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樓

泰安樓

泰安樓位於廣東省大埔縣湖寮鎮龍崗村,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距今已有241年的歷史,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泰安樓及附屬建築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占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占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泰安樓,2000年已與該縣另一著名客家圍樓花萼樓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泰安樓及附屬建築占地面積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占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占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泰安樓,2000年已與該縣另一著名客家圍樓花萼樓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主要景點

土樓的特點是建造工期長,一般要花兩三年時間才能完工,較大者甚至要積數十年、幾代工匠的辛勞。所用木材須300~500立方米。因土牆下厚上窄,堅實牢固,“三防”(防風、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還能防火(三環土牆便是3道封火牆),特別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嘆服,幾乎所有土樓都曾經受過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驗,皆安然無恙。好的土樓即使經歷地震也僅在樓與樓之間裂一條裂縫,由於圓樓牆結構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時略向內斜,呈梯形狀,向心力強。70多年來竟神奇地自然彌合,現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寬的裂縫。土樓建築的另一特色是結構極為規範,房間的規格大小一致。大多數土樓均只有一個大門供出入,樓內均有天井,可儲半年以上糧食,猶如一座堅固的城堡,易於防盜和防匪(舊時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壘築高大土牆以防不測)。由於牆壁較高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熱納涼,優點甚多。客家人建土樓時,將煙囪砌入土牆內,使廚房免受黑煙污染,十分潔淨。土樓的興建,也是舊時客家人篤信風水的表現。迷信說法,認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處有“凹煞”。建方樓時,他們以為其某個角會碰上“煞氣”,就在樓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當”字樣以避邪,或在樓角釘上繪有八卦、寫上字元的木板,用以“制煞”。圓樓無角,據說“煞氣”能滑走,所以為避“煞”,清代以後的土樓多為圓樓。

總的看來,建土樓講求實效性是顯而易見的。泰安樓內居民土樓不僅在建築風格上特色鮮明,大多數土樓的命名也寓意雋永、意味深長。土樓作為福建客家人引為自豪的建築形式,同時又揉進了人文因素,堪稱“天、地、人”三方結合的縮影。數十戶、幾百人同往一樓,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處的家族傳統。

布局規模

規模

泰安樓泰安樓

泰安樓及附屬建築占地面積 6684平方米,其中主樓占地2577平方米,兩側書齋占地2764平方米,門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築,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樓高11米,分三層,一層牆寬為0.92米,三層牆寬0.44米,一、二層外牆為石牆,三層外牆壁及內牆為磚牆。因樓外牆為石牆,故該樓俗稱石樓。該樓一至三層四周向內設前走廊,一層走廊的柱子為上木下石,二、三層為木柱,三樓前排中廳設有祭壇,為防外患,三層除前廊外還設有後走廊。一、二層不設窗,三層才開窗,並設有槍眼,整座大樓只有一個大門出入,門板鑲上厚厚的鐵皮,大門頂有蓄水池,供滅火之用。

大門

泰安樓的大門非常獨特,乍一看,眼前一座雄偉的門樓,細一看,這樓門原來是鑲嵌在牆上的。據說,這樓的主人是做生意發家的,沒有功名不能建門樓,後來他靈機一動,就想出了個絕妙的辦法做了個假門樓。

樓中樓

泰安樓泰安樓

樓內中軸線主體建築為平房,分上下二堂,上堂書“祖功宗德”,陳列藍氏先祖神主牌,並作為祭祀的祠堂,堂左右兩側設有廂房,樓內平房四周為天井,三層方形樓房把主體平房環抱在中間,形成樓中有屋、屋外有樓的格局。樓的兩側各有一座書齋,是供讀書求學的場所,樓內右側天井有口水井,井水清澈可口,現仍可飲用。

興建泰安樓時有個有趣的故事,樓主人藍少垣在該樓工程進到第三層時,他把辦公地點也搬到二層的一間房子裡,規定凡前來領工資的工人,都要手提兩塊磚到三樓後才來領工資。那時候的工資是每日清算,結果就這樣節省了建三層所用火磚的搬運費。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樓主人的精明智慧。

