,慶祝施特勞斯的百歲冥誕,而且戰後的國家歌劇院,不但恢復了昔日的風彩,也一直保持著極高的藝術水平。施特勞斯泉下有知,也可略感欣慰了。

建築特徵

主要特徵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歌劇院的外立面由三層(外觀上)的文藝復興風格的拱廊和壁柱構成,最上一層向內收入,形成二層頂部有屋頂平台的外觀特徵。類似柏林皇家劇場的形體構成手法,建築主體的兩側“插入”了兩個折衷風格的古典神廟(希臘或者羅馬)。德勒斯登歌劇院的最大特徵在於,它的平面(觀眾廳外側輪廓為弧形)直接反映了觀眾廳和其外側休息廳的形狀。這一特徵,使德勒斯登歌劇院在從古典建築到現代建築的演化過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建造及維修

德勒斯登歌劇院,是德國極重要的歌劇院之一,其前身為薩克遜皇家歌劇院。該院迄19世紀中葉,仍以演出義大利歌劇為主。 1816年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接任經理,並予整頓改組,而極力注重德國歌劇的演出。

1841年,該公司興建一歌劇院。1843年10月20日,華格納的傑作《里恩濟》(Rienzi)首次在德勒斯登歌劇院公演。翌年1月2日,該院在華格納指揮下,又予其傑作《漂泊的荷蘭人》一劇首次演出。自1843年起,華格納任該院指揮6年,是該院藝術復興的主要動力。

1869年歌劇院被一場火災焚毀,後根據原樣重建。1878年, 在布希(Fritz Busch)的藝術指導之下,德勒斯登歌劇院成為德國最進步的歌劇院之一,與歐洲各歌劇院相比,毫不遜色。

該院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部分被毀。重建之後,於1948年9月22日,演出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費黛里奧》 (Fidelio),阿彭(Appen)為新任藝術指導,凱爾貝特(J. Keilberth)為音樂指導。1950年,由肯佩(R.Kempe)接替,戰後重整其歌劇聲威與榮譽。

城市風貌

德國的德勒斯登德國的德勒斯登
德國的德勒斯登(德語:Dresden;索布語:Drježdźany,意為河邊森林的人們,台灣音譯為德勒斯登)是德國薩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國東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經濟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千米,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千米,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千米,離西北方薩克森州另一個大城市萊比錫100千米。
德勒斯登的城市人口約50萬(2006年),都會區人口共有125萬,而德勒斯登所在的薩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區共有320萬人,被列為德國主要大城市之一。
在歷史上,德勒斯登曾長期是薩克森王國的都城,擁有數百年的繁榮史、燦爛的文化藝術,和無數精美的巴洛克建築(德勒斯登的巴洛克風格),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作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勒斯登又被稱為“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勒斯登也是德國照相機、鐘錶製造和高級食品的生產中心,是德國最發達的工商業城市之一。根據某些標準,德勒斯登是歐洲消費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該市遭到盟軍的大規模空襲,加上此後東德40年的統治,城市面貌已經面目全非。不過自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後,德勒斯登再度成為德國東部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中心,並運用西部的資金恢復了許多偉大的建築物和歷史遺蹟,再度成為一個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光。
德勒斯登還是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擁有許多研究人員。該市經常被稱為“德國矽谷”。德勒斯登工業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學之一。
由於地處狹窄的河谷,德勒斯登的氣候類似於德國南部,比德國東部大部分地方溫暖。 2002年德勒斯登列為歐洲綠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區被森林覆蓋。 “大花園”(Großer Garten)是該市最大的城市公園。

演出歷史

主要演出:理查·施特勞斯(R.Strauss)的歌劇大部分都在該院上演,其他在此首演的著名歌劇有: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的《卡地亞克》(Cardillac)、沃夫·費拉里(Wolf—Ferrari)的《醫生之愛》 (L'Amore Medico Dec,4,1913)、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的《浮士德》 (Doktor Faust 1925)、蕭克(Othmar Schoeck)的《彭特西利亞》(Fiihrer durch Penthesileal928)、多納伊(Ernst von Dohndnyi)的《湯特·西蒙納》(Tante Simona 1912)等歌劇的傑作。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國家歌劇院迄19世紀中葉,仍以演出義大利歌劇為主。1816年韋伯(CarlMariavonWeber)接任經理,並予整頓改組,而極力注重德國歌劇的演出。
1841年,該公司興建一歌劇院。1843年10月20日,華格納的傑作《里恩濟》(Rienzi)首次在德勒斯登歌劇院公演。翌年1月2日,該院在華格納指揮下,又予其傑作《漂泊的荷蘭人》一劇首次演出。自1843年起,華格納任該院指揮6年,是該院藝術復興的主要動力。
1869年歌劇院被一場火災焚毀,後根據原樣重建。1878年,在布希(FritzBusch)的藝術指導之下,德勒斯登歌劇院成為德國最進步的歌劇院之一,與歐洲各歌劇院相比,毫不遜色。

理查·施特勞斯(R.Strauss)的歌劇大部分都在該院上演,其他在此首演的著名歌劇有:亨德密特(PaulHindemith)的《卡地亞克》(Cardillac)、沃夫·費拉里(Wolf—Ferrari)的《醫生之愛》(L'AmoreMedicoDec,4,1913)、布索尼(FerruccioBusoni)的《浮士德》 (DoktorFaust1925)、蕭克(OthmarSchoeck)的《彭特西利亞》 (FiihrerdurchPenthesileal928)、多納伊(ErnstvonDohndnyi)的《湯特·西蒙納》 (TanteSimona1912)等歌劇的傑作。
該院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部分被毀。重建之後,於1948年9月22日,演出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的《費黛里奧》 (Fidelio),阿彭(Appen)為新任藝術指導,凱爾貝特(J.Keilberth)為音樂指導。1950年,由肯佩(R.Kempe)接替,戰後重整其歌劇聲威與榮譽。
劇院的現任音樂指導是:漢斯·封克。

建築欣賞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Semperoper Dresden)

世界知名歌劇院

國家歌劇院名稱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節大會堂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民俗歌劇院維也納美泉宮劇院格拉茲歌劇院維也納劇院
加拿大多倫多四季演藝中心溫哥華伊利莎白女王劇院
中國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保利國際劇院上海大劇院
捷克布拉格國家歌劇院布拉格國立劇院
法國巴黎歌劇院巴黎巴士底歌劇院巴黎喜歌劇院里昂新歌劇院
德國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柏林國家歌劇院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柏林德意志歌劇院杜塞道夫萊恩德意志歌劇院
義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威尼斯鳳凰劇院羅馬阿波羅劇院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佛羅倫斯市立劇院羅馬歌劇院帕爾馬王家劇院都靈王家劇院那不勒斯聖卡洛劇院維羅那露天劇場斯卡拉大劇院
日本東京日本放送協會會堂;東京日本新國立劇場
摩納哥蒙特卡羅歌劇院
葡萄牙里斯本聖卡洛斯國立劇院
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
西班牙巴塞隆納里西奧大劇院馬德里查瑞拉小歌劇院馬德里王家劇院
瑞典王后島宮劇院斯德哥爾摩瑞典王家歌劇院
瑞士日內瓦大劇院蘇黎世歌劇院
英國倫敦皇家歌劇院加的夫威爾斯千禧中心愛丁堡節日劇院格拉斯哥王家劇院
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芝加哥歌劇院;華盛頓市甘迺迪演藝中心歌劇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