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

《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

多梅尼克·洛蘇爾多在《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中卻有力地表明,黑格爾展示了現代自由諸多複雜而獨特的維度,只有理解了它們,才能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現代人的自由。本書將證明,黑格爾的理論恰恰是現代人的自由的真正堅定的捍衛者。

基本信息

簡介

《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

《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內容講述:黑格爾極權主義——至少是保守主義——的形象由來已久。“個體自由”是現代自由的一個基本規定。但是,單純的個體自由原則實際上是對“叢林法則”的承認,在此原則之下,社會演化的結果只會是兩極分化和大規模的貧困。這種情況危及到個體自由概念本身,如果這裡的個體是指所有個體,指每一個個體的話。我們不要忘記,“個體平等”也是現代自由的一個基本規定,普遍的人的概念正是黑格爾一再讚頌的現代的偉大歷史性成就。

編輯推薦

《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將證明,黑格爾理論恰恰是現代人的自由的真正堅定的捍衛者。全書將從“一個自由主義的、隱秘的黑格爾?”、“黑格爾、馬克思和自由主義傳統”、“現代性的合法性和矛盾”、“西方世界、自由主義和對黑格爾思想的解釋”這四個方面進行系統的闡述。
多梅尼克·洛蘇爾是當代最了不起的黑格爾研究權威之一,他的這部著作必須被知曉於世界。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
現代社會是一個大規模異質人群聚居的社會,是一個複雜社會。黑格爾所反思的正是這個複雜的社會:如何讓所有的社會階層,如何讓每一個人的自由都能夠得到現實的實現?自由概念與平等概念之間有著怎樣微妙的張力?

作者簡介

作者:(義大利)洛蘇爾多 譯者:丁三東
多梅尼克·洛蘇爾多,國際著名的黑格爾研究專家。義大利烏爾比諾大學哲學教授、國際黑格爾——馬克思辯證思想學會主席。撰有多部學術著作,除本書外,譯為英文的還有《海德格爾與戰爭意識形態:社群、死亡與西方》。

譯者簡介:
丁三東,哲學博士,現任教於四川大學哲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觀念論和實踐哲學。

目錄

黑格爾原始資料縮略語
義大利文版序言
第一編一個自由主義的、隱秘的黑格爾?
第一章探尋“本真的”黑格爾
1.審查與自我審查
2.語言上的自我審查和理論上的妥協
3.私人的維度和哲學的維度
4.黑格爾……一個共濟會員?
5.秘傳的歷史和公開的歷史
6.哲學上的證據和政治上的“事實”
7.一個詮釋性的“誤解”還是一個真實的矛盾?
第二章法哲學:轉折點還是延續
1.理性和現實
2.君主的權力
3.一個轉折、兩個轉折、還是根本沒有任何轉折?
第二編黑格爾、馬克思和自由主義傳統
第三章契約論與現代國家
1.反契約論=反自由主義?
2.契約論與自然法學說
3.自由主義的反契約論
4.對自然的歌頌和反動意識形態
5.黑格爾與封建的、原始資本主義的契約論
6.契約論與現代社會
第四章保守派還是自由主義者?一個虛假的兩難選擇
1.鮑比奧的兩難選擇
2.權威和自由
3.國家和個體
4.反抗權
5.極端需要的權利和個體的權利
6.形式自由和實質自由
7.解釋的範疇和意識形態的預設
第五章黑格爾和自由主義傳統:對歷史的兩種對立的解釋
1.黑格爾和革命
2.革命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
3.自由主義傳統中的革命
4.貴族和平民
5.君主制和共和制
6.對權貴的壓制和向自由的進發
7.反英和親英
8.黑格爾、英國和自由主義傳統
9.平等和自由
第六章知識分子、財產和社會問題
1.理論的範疇和直接的政治選擇
2.個體和制度
3.制度和社會問題
4.勞動和閒適
5.知識分子和有產者
6.財產和政治代表
7.知識分子和技工
8.一個實用主義的、平民化的黑格爾?
9.社會問題和工業社會
第三編現代性的合法性和矛盾
第七章法權、暴力和不法
1.戰爭與所有權:黑格爾和洛克
2.從必需的權利到極端需要的權利
3.現代經濟發展的矛盾
4.不法與自衛:洛克、費希特和黑格爾
5.“否定判斷”、“否定無限判斷”和“造反”
6.不法、舊制度和現代性
7.快要餓死的人和奴隸
8.必需的權利、反抗權、不法
9.法與道德和極端需要的衝突
10.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八章“市場”和“閒暇”:盧梭、黑格爾與自由主義傳統
1.古代在法國和德國的形象
2.憤世嫉俗者、僧侶、教友派、再洗禮教徒和無褲黨
3.盧梭、“窮人的怨恨”和雅各賓主義
4.盧梭和黑格爾那裡的政治學與經濟學
5.社會問題和稅收
6.國家、契約和股份公司
7.基督教、人權和公民共同體
8.自由主義傳統和盧梭與黑格爾的批評
9.對個體的捍衛和對自由主義的批評
第九章學校教育、勞動分工和現代人的自由
1.學校教育、國家和法國大革命
2.義務教育和良知的自由
3.學校教育、國家、教會和家庭
4.兒童的權利
5.學校教育、穩固和社會的流動性
6.職業和勞動分工
7.勞動分工和現代性的平庸:謝林、叔本華和尼采
第十章道德張力和政治優先性
1.現代世界和道德英雄的缺失
2.道德-宗教規則中的不確定性和自戀
3.現代世界和對道德領域的限制
4.黑格爾和康德
5.黑格爾、施萊爾馬赫和自由主義傳統
6.黑格爾、伯克和新亞里士多德派保守主義
7.黑格爾、亞里士多德和對唯我論式逃避的拒斥
8.法國大革命和對倫理實體的讚美
9.道德、倫理實體和現代自由
10.黑格爾的倫理模式和當代的現實
第十一章現代的合法性和現實的合理性
1.“古今之爭”,……以及德國古典時期的古今之爭
2.對現代性的拒斥、對英雄的崇拜和反對黑格爾的爭論
3.康德、克萊斯特、叔本華和尼采
4.現代性和自由主義傳統的不安
5.平庸、國家主義和現代的標準化
6.現實的合理性和對現代性的批評
第四編西方世界、自由主義和對黑格爾思想的解釋
第十二章第二次三十年戰爭與對德國的“哲學討伐”
1.德國人、“哥特人”、“匈奴人”和“汪達爾人”
2.極度的西方淨化
3.對自由主義的西方世界的改造
4.一個想像的西方世界、一個想像的德國
5.黑格爾面對西方裁判所
6.伊爾廷和對黑格爾自由主義的平反
7.盧卡奇和國家定式的負擔
第十三章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法國大革命與德國古典哲學
1.普遍性(Allgemeinheit)和平等(égalité)
2.德國保守主義的英國起源
3.有所選擇的親英
4.追溯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法西斯意識形態的起源
5.超越國家定式
6.伯克和歐洲自由主義的歷史
7.伯克思想學派和德國古典哲學
8.黑格爾和法國大革命的遺產
9.自由的衝突

