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小教師大有作為。”這是溫家寶總理對廣大教師和免費師範生說的話。古今中外,從中國小講壇成長起來許多燭照千秋的傑出人物,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鄧穎超,科學家錢偉長,文學家魯迅,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曾在三尺講台留下自己的身影。中國小教學經歷能夠成為奮發求索、拼搏進取的動力源泉;中國小講壇能夠為有志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廣闊舞台。教中國小也能出大師,平凡的崗位成就不平幾的人生!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政治家與軍事家
毛澤東: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3
鄧穎超:要我選擇職業,我還是要當教師/16
張瀾:以義持己,以仁愛群/27
黃炎培:塑造愛國樂業的“中華牌”/37
徐向前:一生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46
譚政:從“教書匠”到“開國將”/54
第二章 文學家與藝術家
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65
老舍:攥起“毛筆”,不忘“粉筆”/76
朱自清:只問耕耘莫問年/86
李叔同:用六年演繹世紀師魂/96
豐子愷:真純溫厚的“美育先驅”/109
第三章 史學家與哲學家
潘梓年: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踐行者/121
梁漱溟:儒者為師/128
范文瀾:抗戰講習班“班長”的三重身份/140
胡適:“國人導師”和新教育的“助產士”/149
錢穆:從國小教師到國學大師/164
陳垣:芬芳桃李人間盛,慰我平生種樹心/175
第四章 科學家
錢偉長:有遠見的教師成就有遠見的學生/187
吳有訓:真正的好學生不是教成的/199
鄧稼先:有方向的人生/210
吳文俊:數學家的紅燭情/218
第五章 教育家
蔡元培:為中國現代教育奠基/227
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238
張伯苓:將一生與“南開”相連/248
葉聖陶:永遠的“國小老師”/257
林礪儒:“全人格”教育的先行者/267
霍懋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276
後記/285
部分書摘
從中國小講壇成長起來的傑出人物最新章節試讀:但學會也要有所依託,梁漱溟提議先成立中學部,學會中人為中學教員,也將是未來辦大學的同志。他們所擔負的課時會少一些,以求自身有餘裕深造自得,教員數量會多一些,以共同分擔教學工作,同時也會吸收一些全不擔任教職的人士同修共進。梁漱溟還在曹州開設重華書院,以使教員在教育青年之外,能夠自勉於學。三年後,曹州中學試辦高中部,為梁漱溟實現其構想提供了機緣。梁漱溟在曹州辦中學著眼於為成立大學作準備,所以他特彆強調師生要形成一個朋友團體。他認為:“辦教育就應當是與青年為友之意。”其一是說幫助青年人走路;其二不單是在知識技能方面領青年往前走,更指一個人的全部生活。梁漱溟認為:“教育應當是著眼一個人的全生活而領著他去走人生大路,於身體的活潑,心理的活潑兩點,實為根本重要;至於知識的講習,原自重要,然固後於此。”而且,即使是教知識技能以幫助青年走路,也要就著每個學生的性情、品質進行引導。老師要對學生有真正切實的了解,而且要了解到方方面面,包括“體質、資稟、性格、脾氣、以前的習慣、家庭的環境,乃至他心中此刻的問題思想”,這就需要不拘於師生身份這一層關係而成為極親近的朋友。青年學生或墮落不要強,或自知要強而因為人生問題而陷於苦悶,梁漱溟希望通過辦學與他們為友,使墮落的精神奮勉起來,使煩悶的心情獲得指點而變得有興致。梁漱溟將學校看做一個交友的團體,由此,教學相長在他這裡增加了新的含義,即辦學一面是與青年為友,另一面也是自己求友,梁漱溟坦誠地說:“學生社會固常不出墮落煩悶兩邊,便是我們個人何嘗能免於此?”“我們辦學實是感於親師取友的必要,而想聚攏一班朋友同處共學,不獨造就學生,還要自己造就自己。”不管對於老師還是學生,“人生始終是有所未盡而向前走的,即始終是有賴師友指點幫助的”,所以就要不滯於師生身份的限制,“學校的校長和教職員原應當是一班同氣類的,彼此互相取益的私交近友,而不應當只是一種官樣職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