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統雄

徐統雄

徐統雄〔1886—1947),名港宜,字洞雲,大埔縣三河壩匯城村人。結識孫中山後,交情篤厚,成為忘年之交,孫中山認為"洞雲" 有遁世絕俗的意味,遂改名為統雄。徐統雄天資聰穎,幼讀私塾,因家貧,未及讀完國小便南渡星洲,在父親和他人合夥的商店內當小夥計,後來與人合夥經商。不久,即獨立經營,發展為"富華"、"強華"、"國華"等7間商店,成為海外頗有名氣的富商之一。民國二十四年(1935),徐統雄復出任四川禁菸督察處處長。民國二十六年(1937)又調任上海分處處長。徐統雄為官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生活儉樸,先人後己。

人物簡介

徐統〔1886—1947),名港宜,字洞雲,大埔縣三河壩匯城村人。結識孫中山後,交情篤厚,成為忘年之交,孫中山認為"洞雲" 有遁世絕俗的意味,遂改名為統雄。
徐統雄智慧過人,博聞強記,經商之餘,自行修學,且有心得,故能沉毅通達以處大事。時逢清廷積弱,列強入侵,內憂外患,國本飄搖。華人華僑身居外域,政治地位低微,常遭歧視欺凌。徐統雄胸懷愛國之心,深感必須革故鼎新,才能富國強民。他經常研讀孫中山學說,開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

結識孫中山

1906年,徐統雄結識孫中山,結下深厚友誼。他積極協助孫中山的革命活動,四處奔走,宣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每當孫中山到星洲籌劃革命,常追隨左右,共商興邦救國之大計。

參與革命工作

爾後,由孫中山介紹加入旅星同盟會,參與革命工作。此後十餘年間,徐統雄先後擔任呈州"同德書社"社長、茶陽會館、客屬總會董事及中 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新加坡支部長等職,為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推 翻清統治的民族民主革命貢獻殊多。
民國四年(1915),孫中山發動討袁鬥爭,形勢緊張,星洲政府到處偵査革命黨人的活動。徐統雄 臨危不懼,毅然擔任在僑胞中籌款、聯絡等工作。尤其在孫中山最 困難的時候,徐統雄慨然將星洲經營的七間店鋪的全部資產典賣資 助革命,其愛國至誠、毀家紓難的舉動使孫中山深為感動,視為海外知己。徐統雄性豪爽,重信義,孫中山每至星洲,均食宿其家, 所以,他每以"國叔"自居,且常對人言:科古(孫科,孫中山之 子)的屁股,我不知打過多少。
袁世凱、段祺瑞掌握北洋軍閥政府大權後,相繼與日本簽訂賣 國條約,全國民情激憤,紛紛抵制日貨。徐統雄則在星洲集資創設 國貨公司於酒店街,承銷來自祖國的商品,以激發僑胞的愛國熱情。
民國八年(1919),徐統雄回國省親,旅次汕頭,得悉洋商船務公司無理加收出國船費(男子船票按定價,女子按定價加半),形同勒索,遂仗義執言,向洋船公司提出抗議,幾經交涉,終告取消。 出國同胞深感其德,立碑於八邑會館詳述其事。
民國十四年(1925),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徐統雄應邀回國, 出任廣東東路公路處兼韓江治河處處長、潮梅財政視察員。在任期 間,對疏導韓江、消除水患,規劃甚多,惜因經費匱乏,未能實施。 僅在本鄉三河壩集資,於黃貢壩渡口興建攔石水檔,以保護河岸, 另在三河城外增建避水所數間以備防洪。他還應邀到家鄉學校作變 革圖強的演說,勉勵後一代學成本領,報效,家。隨後任省僑務委 員會委員,對維護華僑權益貢獻頗多。
民國十八年(1929〉,發起集資,興建"中山紀念堂"於匯城鳳翔山麓,並將翁萬達故墓道闢為中山公園,作為對孫中山民國七年(1918)5月曾蒞三河壩(動員護法援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北伐抗段事)的紀念。是為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和中山公園,2005年,政府撥款重修,現己成為旅遊勝地)。中山紀念堂事畢,徐統雄再次南渡星洲,數年後,始回國定居。
民國二十四年(1935),徐統雄復出任四川禁菸督察處處長。民 國二十六年(1937)又調任上海分處處長。抗戰爆發後,告老居家, 不再任職。
徐統雄為官廉潔奉公,兩袖清風,生活儉樸,先人後己。他在韓江治河處卸任時,仍存公款國幣4000餘元,人家勸他設法銷賬, 不必移交。徐統雄笑道:"我要賺錢的話,南洋7間商店早發財了!"將存款全數移交無誤。他常為人排憂解難,調解糾紛,有人送 點禮物上門酬謝,他也婉言謝絕,笑道:"我如果接受你們的禮物, 不也成了貪官污吏了嗎?"徐統雄的祖屋前都是鄰居的菜園、廁所, 他有一次返家,地方官吏前往拜訪,看見門前道路狹小,建議他出 面向鄰居割讓土地,以擴大道路。徐統雄斷然回答說:"我們家鄉人多地少,寸土千金。村民僅有一點生產資料賴以謀生,我不能損 人利己,我家走走小路不要緊。"
徐統雄熱心公益,樂善濟貧,對教育事業尤為關注。
民國四年 (1915)他和陳嘉庚等一起,在星洲倡辦華僑中學、南華女校,為發 展華僑華文教育竭盡心力。民國十五年(1926)在家鄉與鄉賢一起倡辦三河聯校(今三河鎮小前身)和三河中學,致力甚巨。
徐統雄處世公道,豪俠仗義,關心民瘼,和睦鄉鄰,調解紛爭, 好做和事佬。民國九年(1920〕,匯城徐姓祖嘗在英雅鄉的租谷共有300餘市擔,英雅鄉民要求減租,徐姓鄉紳不允,引起訴訟。適值徐統雄回鄉,族人以為他有聲望,請他出面,以達到打贏官司,阻止減租的目的。不料,他反而積極支持英雅鄉民的減租要求,並規勸 族人說:"祖公己死了兒十年,我們子孫後代還可以不勞而獲,享 受這么久的優待,豈可不知滿!"原匯城僅在中山公閌設有避水所 4間,不敷村民避難容身之用,後來鄉人商定在劉家祠背增建避水 所。當時,劉姓家人以為祠堂背動土會影響風水,有不同意興建之議。徐統雄親自往勸道:"人家要修橋施路以利大眾,而今,眼看 村民鄰里受浸,自己地勢較高的房子也要騰出來讓人居住,何況祠 堂背一塊空地呢?"在他的耐心勸說下,避水所終於順利建成,村民 無不額手稱賀。20世紀30年代後期,徐統雄任汕頭韓江治水處處長 期間,主動驅車前往調解星洲同鄉多年懸而未決的"育善公產"糾紛,當事雙方都極為感動,糾紛得以順利解決。徐統雄以其在僑胞 中的威望和公道處世,贏得了僑胞的信賴。
徐統雄愛國愛民之舉,不但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譽,而且引起中共地下黨組織的密切關注。民國三十六年(1947),已抱病在家的徐統雄收到大埔縣地下黨的一封信,內容是請他協助維持當地社會治安,他捧讀再三,心情十分激動,熱淚潸然,長嘆說:"共產黨還是了解我的平生抱負的,可惜我己是風燭殘年,心有餘而力不足 了!"是年病逝,享年6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