相關評論

義大利哲學家洛蘇多爾的《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也是一部為黑格爾辯誣的著作,但與上述那類實質要把黑格爾收編為自由主義者的辯誣著作完全不同,它不是要把黑格爾納入自由主義的麾下,反而明確指出:“黑格爾的立場不是非常自由主義的;實際上,它根本不是自由主義的。黑格爾對自由主義的反對是很明確的。”雖然它用大量無可懷疑的材料,雄辯地證明了黑格爾在許多方面比自由主義者還要自由主義。例如,黑格爾看到,沒有教育,一個人就注定會貧窮,學校教育是提升社會地位的工具。任何人不能剝奪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哪怕是他們的父母。但在當時,他觀察到:“在英國,六歲大的兒童就被用來清掃狹窄的煙囪;在英國的工業城市,少年兒童被迫工作,只有在星期天才給他們教育。”在這種情況下,他要求“國家有絕對的義務去確保兒童接受教育”。可是,在自由主義者,如威廉·馮·洪堡看來,國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出面干預以保證公民的福利。而孟德維爾則乾脆認為,教育的擴展對社會沒好處,“上學和工作比起來是懶散,孩子們在這種容易的生活中不能適應”。“社會穩固”需要“勞苦大眾”保持“對於他們的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東西的無知”。
雖然黑格爾在很多地方與自由主義有分歧,但這決不等於他是自由主義鼓吹的種種價值和原則的反對者;相反,他通過把這些價值和原則放在具體的社會歷史語境下來考察,站在平民的立場上來考察,比自由主義者更徹底地堅持和捍衛了這些原則。正因為如此,他反對契約論,卻不是支持絕對權力而壓制個人;相反,他公開說,在他的體系發展中,首先是“個人自由”。在《法哲學》中,他明確表示:“那些構成我獨特人格和我的自我意識的普遍本質的福利,或者更確切地說,實體性的規定,因而是不可剝奪的,而我對它們的權利也永遠不會消失。這些規定包括:我的整個人格、我的普遍意志自由、倫理和宗教。”而洛克卻承認西印度群島上的種植園主和卡羅萊納的奴隸主們不受國家任何制約的絕對權力,他呼籲僱主對雇員建立一種父母式的權威。其實,黑格爾與自由主義者的分歧不在要不要個人權利,而在什麼樣的個人權利和誰的個人權利,洛蘇爾多對此有精闢論述:“根據自由主義思想學派,個人是反對政治干預他不可侵犯的私人領域的所有者。相反,黑格爾頭腦里想著的是平民,或潛在的平民,這些人贊成在經濟領域的政治干預,以保障他們的生計。對前者來說,要捍衛的是資產階級的獨立性,或者是貴族和資產階級的獨特性;而對後者來說,要捍衛的乃是平民的獨特性,或潛在的平民的獨特性。前者所攻擊的抽象的普遍性乃是指國家,可能成為無產者的工具的政治力量;而後者所攻擊的抽象的普遍性則是指認可現存所有權關係的市場規律。”(第104頁)以眼下這場金融危機為例,很顯然,麥道夫之流會認為國家監管是對他們權利的侵犯;而升斗小民恐怕會覺得那是對自己權利的保護。抽象談論個人權利能有多大意義?
慣於用抽象晦澀的哲學語言談問題的黑格爾,最大的特點就是從不抽象談論他所主張和堅持的原則。在對待諸如個人權利、自由、國家、革命、權力、暴力、法權、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等近代政治的所有重大問題上,他都堅持了這個方法論原則,這也使得他遭到許多頭腦簡單的人的誤解;但他思想的價值和劃時代的深遠意義,也正在於此。洛蘇爾多在為黑格爾辯誣的過程中,用大量翔實的資料,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人們對黑格爾思想的誤解,更多不是由於缺乏理解能力,由於黑格爾的思想過於晦澀、過於複雜;而是由於其意識形態的立場,由於現代性造成的學術意識形態化,也由於西方一部分人對德國文化的偏見。洛蘇爾多的這部著作對黑格爾在西方被妖魔化的深層原因有系統的揭示,旁徵博引,令人信服。