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徐景唐為國民黨服務三十餘年,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他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的建設。民國十七年(1928年)十月,徐景唐任廣東省東區善後委員,他派人並撥款2萬元贊助東莞縣造林。1948年曾在香港倡捐8萬元港幣給家鄉修築東江堤,並建涼亭一座,鄉人至今未忘。
生平
徐景唐(1895一1967),原名協和,字庚陶。徐景唐出生在廣東東莞縣城郊榴花鄉鰲峙塘村一個書香門第,其祖父、伯父均為晚清秀才,唯獨徐景唐的生父,似乎是家中的另類,棄儒從商,在村中的石灰窯及石龍鎮一家米店就業。徐景唐的母親是秀才之女,知書達理且能勤儉持家。於此家族環境中,徐景唐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1909年,從東莞縣立中學畢業後,徐景唐毅然赴廣州考入黃埔陸軍國小。後經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進入保定軍官學校,復被選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三期輜重科。徐景唐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時,學校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恰好各國外賓來校參觀,典禮由天皇御弟主持。為顯示日本武士道精神,特意從日本學生中,挑選精通劍術的人與中國留學生比武,以為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穩操勝券。徐景唐身材魁梧,被推為中國留學生代表。他毫不示弱,登台揮劍,連斗數十回合,乃至日本學生漸露敗跡。天皇御弟急了,趕緊登台宣布雙方並列冠軍,各贈指揮劍一把。
1919年,徐從日本學成歸國,任職於北洋政府陸軍部軍學編譯局,為編譯員,後調陸軍部軍務司三等科員。期間,他認識了在陸軍大學任教併兼任軍事編輯局編修的李濟深,並結為至交。1920年,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鏗為襄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積極整編軍隊,廣攬人才。是年11月,李濟深應邀回粵擔任第一師副師長。此後,徐在李引薦下,1921年徐擔任該師少校參謀,1922年升中校參謀,1923年升上校參謀,鏇奉命兼任補充團團長。1924年調任第三團團長。1925年4月,粵軍第一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徐景唐升任第十一師師長。是年10月,徐奉命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官學校校長,招生甫竣,為統一軍事教育起見,鏇歸併於黃埔軍官學校。
1926年7月,北伐戰爭爆發。第十三師留守廣東,駐防四邑西江,兼任肇羅陽五邑警備司令。徐景唐的第十三師防地屬珠江三角洲,河流縱橫,航運發達,但土匪猖獗,對過往商旅造成隱患。徐景唐認為守土有責,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他調派所屬的第三十九團團長譚邃率領全團,深入新會縣豬頭山及台山縣古兜山,直搗土匪巢穴,先後殲滅土匪1300餘人,誘擒了著名的女匪“單眼英”,招撫了東莞、增城間著名的“大天二”袁華照(又名袁蝦九)等1000餘人,編為一個步兵團,加以教育改造。珠三角地區賴徐景唐所部之力而得以安寧,人們因之稱頌不已。
1927年6月,廣東省政府改組,徐景唐為省府委員兼軍事廳長。是年9月,南昌起義軍進入廣東,徐率部馳赴潮汕地區,圍擊起義軍。11月16日,張發奎,黃琪翔發動“廣州政變”。這年冬至1928年初,第十三師參加了討伐張發奎的前方第四軍。同年2月,李濟深回廣東重掌軍政大權,將在粵部隊擴編為3個軍。3月,徐景唐升任第五軍軍長兼東區善後委員。1929年初編遣會議後,粵軍縮編為3個師,徐任第二師師長。是年3月,李濟深被蔣介石軟禁於南京湯山後,徐即赴香港閒居。1936年2月,他應浙江省主席黃紹竑之邀,出任省保全司令部參謀長。是年7月,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失敗,余漢謀接管廣東軍權,徐景唐被邀請出任第四路軍軍長及廣東綏靖公署參謀長。10月28日,徐被授予陸軍中將。1937年3月,吳鐵城接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徐被任命為省政府委員。1940年7月回廣東任第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是年9月28日,徐景唐奉命代表第七戰區前往汕頭設立指揮所,接收汕頭地區的日偽武裝。同年任廣州行營副主任。1947年10月任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48年6月,徐景唐辭職赴港閒居,他曾捐資8萬元港幣給家鄉修築東江堤,並建涼亭一座;援助東莞2萬元,以做造林經費。是年8月,徐辭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徐被選為民革中央團結委員。1967年,徐景唐因病在香港逝世,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