據說泰安樓的藍姓祖公極為節儉,原計畫在樓右側也建一個同樣的方石樓,構成鴛鴦樓,後因意外早亡,計畫沒有實現,成為現在的單片樓,實為遺憾。

客家民俗風情博覽館

泰安樓一樓布置了客家發展史,客家人生產、生活用具,客家服飾,節慶活動用具展區,詳細地記載了千年來大埔客家人的發展、生產、生活情況;二樓為大埔名人展區、將軍書畫展區。整座建築較為集中地展現了大埔客家人情風貌。

意義用處

泰安樓泰安樓

泰安樓歷史悠久,規模雄偉、粗獷,布局合理、科學,文化內涵豐富,是客家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也是中國與世界民居建築史上的文化瑰寶。2000年底,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中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秘書長郭旃前來此樓考察後,認為該樓是研究中國古代民居建築和客家歷史文化及民俗風情的“歷史人文博物館”,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申報條件,現已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古樓保護

泰安樓泰安樓

廣東梅州市大埔縣投資五千萬元人民幣,為國內罕見的客家大型方形石圍樓泰安樓修建的大型保護公園——西湖公園。西湖公園位於縣城西北部,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客家民俗風情博覽館泰安樓融為一體。該公園的建成,更好地保護了縣城周邊的文物古蹟,公園占地總面積580畝,分三期實施。首期為公園主體部分,占地334畝,總投資4800多萬元,於2004年6月開始興建,2004年12月底建成,2005年元旦向市民正式開放。公園分陸地、水域兩部分。建成中心、文化、湖岸、溪流、古樓、牌坊等6個功能區,38個景觀集大埔“四鄉”、“四名”特色於一園。

中心區內設八駿圖、茶藝館、休閒廣場、生態綠洲、張位舞台、浮雕景牆、兒童樂園等7個景觀。該區以休閒為主,融合茶文化,為遊客提供休閒好去處。

文化區內設孔子銅像、漢樂演奏廳、將軍牆、萬人廣場4個景觀。該區充分體現了大埔人崇文重教、禮樂傳家和發揚廣東漢樂等民俗文化、傳承客家文化、紀念大埔將軍事跡、傳統文化精神。

湖岸區內設鐵索橋、飛虹橋、九曲橋、水榭、遊子亭、懷鄉島、湖濱廣場、遊船碼頭、長廊、荷花洲、滾水壩、噴泉、觀景台、花架廊、塑石等15個景觀。該區以康體運動為主,結合休閒遊樂,給人動與靜和諧美的感受。

溪流區內設北門水景、親水平台、陶吧、小橋、小溪流水等5個景觀。

古樓區內設泰安樓、池塘、花田等3個景觀。該區融合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讓遊客感受歷史、感受自然。

牌坊區內設南大門、北大門、停車場、假山等。

地理位置

泰安樓位於廣東省大埔縣,大埔縣位於北緯23°23′—24°56′,東經115°18′—116°56′之間,地跨南亞熱帶北緣,中亞熱帶南緣,是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溫度20.7—21.4℃,年降雨量1400—1800毫米,全年平均霜日5—13天。大埔縣的動物資源豐富。其中列入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22種,如雲豹、豹、蟒蛇、豺、穿山甲、蘇門羚。

交通指南

①梅州市區方向至景區:

梅州市—西陽鎮——S333——大埔縣——八一路——環城大道——龍崗村——泰安樓。

②揭陽市方向至景區:

揭陽市區——沿G78行駛58.1公里,朝梅南/梅州/S12方向,稍向右轉——行駛460米,從入口進入梅龍高速公路——梅龍高速公路——梅州市—西陽鎮——S333——大埔縣——八一路——環城大道——龍崗村——泰安樓。

小貼士

1.保護文物,遊客請勿破壞內部的陳設和建築設備;

2.注意環境衛生,不要隨意亂丟垃圾;

3.兒童在遊玩時,請勿攀爬樓體高處,注意安全。

相關詞條

振福樓、光裕樓、福升樓、衍香樓、環極樓、花萼樓、懷遠樓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