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什麼巴赫、莫扎特、歌德、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語文化精神到頭來竟然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為主體的納粹黨徒?德國文化名城魏瑪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檔案館,納粹黨徒並沒有搗毀,而是作為精神遺產加以保護和繼承。人們不禁要問,德國人文主義與納粹黨徒現象究竟是什麼關係?海德格爾、洛維特、施特勞斯提出了嘗試性的答案。黑格爾[Hegel]和尼采[Nietzsche]是兩個端點,19世紀德匡精神歷史的真正發生就在這兩個端點之間運動。但由於人們大多把黑格爾的業績看做是唯心主義體系光輝燦爛的終結,並為了合乎時宜地運用而從尼采的作品中摘取出任意的部分,所以人們必然會關注這兩個人物。當人們在尼采這裡只考慮影響,而在黑格爾那裡只考慮業績的時候,黑格爾顯得十分遙遠,而尼采則顯得非常貼近。但事實上,黑格爾的業績通過其學生們對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發揮了難以估量的作用,而自1890年以來出自尼采的無數影響,則只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才凝聚為一種德意志意識形態。與40年代的黑格爾學派相對應的,是昨日的尼采學派。編輯推薦
本書是思想史論著,關注的是思想的歷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動因卻出於現實的歷史——即我們早就聽說過的問題:為什麼巴赫、莫扎特、歌德、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語文化精神竟然到頭來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為主體的納粹黨徒?
德國文化名城魏瑪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檔案館,納粹黨徒並沒有搗毀,而是作為精神遺產加以保護和繼承。人們不禁要問,德國人文主義與納粹黨徒現象究竟是什麼關係?德語文化的歷史其實很短,18世紀後半期興起的德國人文主義據說是德國文化的真正開端,思考這一歷史關係,無異於檢審整個德意志精神的品質。
目錄
中譯本前言(劉小楓)
德文版出版者前言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部19世紀德國精神史研究
導論歌德與黑格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