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徐舜英生於華僑家庭,早年畢業於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抗日戰爭中,她在香港認識宋慶齡並參加了“保衛中國大同盟”。抗戰勝利後,她參加民革,以特殊身份創辦香港培僑中學並任副校長,為創立新中國做了許多工作。1980年,海外和港澳很多親友、學生回來看望徐舜英,大家不約而同地都力勸年已66歲、且孤身一人的徐舜英,請她出國或到香港定居,安享晚年。徐舜英卻說:“我已歲月無多,現在有機會做事,怎能離得開。”徐舜英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引進外資,重建文史研究,開展“三胞”聯誼工作,完成了為廣州引進第一批、數百輛合作經營出租小汽車的“三資”項目。
人物事跡
1981年11月,徐舜英等17位老人組建起“無經費、無編制、無辦公場所”的民間福利團體——嶺海頤老會。徐舜英無償騰出自己在廣州市人民公園前的居所,作籌建頤老會大廈辦公用。為選好大廈用址,她實地勘察了100多個地方;為籌措建設資金,她和同仁們組織義演,組織書畫家義賣,還四處奔波說服企業家和熱心人士捐款、捐器材。1984年,培僑中學建校38周年紀念期間,適逢徐舜英70大壽,參加學校慶典的千餘名學生,集資要為老校長賀喜。徐舜英說:“你們有孝心,我就是食白粥也開心。請大家把這些錢留給頤老會建大廈用。好嗎。”學生們向老校長深深鞠躬,當即籌款30多萬元。1987年11月,經過5年努力,在廣州市政協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座面積4100平方米的嶺海大廈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大廈設有老人公寓、老人餐廳、保健室、俱樂部等。隨後,徐舜英又開始籌建全國第一家專事臨終服務的“老人護理樓”。
徐舜英參加了創辦嶺海老人大學。該校於1983年3月正式開學,課程設有古典文學、國畫、書法、保健、花卉、美食等,還附設開辦了青少年書畫班。學校教師由各大專院校富有教學經驗的教授、專家擔任;學員主要是社會各行各業的離、退休老人。在致力老齡事業的同時,徐舜英不忘對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培養。1979年春天,徐舜英與廣州市政協外文翻譯組的廖奉靈、張瑞權等7位平均年齡74歲的老人,為了讓年輕人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同時也為了解決當時對外開放急需外語人才的矛盾,她們自籌資金辦起了市政協業餘外語學校。徐舜英任副校長,她每天晚上都到學校“巡航”。到1985年,該校畢業學員有數百人被廣州各大賓館、外國駐穗機構聘用,還有不少人出國留4學或考取碩士、博士學位。1984年10月5日的《光明日報》在頭版刊登了“七老辦學”的詳細報導,並配發了社論。
徐舜英參加創辦了“廣東省兒童福利會”,並任副會長。其間,她還辦起了一所“弱智弱能兒童學校”、100多個圖書館、4萬多個流動圖書箱,她率先開辦了“母親學校”。她將廣東省的兒童福利事業辦得卓有成效,處於全國領先行列。徐舜英一向自奉儉約,衣著樸素,居室簡潔,所募集的數百萬元,從未私用一分一毫,連朋友專送給她的一輛轎車,也交給了頤老會使用。徐舜英的人格魅力影響著周圍的人。她身邊的工作人員梁少華常把海外朋友獎勵給她的紅包捐給頤老會;一次,有位歸國老華僑被養子侵吞了財產,痛不欲生,徐舜英和頤老會的同事們挺身而出,通過法庭為老人爭回了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