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谷
底出版社: 中國經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1月1日
平裝: 201頁
ISBN: 9787513610407
內容簡介
行銷策略決定市場格局,《從問題到方法:現代企業最佳行銷策略18法》以研讀歐美日等已開發國家的市場業態和品牌興衰為主要線索,總結出了18條市場行銷策略,這18法堪比品牌行銷的“孫子兵法”,它是撼動市場競爭格局的槓桿。
中國企業從代工企業、忽視品牌到主打品牌、重視品牌的長期效能,是中國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面對洋品牌在國人眼中的高質量、高品質的思維定式,如何撼動、挑戰歐美日的品牌地位,成為中國民族品牌發展的關鍵。《從問題到方法:現代企業最佳行銷策略18法》一定可以給您一個很好的借鑑。
編輯推薦
《從問題到方法:現代企業最佳行銷策略18法》行銷就是一場戰爭,我們如何才能打贏?
跨國公司高級行銷經理多年的行銷經驗,蘋果、通用、可口可樂、英特爾、西門子、宜家、強生等數十家國際知名企業的成功行銷案例,堪比品牌行銷“孫子兵法”的18種行銷智慧與行銷策略,幫助廣大企業老闆和行銷人員打贏行銷戰,撼動市場競爭格局。
作者簡介
谷地,市場開發與行銷體系建設專家,多年市場行銷策劃實戰經驗,對現代企業品牌行銷策略運用有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操作理論體系。曾任某跨國公司高級行銷經理,現任北京漢文行銷機構高級講師。
目錄
序言/1
上篇:理念篇
第一章 市場領先策略
最容易做的是第一/3
搶先進入/5
市場領先比技術領先更重要/6
不能做第一,就做唯一/8
另類也可以成為第一/9
Lee牌牛仔服:需求創造的藝術/12
第二章 觀念競爭策略
打破優質產品的迷思/14
市場行銷不是產品之爭,而是觀念之爭/16
世上最難改變的是人的觀念/17
與消費者的觀念競爭/19
可口可樂公司“新可樂”的失敗/20
第三章 概念聚焦行銷策略
廣告大師/24
獨特性是成功的關鍵/26
激發你的USP創意/27
不容忽視的行銷起點/29
一個好名字本身就是一個好廣告/30
聯邦快遞——“隔夜送達”的首創者/32
第四章 文化行銷策略
文化行銷的新銳器/34
企業文化行銷的功能/36
文化促銷魅力四射/37
鑄造企業文化行銷力/39
文化定位:凸顯企業個性與品位/40
“創意英國”的文化行銷/42
第五章 價值創造行銷策略
市場競爭是價值競爭,而非價格競爭/45
消費者遵循的原則就是價值最大化/47
價值必須得到消費者的認可/50
創造價值的門路/51
孟山都的創造價值競爭策略/53
第六章 坦誠相見行銷策略
誠實是最好的策略/56
莫等媒體來“扒糞”/58
名不副實的代價/60
將缺點轉化成優點/62
摩托羅拉:告訴人們真相/63
第七章 適度宣傳行銷策略
廣告未必能提高銷售業績/65
廣告效果=創意×投入/67
花最少的錢做最優的廣告/69
讓廣告效果倍增的媒介策略/70
口碑宣傳:零號媒介魅力所在/71
西門子:借消費者的口頭宣傳做廣告/74
第八章 體驗行銷策略
悄然而至的體驗經濟時代/77
體驗行銷:激情演繹行銷新概念/79
……
下篇:經營篇
文摘
當康柏不再苛求完美品質之時,當年銷售額驟升到41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而當年第四季度的經營支出占銷售額的百分比卻從25.7%下降到次年同期的16.4%。
同樣的例子也發生在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身上。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數字設備公司投巨資開發的64位RISC晶片Alpha,雖然技術上先進,市場反應卻十分冷淡,數年後這個曾經位居全球第二的計算機巨頭被康柏收購。
由此可見,一味追求技術領先,在使品質盡善盡美上投資,不見得是上策。企業應該在兩方面之間尋求最佳平衡,一邊是顧客的需求和願望。另一邊是公司現有的資源、生產能力及維持品質標準所需的成本。
這些企業的失足告訴我們,技術領先是靠不住的。成功的行銷管理者應該懂得,技術是需要資金支持的,如果企業的市場份額不能夠維持技術領先所需的資金,那么就不要冒險承諾技術領先。相反,如果企業能夠始終做到市場領先的話,那么就可以利用長期積累下來的資金進行技術研發,保障產品的質量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當然,強調市場領先並不是否定技術的重要性。事實上,技術上的領先往往有助於企業維持市場領先的地位。聰明的企業雖然一心追求市場領先,但也十分關注技術。在這方面,太陽公司(Sun)的做法值得仿效。
五年前聽到的關於Sun的故事幾乎全是技術方面的,而現在Sun則是一個十分重視市場的公司。Sun公司所奉行的“Time to Market”的經營法則,其實就是一種市場眼光。既然市場的遊戲規則變成了“快魚吃慢魚”,那么一切的經營方式也必須隨之而改變,“從工程驅動轉向服務驅動”正是對當前市場條件的一種適應。由此看來,Sun運用起“市場領先”的法則來一點都不含糊。
有人形容Sun的現任CEO麥克尼里像一位足球教練員觀看足球比賽一樣,關注著商業發展的動態。他常常自問:“競賽的計畫是什麼?第一季度我們怎樣做?如果出了問題,我們採取什麼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