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廣告等無處不在的“微產品”,把人們帶進了當前這個與傳統媒介時代迥然不同的“微時代”。便捷的網路媒介工具給我們奉上信息饕餮盛宴的同時,也帶來表淺化、碎片化、浮躁化的“微心態”。當代年輕人成長在電腦、網際網路和手機大量普及的時代,作為“手機控”、“低頭族”,習慣於沉浸在尼爾·波茲曼所言的“娛樂至死”的環境下,傳統審美心理中的“非功利”元素正在被微時代悄然解構,如果長期下去會影響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成因
年輕人對傳統文化淡漠的原因,更多是因為媒介信息爆炸造成的“注意力分散”和“瞬時性審美”,使得他們難以接觸和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內涵,甚至產生一定的牴觸。這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年輕人多以自我為中心,注重個人的感官體驗和情感宣洩,內心中難以樹立和崇拜長期的偶像,更傾向於接受以“眼球經濟”和“感官消費”為代表的“快餐文化”。事實上,這些本是人性中普遍固有的特質,應予以尊重。如能對這些“微心態”加以正確利用和引導,將對“微時代”語境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起到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但假如我們全部將部分人對於文化的表淺化、碎片化、浮躁化的“微心態”歸結於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廣告等“微產品”,似乎有點冤枉了微媒體。微媒體的產生,的確帶給了大家生活交流學習的諸多便捷,改變了更多人的學習方式,這樣的便捷也包括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就是說,文化傳承的方式便捷了,但是,文化傳承的質量,不該有減少。若是隨意地減少,包括對於傳統文化的敬畏,這就是微媒體的錯了。
套用
“微心態”是一把雙刃劍,它浮躁、喧囂的另一面是崇尚高度的迅捷化和強烈的時代感。合理利用它的“正能量”傳承傳統文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方面,應進一步探索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傳播對年青一代審美和心態上的影響,利用年青一代對這些“微元素”親近和依賴的特點,將傳統文化中的各種元素現代化,“潤物細無聲”地滲透於社會日常生活的每個瞬間,贏得年輕人自覺的青睞與關注。
另一方面,利用“微元素”的傳播力對傳統文化“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對部分陳舊、不合時宜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更好地契合“微時代”的流行趨勢和個人體驗。
應對
要徹底解決對於文化的表淺化、碎片化、浮躁化的“微心態”,必須要具備兩味藥,一是人的思想認識,二是環境氛圍薰陶。
思想認識
文化傳承,需要媒體幫忙,但是關鍵是人的思想認識要跟上。當下,如何傳承傳統文化,這不僅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傳承,帶著什麼心態去操作努力,這不僅關係到我們的努力方向,更關係到文化傳承的成敗。要傳承文化,我們必須要認清文化的重要性,真正懂得文化的精神作用,那么才會真正在思想上真正對於產生敬畏之心,不會因為媒體變,而思想上產生鬆懈的思想。更要明白,傳承傳統文化中,手段和措施永遠只是輔助,我們要做的不是舍本求末,而是分清主次,不能夠忽視這樣的內容,無論學習的渠道方式如何變,文化傳承的質量還是必須要嚴格保證,這才是文化傳承人力保障的必要姿態。環境薰陶
文化傳承,不能少了環境氛圍的薰陶。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移動客戶端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傳遞手段和工具。在這樣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過於依賴“微手段”,那么勢必造成“微心態”。我們即便要利用好微媒體、微手段,我們的文化傳播方式不能有粗線條,真正要做到濃縮的都是精華。這樣我們才能才微手段下也會出現高效益。同樣的,要摒棄文化傳承上的“微心態”,我們更要通過不同的環境努力,將我們的傳統文化通過各自活動和形式出現在大家的公共視野里,讓大家走出“微心態”提供耳濡目染的機會。就如公益廣告牆,好人故事街,家風燈牌等,這些利用好了,矯正文化傳承上的“微心態”,才會真正藥到病除。
當然,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只有我們每個人思想有足夠的重視,在加上環境氛圍的努力,那么我們才能真正消除文化傳承上的“微心態”,真正將文化傳承當成社會和個人的大事抓實抓細,讓“眼球經濟”和“感官消費”為代表的“快餐文化”等影響文化傳承的“微心態”早日從人們的行為里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