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烏龜“收養”小河馬說起

這隻小河馬名叫“歐文”,還不到一歲,體重300公斤。 以河馬與烏龜為例,它們之間形成的感情紐帶的確非同尋常。

最近,一隻老烏龜和一隻小河馬成為各國媒體爭相報導的“明星”,說起來簡直不可思議:在印度洋大海嘯中成為孤兒的河馬竟然被一隻烏龜收養!究竟是什麼讓它們走到了一起呢?

小河馬遇到老烏龜

這隻小河馬名叫“歐文”,還不到一歲,體重300公斤。在去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大海嘯中,它從薩巴基河中被巨大的洪水衝到了印度洋里,最後又被衝上了岸。肯亞野生動植物保護人員發現了它,並將它送到蒙巴薩港一家動物保護機構。在那兒,“歐文”竟然把一隻體型龐大的百年雄海龜當成了自己的親人;而那隻老烏龜也樂於認下這個“兒子”。

肯亞拉法基公園負責人、生態學家卡胡姆布教授道:“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它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如今它們朝夕相處,形影不離,一起游泳,一起吃東西,一起睡覺。”小河馬似乎把這隻烏龜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如果有人試圖接近老烏龜,小河馬就會立即變得警覺起來,就像保護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對冒犯者顯示出它的強烈不滿。

小河馬與老烏龜組成了一個特殊家庭,小河馬對老烏龜如此依賴,難道小河馬經歷了海嘯並失去媽媽以後,它的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創傷,需要一個“替身媽媽”或“替身爸爸”來照顧自己嗎?河馬屬於社會性動物,小河馬至少需要和媽媽一起生活4年的時間。小河馬“歐文”現在還很小,失去了親生母親後,有著對母愛的強烈願望,這都容易理解。問題是,河馬與龜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動物,它們究竟是出於什麼原因將異類認作親人的呢?

非同尋常的感情紐帶

動物王國中有沒有真摯的“愛情”或“友誼”?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有時候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確實出現離奇的“認親”現象。

以河馬與烏龜為例,它們之間形成的感情紐帶的確非同尋常。一些研究人員指出,這隻剛滿周歲的小河馬在海嘯中與同伴離散,當時它已脫水,被帶到了蒙巴薩的動物保護區接受治療。在那兒,它遇見了“莫茲”——一隻百年的老烏龜。實際上,除了膚色均為單調的暗灰色外,它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之處。

在它們相處之初,莫茲對這位年輕的新來客不斷發出“嘶嘶”之聲,懷有很大的敵意。但沒多久,這隻烏龜就與這個小河馬同吃同睡了。雖然莫茲是只雄龜,但它像母親那樣對小河馬愛護有加。同樣,小河馬也像自己父母老牛舐犢般地舔自己一樣舔這隻老烏龜的臉部,老烏龜走到哪兒,它就跟到哪兒。

飢不擇食與異類共處

這種動物間離奇的關係形成之動因何在?美國康納爾大學獸醫學院的凱薩琳·霍普特說:“在這個事例中,頗有一種飢不擇食的味道。群居的動物似乎變得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一種依戀情結,不管它是一個人還是另一種動物。當它們感到恐懼時,這種情況就很可能發生。”

由於它們的活動範圍都被限制在了保護區的範圍內,所以這種情況也是促使它們走到一起的一個因素。套用動物行為學家珀蒂說:“當我們注意保護區和動物園中的動物時,我們會發現,動物們並不是常有機會和它們的同類待在一起。如果你注意到了這一點,就會意識到為什麼動物的行為是如此多變了。”

動物行為學家將動物配對的關鍵時期形容為“印刻期”。在這段時期內,兩種動物形成的這種固定關係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將持續存在。正是由於這種關係紐帶,雛鴨才會排成一隊跟在母親的身後;也是這種關係促使一隻雄麻雀保護它的配偶以及一頭灰熊媽媽拚死保護它的孩子。

動物之間的這種關係紐帶形成的關鍵時期一般是在幼獸出生時或在交配期的初始階段。有時候這種關係建立的條件非常出人意料,哪兩種動物會結成一對也常在人們的意料之外。

相依為命並不少見

至今生物學家仍對2002年發生在肯亞山布魯國家公園內的一頭母獅的行為百思不得其解。這頭已完全成年的兇猛的食肉動物接連收養了5隻小非洲羚羊。非洲羚羊通常會成為獅子口中的美餐,然而這頭行為異常的母獅竟然成了它們的保護者,這的確令人匪夷所思。每當它收養一隻小非洲羚羊後,這頭母獅就會承擔起保護它的責任,睡在它身旁,並保護它免受其他獅子的攻擊。

由於這頭母獅寸步不離地守護它的“孩子”不能“外出”獵食,所以它因缺乏營養而導致其日漸消瘦。但是,一天夜裡,當它收養的一隻羚羊自然死亡後,它的自然本能顯露出來:由於飢餓,它吃掉了死去的那隻羚羊。一些野生動物專家試圖對這頭母獅的異常行為作出解釋,稱或許這頭母獅不能生育幼獅,所以它的母親情結使它扮起了母親的角色。而另一些人認為這頭母獅患有精神障礙。

生物學家巴艾斯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某種偶然性。他說:“印刻銘記不僅僅當幼崽依戀父母時才會發生,當母親依戀幼崽時這種現象同樣也會發生。或許正巧在這個關鍵時期母獅遇見了一隻小非洲羚羊。”巴艾斯還提到了一隻麻雀餵養一條大金魚的事。這條金魚常會游到它所生活的水塘邊張開嘴,這個時候,那隻麻雀就會把它這天捕到的獵物放到金魚的嘴裡。他說:“對金魚來說,這真是一次幸福的巧合。”

有時幸福的巧遇還會促成一段離奇的“浪漫史”。1986年,數千英國人趕到舒茲伯利去觀察一頭海弗奶牛與一隻雄性大駝鹿的幽會。在76天的時間裡,駝鹿從未離開過奶牛的身邊,人們常常看到它們倆深情地用鼻子互相親吻。

一些人或許將這種配對視作驚世駭俗的浪漫史,就像羅密歐和朱麗葉或溫莎公爵和其夫人。但巴艾斯說:“從生物學角度來講,這種行為是受一種動物行為機制的支配,這種行為機制會促使動物互相照顧。” (楊孝文 任秋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