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心理學專家將表情暴力分為“外傷型”和“內傷型”。“外傷型”是指外界“壞表情”對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傷害:“內傷型”是指經常被迫在情緒消極時還要維持一種愉悅自然的姿態。在一些服務業發達的城市中,不少人因為工作需要微笑而強顏歡笑,因為長期人為壓抑負面情緒,臨床上稱之為“微笑型抑鬱症”(Smiling depression)。特徵
“微笑型抑鬱症”患者儘管內心深處感到極度痛苦、壓抑、憂愁和悲哀,外在表現卻若無其事,面帶“微笑”。這種“微笑”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是出於“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尊嚴和責任的需要”、“個人前途的需要”。
表現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患抑鬱症是種恥辱。擁有這種觀念的人特別多,即使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白領和管理人員也不例外,出現抑鬱的早期症狀時,這些人往往甚至還更牴觸,他們總認為只是自己情緒不好而已,根本算不上病,更別說是得了抑鬱症這種要去精神病醫院看的病。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有自殺企圖的重症抑鬱患者為了實現其自殺的目的,有意識地掩蓋自己的痛苦體驗而強作歡顏,以此逃避醫務人員、親友的注意。重症抑鬱患者情緒突然“好轉”、心情“豁然開朗”可能是一個危險的徵兆,應高度防範自殺。這些“微笑”的患者,“微笑”過後是更深刻的孤獨和寂寞。他們的行為具有表演性質,與他們的情感體驗缺乏內在的一致,而難以表現其“真我”的一面。
易患人群
“微笑性抑鬱”常見於那些學歷較高、有相當身份地位的事業有成之士,特別是高級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員。男性要比女性多,他們或是機關里的高官、企業中的老闆,或是高職技術人員,這類人在社會上給人的印象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表現得十分強大,能力似乎不容置疑。
但是,事實是這些人和普通人一樣,也有困惑、苦惱、無奈、悲傷,但為了維護自己的“能人”、“強人”的“面子”,這些負性情緒他們卻不願向人傾訴,內心深處不斷積蓄痛苦、壓抑、憂愁和悲哀。所以這部分人多是受“面子”觀念束縛,表面扮演堅毅強壯的角色,強扛著壓力。
治療
治療“微笑型抑鬱症”應採取以生物治療為基礎,輔以心理治療和其他各種治療的方法。生物學治療主要是以抗抑鬱藥作為治療基礎,心理治療是輔助治療的手段,這種心理治療的輔助治療手段可以在疾病當中、治病之前和治病之後,但是它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要在抗抑鬱藥這種生物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才更加有效。
其他方式
扯下“面具”
既然這種抑鬱傾向緣於“微笑信條”,那么扯下微笑的“面具”也許是最好的自救方法。重要的是,不要把微笑看作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調整待人接物的思維方式,以真實誠摯的心態處世,要認識到真實是最有生命力的。飲食調節
多吃豆類、五穀雜糧、蔬菜水果等食物,減少對肉類的攝取,避免喝咖啡、濃茶、酒等刺激性飲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蔥、姜等辛辣燥熱之物可以較少焦躁、心悸、失眠。
自我安慰與放鬆
保持心態平和,自己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最棒的。找到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音樂、讀書、繪畫、跑步、打球、逛街、購物、看電影、會友、戶外活動等可以怡人情致,調和氣血,利於健康。
建立心理支持系統
包括朋友、家人、心理諮詢專家等。在鬱悶難以排解的時候,向他們訴苦,尋求心理支持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