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遵明

徐遵明

徐遵明(475~529),字子判,華陰(今陝西渭南)人。北魏儒家學者,經學家,南北朝時期"北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徐遵明從小好學,從十七歲開始,四處求學。曾在上黨師事屯留王聰,受《毛詩》、《尚書》、《禮記》,又曾師從燕趙張吾貴、范陽孫買德、平原唐遷等學經。終身未仕,開門授徒二十餘年,門生眾多。

基本信息

簡介

徐遵明(475年~529年),字子判,華陰(今陝西渭南)人。北魏儒家學者,經學家,南北朝時期"北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徐遵明從小好學,從十七歲開始,四處求學。曾在上黨師事屯留王聰,受《毛詩》、《尚書》、《禮記》,又曾師從燕趙張吾貴、范陽孫買德、平原唐遷等學經。終身未仕,開門授徒二十餘年,門生眾多。元顥入洛陽時,與任城太守李湛欲舉義兵抵抗,為亂兵所害。

生平

徐遵明,身長八尺,幼孤好學。年十七,隨鄉人毛靈和等詣山東求學。至上黨,乃師屯留王聰,受《毛詩》、《尚書》、《禮記》。一年,便辭聰詣燕趙,師事張吾貴。吾貴徒甚盛,遵明伏膺數月,乃私謂其友人曰:“張生名高而義無檢格,凡所講說,不愜吾心,請更從師。”遂與平原田猛略就範陽孫買德受業。一年,復欲去之。猛略謂遵明曰:“君年少從師,每不終業,千里負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終恐無成。”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師所在。”猛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於此。”乃詣平原唐遷,納之,居於蠶舍。讀《孝經》、《論語》、《毛詩》、《尚書》、《三禮》,不出門院,凡經六年,時彈箏吹笛以自娛慰。又知陽平館陶趙世業家有服氏春秋,是晉世永嘉舊本,遵明乃往讀之。復經數載,因手撰《春秋義章》,為三十卷。是後教授,門徒蓋寡,久之乃盛。遵明每臨講坐,必持經執疏,然後敷陳,其學徒至今浸以成俗。遵明講學於外二十餘年,海內莫不宗仰。頗好聚斂,有損儒者之風。後廣平王懷聞而征焉。至而尋退,不好京輦。孝昌末,南渡河,客於任城。以兗州有舊,因徒居焉。永安初,東道大使元羅表薦之,竟無禮辟。二年,元顥入洛,任城太守李湛將舉義兵,遵明同其事。夜至民間,為亂兵所害,時年五十五。

徐遵明墓 徐遵明墓

永熙二年,遵明弟子通直散騎常侍李業興表曰:“臣聞行道樹德,非求利於當年;服義履仁,豈邀恩於沒世。但天爵所存,果致式閭之禮;民望攸屬,終有祠墓之榮。伏見故處士兗州徐遵明生在衡泌,弗因世族之基;長於原野,匪乘雕鏤之地。而託心淵曠,置情恬雅,處靜無悶,居約不憂。故能垂簾自精,下帷獨得,鑽經緯之微言,研聖賢之妙旨。莫不入其門戶,踐其堂奧,信以稱大儒于海內,擅明師於日下矣。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類,延首慕德,跂踵依風。每精廬暫辟,杖策不遠千里;束修受業,編錄將逾萬人。固已企盛烈於西河,擬高蹤於北海。若慕奇好士,愛客尊賢,罷吏游梁,紛而成列。遵明以碩德重名,首蒙禮命,曳裾雅步,眷同置體。黃門李郁具所知明,方申薦奏之恩,處心守壑之志,潛居樂道,遂往不歸。故北海王入洛之初,率土風靡,遵明確然守志,忠潔不渝,遂與太守李湛將誅叛逆。時有邂逅,受斃兇險。至誠高節,堙沒無聞,朝野人士,相與嗟悼。伏惟陛下遠應龍序,俯執天衷,每端聽而忘昃,常坐思而候曉。雖微功小善,片言一行,莫不衣裳加室,玉帛在門。況遵明冠蓋一時,師表當世,溘焉冥沒,旌紀寂寥。逝者長辭,無論榮價,文明敘物,敦厲斯在。臣託跡諸生,親承顧眄,惟伏膺之義,感在三之重,是以越分陳愚,上喧幄座。特乞加以顯謚,追以好爵,仰申朝廷尚德之風,下示學徒稽古之利。若宸鑒昭回,曲垂矜采,則荒墳千載,式貴生平。”卒無贈謚。

成就

徐遵明博通《孝經》、《論語》、《毛詩》、《尚書》、《三禮》諸經,為學守東漢鄭玄之學,傳鄭玄注《周易》、 《尚書》和《三禮》。又曾得西晉舊本服虔注《春秋》,研究數年,撰成《春秋義章》三十卷,已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