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科技的發達讓人們有了更快捷的方式和更多的時間與人交流,但是,那些現代的玩意兒讓人們感到更加孤單。根據加拿大媒體分析機構SYSOMOS對Twitter的研究顯示,追隨者越多,所發微博也越多,一旦追隨者人數達1000人,Twitter用戶平均每天所發微博的數量便達3至6條;如果追隨者人數超過1750人,平均每天發微博數最多可達10條。這種“直播癖”,又被認為與“社交孤獨症”密切相關。
表現
一天檢查多次電子郵件或微博,睡覺之前的最後一件事和睡醒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電子郵件或微博,和許多人一樣,都離不開那個小小的螢幕。推特、臉譜,以及其他一些社交網站簡直讓人們走火入魔,推出這些網站的目的是讓人們的生活沒那么複雜沒那么累,結果,這些網站本身成了“吸吮”人們精力和時間的最大“魔頭”。青少年每天使用這些科技產品的時間超過7小時。
心理實質
學者李銀河被多次轉載的一條微博就這樣寫道:“我之所以至今仍停留在部落格階段沒進入微博階段,是因為聽了一個朋友的話:寫部落格是為了讓人知道你的思想;寫微博是為了讓人知道你的生活。我現在還沒進化到讓人了解我生活的階段,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生活的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孤獨得厲害,一種是自我膨脹厲害。我既不孤獨也不膨脹,所以不寫微博。”
相關研究
所有這些科技產品的優勢當然是連通性,電子郵件可以讓我們在路上也能與他人交流,這等於在一天中多出了幾個小時。我們與外界的聯繫更多了,卻可能感到更孤獨,這就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圖克爾在她的新書《在一起的孤獨》中所要說明的問題。她花了15年的時間研究了數百個對象,指出這些科技產品重新定義了親密和孤獨的概念,並且對那些沉浸在虛擬情感世界中的科技產品用戶們發出警告。
專家警告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圖克爾說,現在高中生連電話都害怕打一個,小學生更是會為了電子寵物的“死”而心煩意亂。圖克爾還擔心如果自己的女兒繼續像現在這樣只是通過簡訊和自己聯繫,40年後她還能否記得自己這個母親都是問題。作為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學家,圖克爾最擔心的是這種膚淺的虛擬交流對人類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她說:“我們在遠處給別人發信息,我們明明在獨處,卻依靠這種科技產品讓自己感覺到和別人在一起。而當我們真正在一起時,卻因不善交際感到自己是孤單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