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管小單孢菌

微管小單孢菌為微單孢菌科、微單孢菌屬其中的一種,孢子單個生長在短孢子柄頂端,球形至卵圓形(0.7-0.8微米),表面有疣。孢子微褐黑色至黑色。基絲駝棕色,反面淺褐黃色。孢子菸灰黑色。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奈氏球菌,對革蘭氏陰性細菌作用較弱。分離自日本土樣。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微管小單孢菌
拉丁學名:Micromonosporacapillata
參考文獻:J.Antibiotics30:443-449,450-454.1977.

形態特徵

孢子單個生長在短孢子柄頂端,球形至卵圓形(0.7—0.8微米),表面有疣。孢子微褐黑色至黑色。一般無氣絲,在無機鹽澱粉瓊脂上有出現遲晚的雛形氣絲成白斑。

性狀特徵

蔗糖硝酸鹽瓊脂:基絲駝棕色,反面淺褐黃色。孢子菸灰黑色。可溶色素淡褐黃色(coverttan)葡糖天冬素瓊脂:基絲淺褐黃色,反面杏色,孢子朱古力褐色。無可溶色素。甘油天冬素瓊脂(ISP):基絲貧乏,餅乾色,反麵餅乾色,無孢子,無可溶色素。無機鹽澱粉瓊脂(ISP):氣絲蠣白色。基絲淺粉黃色,反面淺褐黃色。孢子菸灰黑色。無可溶色素。營養瓊脂:基絲粉褐黃色,反面淺粉黃色。孢子菸灰黑色。可溶色素淺粉色。酵母精麥芽精瓊脂(ISP):基絲好,淺褐黃色。反面淺褐黃色。孢子菸灰黑色,可溶色素米色。燕麥粉瓊脂(ISP):基絲甜瓜黃色。孢子菸灰黑色。無可溶色素。酪氨酸瓊脂(ISP):基絲貧乏,淺琥珀色,反面淺褐黃色。孢子暗灰褐色。無可溶色素。牛奶凝固並腖化:澱粉水解。分解纖維素。硝酸鹽還原。無酪氨酸酶,但產生H2S。18—45℃生長,適溫37℃;pH5—9生長,最適pH為7—8。利用葡萄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蔗糖以及D—甘露糖、麥芽糖、澱粉良好。略利用D—果糖、D—棉子糖以及D—半乳糖、D—蜜二糖;不利用肌醇、D—甘露醇以及乳糖、菊糖、甘油、衛矛醇、D—山梨醇、水楊苷。產生抗生素M4365複合體A1,A2,A3,G1,G2,G3,抑制革蘭氏陽性細菌、奈氏球菌,對革蘭氏陰性細菌作用較弱。A2=薔薇黴素(rosamicin),A3=幼黴素(juvenimicin),A4,G3=幼黴素B1。

形態描述

孢子單個生長在短孢子柄頂端,球形至卵圓形(0.7-0.8微米),表面有疣。孢子微褐黑色至黑色。一般無氣絲,在無機鹽澱粉瓊脂上有出現遲晚的雛形氣絲成白斑

討論

代表菌株:MCRLO940,分離自日本土樣。

放線菌(一)

放線菌因菌落呈放線狀而的得名。它是一個原核生物類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斷裂生殖。放線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主要以孢子或菌絲狀態存在於土壤、空氣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機物豐富、呈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中數量最多。放線菌只是形態上的分類,不是生物學分類的一個名詞。有些細菌和真菌都可以劃歸到放線菌。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線菌的代謝產物所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