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對快餐文化的理解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內涵的一種現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簡版,想學東西只想報速成班。 快餐文化是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的產物,是人們對名利過多追逐的產物,是人們只求其名不求其實的表現。快餐文化只能填飽肚子,但沒有太多的營養 ,吃多了反而會壞了身子,食之無味,棄之不惜。
生活節奏快了,人們似乎需要一種快餐劇、快餐雜誌、快餐報紙用來解乏。風行各地的都市報、周末報,越辦越厚,可是厚厚的一摞,卻空空無物,能在大腦中留下記憶的尤如鳳毛麟角。原來的報紙有板有眼,五大元素齊全,現今的快餐報,標題可以是一句與文章並不緊密相關的話,多是為了吸引眼球,在新聞的寫作上,可以是武俠小說的文筆,也可以是流行語。連篇累牘地介紹著娛樂明星們的私生活,追逐他們的奇聞軼事、風流艷史;整版整版的廣告,壓得讀者喘不過氣來。有些報紙為了避免自己被完全快餐化,便有每周一期的“百花園地”,算是表明了自己尚有正統的文化。
通俗小說、通俗影視劇、流行音樂的風行,說明這種快餐也在迎合著人們的需要,因為正統的文學作品讓人挺費腦筋地思考。
產生背景
現代商品社會、現代高科技在改變著傳統文明的同時,也讓快餐文化得到快速的延伸,比如飛機、網際網路就是如此。數千公里,個把小時就能抵達,快得讓人那份思戀頓時煙消雲散。
利弊
網際網路和通訊工具的發達,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通訊效率。書信大概沒有多少人再寫了,遠行的兒女只要電話報一個平安就行,沒有了寫家書的那份情趣,也沒有了那種只有文字才能表達的思念之情。
如今的城市千篇一律,如同香港的克隆品。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內地稍有些繁榮的城市一隅,便要扯上“小香港”一名,如今經濟發展了,的確是香港化了。全國的城市街道風景統一了,也制式化了,由線條組成的高樓大廈根本就分不出此城與彼城的區別。不看城市的細節,紐約、東京、上海、北京、香港沒有質的區別,天南地北的城市,本來有著時間上、空間上和文化上的差異,有著自己的傳統特色,可是這一切,在快餐時代都成了一個面孔。全國都使用電腦噴畫的店招,清一色的電腦刻字,使得大街上充斥著濃濃的商業氣息。
有時會深深懷念那種由當地書法家或愛好者寫就的店招,有時很想走一走那條由青石板鋪就的路面,那凸凹不平的石板記錄著先祖的腳印,仿佛記錄下歲月的滄桑,蒼勁的書法給店面增加了特有的文化品味,那風格各異的建築讓人流連忘返。
不僅城市的風景如此,就是家居的裝修,也制式化,一味追求賓館式的華麗,沒有自己的特色,天南地北的家居面孔是一個模式,已經沒有什麼區別。
新時代流行文化
窺探文化 | 指的是很多人描寫和展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細節,然後其他人以閱讀或觀看這些東西為樂趣的一種文化。 |
街頭文化 | 也就是hiphop文化,Hip-Hop,中文譯名嘻哈,文化源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黑人的一種街頭說唱文化,英文中Hip意指臀部,Hop指單腳跳,Hip-Hop則是輕扭擺臀的意思。 |
視覺文化 | 新的視覺文化的最顯著特點之一是把本身非視覺性的東西視像化。正如通常所說,視覺文化研究的是現代文化和後現代文化為何如此強調視覺形式表現經驗,而並非短視地只強調視覺而排除其他一切感覺。 |
課桌文化 | 課桌文化就是學生在課桌上塗寫的內容,從60後的“毛主席語錄”到90後的“城管”,每個階段的課桌文化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特徵。課桌文化也是學生髮表個人情感和不滿的平台。 |
快餐文化 | 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積累和內在價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現象。如今社會的節奏加快,隨著網路的進一步發展,快餐文化進入了瘋狂的時代,這慢慢演變成為一種時尚,衝擊傳統文化。 |
惡搞文化 | 指的是對嚴肅主題加以解構,從而建構出喜劇或諷刺效果的胡鬧娛樂文化。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布,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手法。惡搞在當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