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少麟

彭少麟

彭少麟,男,漢族,廣東汕頭人,1956年生,博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生態學會理事長,華南植物園特聘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彭少麟 彭少麟

 

彭少麟,男,1956年生,博士,博士生導師。華南植物園特聘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已培養畢業博士21名,碩士13名;現指導博士生18名,多次被評為中科院優秀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生態學研究,已完成30餘項科研課題,其中20餘項任課題組長;現在研課題6項,其中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發表科學論文380餘篇,專著14部。論文和成果獲各類獎22項次,其中國家級和省、部科技進步獎和自然科學獎二等以上重大獎10項次。主持的項目獲2000年度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擔任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生態學會理事長、《生態科學》主編、《生態學報》副主編、《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主編等多項社會學術職務。彭少麟在他主要從事的生態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的建樹,獲得中科院青年科學獎、廣東省十大青年科學家獎、國家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獎20多項。

生平簡歷

攀科學巔峰 留片片蔥綠——記潮籍青年科學家、生物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彭少麟

赴穗採訪彭少麟時,久聞大名而又素未謀面。在約好的時間、地點,一眼就認出了這位高挑個子、小平頭、戴眼鏡的科學家,他樸實的外表掩不住的書卷氣和學者風範讓記者確信:就是他。

47歲的彭少麟在植物科學園地里已耕耘了22度春秋。22載的心血和汗水澆灌出碩果盈枝,洋洋上千萬字的論文和專著,涉及恢復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數量生態學,以至巨觀行政管理學、城市生態學,他的《植物群落動態學》是世界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那一項項令人矚目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所長、生物防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生態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高教特聘教授等一個個頭銜,彰顯了這位在外汕頭人、在生態王國勇於探索的青年科學家的突出成就。

理論先導

為國家重大決策提供依據

作為一名科學家,多年來彭少麟一直把最大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平和沉穩的心態,一步一個腳印向著科學的頂峰攀登。退耕還林是國務院一項重大決策。實施這一決策後,農民靠什麼吃飯、怎樣發展經濟?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考察了長江上游後提出了這一課題。中國科學院把這一課題交給了生態學博士彭少麟。帶領考察組,彭少麟沿江一直考察到長江源頭,走了一個多月的路,把深入山林、步行考察的資料歸納綜合,在長期歷史定點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考察報告,並以要點形式提綱挈領,送到總理辦公室。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和明晰的思路、建設性意見,為國務院實施退耕還林政策提供充分的依據。

退耕還林

談起退耕還林,彭少麟胸有成竹:從考察中發現,按生態學的角度,900米以下形成的沖積平地可以發展農業。每個地區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交叉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另外,喜馬拉雅山的隆起,使大氣動力變化、熱量下陷,所形成的乾熱河谷生態環境的熱量資源是發展特色農業的無形資產。同時,還可利用複合農林業,間種藥材、香菇、木耳。對於在乾熱河谷怎樣種恢復植被,彭少麟的建議是:由上而下,由下漸上,中間開花,在水平地帶恢復常綠闊林,在垂直地帶保育針葉林。

對彭少麟帶領課題組不辭辛勞、一絲不苟工作所形所成的課題報告,總理辦公室很重視,朱?基總理親自作了批示。在此後投資500多億的天然林環保工程實施中,彭少麟課題組提出的建設性意見發揮了重要的參考價值,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鼎湖山———我國北回歸線的綠洲。這裡的2萬多畝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生機勃勃。而當初,在與其它地方同樣嚴酷的自然條件下,最先成林是何樹種?以後又為何樹種取代?如何形成現今的森林植物生態群落?季風常綠闊葉林自然演變過程與機制如何?彭少麟通過大量的調查數據進行系統分析之後,總結出整個森林生態發展過程的演替模式。文章發表後,加拿大、英國及國內各地學者紛紛來信索取論文。這一成果為十年綠化廣東發揮了理論先導作用。

科技成果

多年持之以恆的努力,彭少麟拿出了一個個創造性的科研成果:研究並測定了南亞熱帶地帶植被生產力,填補了世界空白;研究演替規律,提出了生態頂極新理論;研究森林更新,提出複合更新的新模型;研究生態破壞與生態恢復,提出熱帶雨林可恢復性理論,並在實踐上驗證了雨林完全破壞後,經過人工啟動,其生態系統的土壤和多樣性能夠得到恢復,這一論點引起國際學術界極大地關注。

