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江地處宜春市袁河下游,東臨新余市分宜縣,離城區15公里,是宜春市袁州區的東大門,下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一個國營苗圃,總面積137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周邊與7個鄉鎮(即分宜的昌山、分宜鎮、鳳洋鄉、洋江鄉、袁州區的渥江、下浦、新坊)接壤。
詳細概述

彬江鎮物產豐富,糧、麻、生豬、竹木、柑桔、苗木、夏布為大宗,地下資源也極為豐富,主要有石灰石、地下水、煤、花崗岩等十餘種資源。集鎮建設已拉開了三縱二直的框架,商貿廣場、小商品市場、畜禽交易等專業性市場正在籌建興建中,集鎮範圍達1.5平方公里,已規劃範圍為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在2005年可達3萬。
基礎設施

彬江經濟社會事業快速協調發展,彬江中學中考連續五年均為袁州區農村中學之首。彬江衛生院建設規模、醫技條件、設備均為袁州農村衛生院之首。彬江興陽界山塘自然村列為宜春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明示範村,船坊大橋列為江西省移民示範工程。村村通了水泥路,村村都有企業項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自然資源

彬江農牧漁業發達,物產豐富。素有“春有茶、夏有瓜、秋有金桔、冬有魚蝦”之美譽。至今以冬棗、苗木花卉、無公害蔬菜、林果、黑楊和生豬養殖等六大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產業化經營優勢明顯,產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形成,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彬江人傑地靈,環境優良。歷為宜春重鎮、商賈雲集,古有青瓷窯址,近曾列“全國商品集散先進鄉鎮”,現又譽為“農民書法家之鄉”,改革開放後,招商、親商、安商、扶商、富商氛圍濃厚。
民俗風情

老遠以來,彬江人就作興麻糍。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彬江人打麻糍,平時是一家一戶悄無聲息地打,打的數量也少,只打幾升米甜甜嘴。可是到了每年除夕,就家家動手,熱熱鬧鬧地打起來。“年三十打麻糍”成為不成文的鄉規,似乎不打麻糍不像過年,鄉里人家裡有專打麻糍的石舂和粗大的麻糍棒槌。打麻糍頗要幾分力氣。打時,把蒸熟的糯米,倒進石舂,三個人各握緊一根棒槌交替猛搗,搗爛糯米後,再用力打一陣,使它爛無米爛,即可做麻糍了。
除夕打麻糍,是專為新春正月待客“煮碗”用的。彬江人正月里待客“煮碗”一律用麻糍。所以就有講究,每個麻糍必須是圓的。麻糍打好後,家主毫不厭煩的一個一個做。做時用左手食指與中指捏緊爛熟的糯米泥,用力擠成雞蛋般大小的圓球,然後再一個一個地用手壓扁,五個或六個層成一疊,有行距地排在桌面上,再壓上平整的大鍋蓋,鍋蓋上加上適量的重物,壓一晚後便定型為大小、厚薄相差無幾的圓麻糍了。鄉民們過年過春最講吉祥,因此麻糍要做成圓的,取一家團圓之義。

彬江一帶至今還流行著打春鑼的習俗。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為體察民情,私下帶了幾個侍從,打扮成生意人,來到了湖南長沙。快到年三十了,卻見滿街冷冷清清,大小店家關門閉戶,百姓不知到哪裡去了,一片淒涼景象。乾隆皇帝又飢又渴,走遍通街,也沒有買到飯。轉了半天,尋進一條小巷,只見一個小茶館半開著門,看樣子也好久沒做生意。乾隆擠身進去,見屋內只有一位老倌人,便向老人買飯吃。老倌子見是外鄉生意人,便把自己吃的紅薯絲飯端給乾隆。乾隆一邊吃,一邊問了些長沙的情況。乾隆皇帝親眼看到老倌人家裡很清貧,臨走時,便在身上撕下一條長紅帶,題了幾個字。並告訴老人,正月初二日披著紅帶,到各衙門裡去討些錢糧。初二那天,茶館老人真的身披過膝長紅帶,到各衙門乞討去了。衙門里見老倌子身上披的紅帶,有當今皇上的題字,便拿出錢糧送給老人。這一下,老倌人家裡便發了財。初四日,老倌子家裡來了一位親戚,見老人突然發了財,便問原由。老倌人也不相瞞,高高興興地把原由一五一十地講給他聽。親戚聽了,借了紅帶,也去衙門裡討,果然也討了許多錢糧。於是,左鄰右舍都來借紅帶,還有的仿造紅帶。衙門裡見來的人多了,而且有真有假,於是便開始躲避。而行乞的人,為了讓衙門裡面的人聽到乞討之聲,便配上小鑼,唱曲子,這便是打春鑼了。後來,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幾年就傳到了彬江。不過,現在彬江人打春鑼,很少披紅帶,而是手拿《送春圖》,每到一戶遞上一張,以便換來錢財。
經濟狀況

彬江城鎮化發展快、集鎮功能齊全,集鎮街道框架已形成五橫三縱格局,美化、亮化、綠化、淨化工程完善,以船坊大橋、集鎮北二路和彬江貿易廣場等精品工程為標誌的集鎮建設亮點紛呈,集鎮品位不斷提升,早已被列為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重點鎮、袁州區工業重鎮。
發展優勢
一、地理位置獨特。距袁州新城僅10公里,距分宜縣城12公里,清萍省道、滬瑞高速,高速公路互通口直達彬江集鎮。2008年袁州新城直通彬江工業園40米寬的中央大道將距離縮短為9公里。
二、電力充足。建有3.5萬伏變電站1座,建有11萬伏變電站1座,為彬江工業用電提供充足的保障.
三、水資源豐富。袁河穿鎮而過,有豐富的地下水,可以解決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

五、通信發達。移動、聯通、電信、鐵通信號覆蓋全鎮。
六、物流有保障。八縱物流公司落戶彬江,並且有鐵路運輸專線,可提供車皮、零擔等運輸服務。
七、安商親商有專人。彬江鎮成立了安商親商工作組,對企業都有專門的領導帶隊負責解決企業的困難,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寬鬆的生產環境。
八、集鎮功能齊全,貿易繁榮。鎮設有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國稅分局、地稅分局等部門,為企業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