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英德知識分子就相互醜化,彼此抹黑。德國人是貶低對方的文化;而英國人則給對方在政治上上綱,霍布豪斯認為黑格爾思想是一次大戰悲劇的源頭。英國文化代表自由,而德國文化則是奴役的文化。更奇怪的是,英國人認為他們才是西方,而德國人只不過是匈奴人和汪達爾人的後裔。後來在我國也比較流行的英美與德法之爭的說法,只不過是上述劃分的一個擴大。哈耶克雖然不是英國人,可他公然認為只有盎格魯-薩克遜傳統才算西方,德國和法國的傳統都不能算。今天,甚至連不少德國人都接受這樣的說法,如哈貝馬斯就認為黑格爾哲學與“西方精神相異”,儘管他自己從中獲益不少。而“西方”,誰都知道,在一個意識形態的時代,早就不是一個地域概念,而是一個政治概念,即意味自由民主。在這種情況下,誠如洛蘇爾多所言:“西方世界這個範疇起著一個致命武器的作用……這個範疇使得對作為整體的德國文化和哲學的指控得以可能”(第354頁),更不用說對某一個哲學家,如黑格爾了。
可是,這種西方與反西方,或者英美與德法之爭,在思想史上是很難站得住腳的,英美德法思想互相影響,是西方思想發展史的基本事實,也應該是讀書人的常識。被自由主義者猛批的德國保守主義反動思想,並非本土的產物,而是有賴伯克的影響。曼海姆很早指出過這一點,而洛蘇爾多在《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中又用充分的原始材料揭示了這一點。被自由主義者不遺餘力批判攻擊的德國專制、保守、反動思想,並非德國純種土產,而是源自英倫三島。
然而,意識形態的鬥爭需要的不是事實,而是想像。人們在想像一個光輝燦爛的西方世界的同時,也想像了一個整個歷史都深受對權力和暴力的崇拜之害,深受對既成事實的合法化之害的黑暗的德國,而黑格爾,正好可以用作這個黑暗國家的精神代表。
但黑格爾被挑選為專制的、反西方的德國的精神代表,除了他哲學本身的原因外,還有兩個原因,這就是:(1)他是霍布豪斯所抨擊的哥特人之一;(2)人們把他和馬列主義和布爾什維克主義联系在一起。妖魔化黑格爾,可收一箭雙鵰之效。但光是這兩個原因,還不足以構成對黑格爾的指控。只有對西方過度美化,才能對黑格爾指出指控。但這樣的指控已經被意識形態把持和改造了,用洛蘇爾多的話說,它們都“類似幻影”。事實證明,迄今為止人們對黑格爾的政治指控,很少有站得住腳的。反而是那些所謂的自由主義者,有的實際並不那么自由主義,《黑格爾與現代人的自由》給了我們很多這方面的例子。所以,當人們以那些人(自由主義的代表作家)為尺度來為黑格爾翻案時,實際上是抹殺了黑格爾對人類自由理論的偉大貢獻。
在為黑格爾做了極為有力的辯護、澄清和闡發後,洛蘇爾多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自黑格爾以來,關於自由的話語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成問題……唯一可以替代此複雜性和不確定性的,就是一個相當陳腐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史,從法國大革命以來,這種歷史就一直困擾著當代世界。”(第401頁)此言極是。自由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通過我們這代人非常熟悉的路線站隊的方式來解決。批判自由主義不等於反對自由,主張奴役。主義的標籤往往會歪曲和篡改事實,而不是弄清事實。把“自由”當口號和武器來使用,而不願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就只有將某種陳腐的意識形態奉為絕對真理。但這種心態本身已不是自由的心態,而是專制的心態了。多少罪惡不正是在此種心態下,假自由之名行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