赤子情懷

關注家鄉山山水水

潮山潮水哺育了彭少麟,在他身上也充分體現了潮人的聰明才智和刻苦耐勞的優良品德。這位從潮汕大地走出去的科學家,多年來依然懷著一份赤子之情關注著家鄉的山山水水,也曾作為在外有成就的潮汕人應邀回汕為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出謀獻策。

祖籍潮陽的彭少麟自幼生活在練江邊,對練江的生存狀態尤為關注。水浮蓮瘋長,江水變成暗藍色,水下生物面臨滅頂之災……練江的污染和整治也成為他心頭牽掛的一件事。他曾專程從練江取回水樣進行分析研究,認為治理練江,改善水環境,重在切斷污染源,清理河床,其後引韓入練,治理才能真正產生效果。他也特彆強調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整治練江要重視生態評價,只有充分開展生態安全評價和生物評價,並進行可行性的評估,如引韓入練是否影響生態平衡,部分韓江水被引走了,韓江下游是否能承受等等,才能實現根本整治。

在彭少麟身上,不僅有著濃烈的家鄉情,更有一顆熾熱的中國心。1988年,當時剛過而立之年的彭少麟應昆士蘭大學邀請前往澳大利亞熱帶雨林考察,一年時間裡他進行了大量的科學考察並完成了八項論證嚴密的項目研究,連澳大利亞著名的植物學家也欽佩不已。當地為他提供了一個職位,年薪6.8萬澳幣,相當於人民幣40多萬元,希望他留在澳洲。他沒有接受,而是在預定的時間裡回歸了祖國。此後他還有很多的機會可以接受國外高薪的聘請,然而他都一一婉拒了。相反,他還自掏腰包,從國外買回一些設備、軟體,回國供科研之用。就是這位多次拒絕了國外高薪聘請的科學家,1999年成為我省首批獲得教育部批准的三位特聘教授之一,並獲得了“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的每年補津貼10萬元,轟動海內外。

科技創新

豐富生態學的理論實踐

在與彭少麟的交談中,大量的辭彙是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脆弱性理論。但他的語言並不深奧晦澀,娓娓道來中,既鮮活有趣,把你領進植物王國,在那裡識別千姿百態的奇詭斑斕,但每一句描述每一種評價又顯得客觀慎重,不失學者治學的嚴謹。

前些年,盛產沙田柚的梅州有關部門反映沙田柚出現退化現象的信息引起了彭少麟的關注,於是他組織了課題小組進行6方面研究:在國內首次建立華南地區的柚類種質資源基因庫,掌握了柚類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和品種間遺傳相互關係;在國內外首次創立柚類良種苗的脫毒快繁技術和建立柚類無病原體母種圃;系統研究了柚樹生理生態特性及其調控技術;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專用肥;在國內首次將昆蟲性引誘劑用於防治柚果蟲害,形成系統的柚類病蟲害綜防措施;研製出能同時獲得柚皮苷和果膠的全新提取工藝。一個成果,6個發明專利,8個產品投放市場,3年創造了26億產值利潤。《南方日報》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報導了這個科研成果。

生態系統

在全球的生態危機中,原生態系統尤其是森林生態系被破壞而引發的生態平衡失調是生態領域的中心問題之一。彭少麟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關於全球變化研究的國家重大項目研究取得重大進展,被聯合國GCTE計畫列為核心項目,被國家列為2000年度科技十大新聞。

我國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跨越的範圍相當大,是人口壓力較大和經濟活動非常活躍的區域。長期的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導致原生態系統尤其是地帶性的典型植被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被破壞,水土流失和環境惡化,嚴重阻礙了該地區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彭少麟所做的工作,其意義在於帶領其研究團隊長期開展恢復性生態學定位研究和套用實踐,承擔了國家大量的重要科研課題,不但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而且在學術上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素材,其理論與套用成果獲得過多項重要獎項。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所寫著作

在彭少麟主編的《熱帶亞熱帶恢復生態學研究與實踐》一書中,彭少麟及研究集體,以長期的科研成果作為基本素材,揭示了我國南方退化生態系統形成的原因,論述了生態恢復的理論基礎、熱水過程、能量環境、種類組成的效應以及恢復的環境效應,提出植被恢復的限制因子和進行植被恢復的關鍵技術。總結和發展了恢復生態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豐富了生態學的理論實踐。

在成功與榮耀的光環中,彭少麟執著依然,樸實依然。通往科學巔峰的長路上有他永不停歇的腳步,為的是給地球、給人類留下片片蔥綠、處處生機。

潮汕海內外科技界名人

潮汕海內外名人倍出,有政法界、工業界、農業界、交通界、科技界、衛生界、財經界、文藝界、新聞出版界名人。以下是科技界名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