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陽古縣

彭陽鄉地處鎮原縣東南。 古彭陽縣境出土文物豐富。 彭陽故城近郊有玉山寺石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西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冬,匈奴老上單于,率領14萬鐵騎,殺氣騰騰,一路南下,攻向大漢的北地、安定郡,侵朝那,占蕭關,擄民奪地,搶劫了大量財物和牲畜。北地郡都尉孫�奮勇抵抗,因寡不敵眾,戰死疆場。匈奴人肆無忌憚,掠城破寨,打到彭陽,又燒毀回中宮,禍民月余,威協長安。西漢王朝遣大將軍張相如、欒布等發軍30萬車騎,向彭陽一帶進軍,匈奴看到漢軍兵多將廣,軍威強盛,不待漢軍發動攻擊,匈奴人便望風而逃,漢軍收復失地。
《史記》和《資治通鑑》都記載了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其中所涉及的蕭關、朝那、彭陽及回中宮這些古代地名,為歷代史學界所重視。匈奴人當年所進攻的彭陽今在何方?是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彭陽縣嗎?不是。正確答案是今鎮原縣所轄的彭陽鄉這個地方。

人文歷史

彭陽鄉地處鎮原縣東南。明代、清朝、民國時期,這裡均稱彭陽村。1962年在彭陽村成立彭陽人民公社,1965年改為太平公社彭陽大隊,1983年改建為彭陽鄉人民政府。轄彭陽、上城等7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
彭陽鄉政府建在漢代彭陽縣故城遺址內,北靠彭陽故城北牆,除中間新挖壑口,基本保存完整。南城牆已被茹河水沖毀,東西城牆僅留幾處殘垣斷壁,城區常常掘出秦磚漢瓦殘片。彭陽縣故城東西長250米,南北寬200米,城牆殘高10米,牆根厚約6米,夯土層厚20至30厘米。城東西有兩門,南有便門,城牆四角各有敵樓一座,殘跡仍存。198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彭陽縣境出土文物豐富。今彭陽鄉的寺溝口出土的舊石器時期的石核等石器,屬國家珍貴文物、現藏在甘肅省博物館。這裡還出土過大量古脊椎動物化石如犀牛骨骼等。1991年彭陽故城遺址以西之彭陽村出土的一塊石碑,稱西禪院碑,高95厘米,寬56厘米,厚15厘米,正面刻“周顯德二年五月六日存西禪院記”14個大字,小字304個,刻有“原州司馬劉文戩”,背面豎刻碑文“寧州豐義縣重修西禪院記”,“鄉貢進士張懸蒙撰,王獻可書”,碑文388字,其中24字殘損難辨。碑文左下角署“大宋開寶五祀六月十五日記”,“前渭州尤從押衙加容姚蔸。”從碑文可看出,西禪院毀於後周(公元955年)。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重修西禪院時在原碑上做了文字記載。重新利用了原碑背面空白的碑面,重新鐫刻了碑文文字。此碑現存鎮原縣博物館,屬國家二級文物。彭陽故城近郊有玉山寺石窟,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溝仰韶文化遺址,居寺溝新石器時代遺址。蕭金宋塔內磚刻“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閏九月初三,彭陽縣崇信鄉野林社”18字,證明北宋中葉蕭金一帶屬彭陽縣轄區。蕭金鎮野林村西漢墓出土的銅鼎,鼎蓋銘文為“彭陽,重三斤四兩,容三升”,鼎腹沿銘文為“彭陽,重七斤,容一斗三升”。此鼎現存慶陽市博物館。足以證明今蕭金一帶漢代隸屬彭陽古縣。這些文物保護單位和出土文物,對研究我國古代文明和古彭陽歷史,具有極其重要的物證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