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彩線串珠”法是寫文章時常用的技法之一,“彩線”即線索,“珠”即材料。“彩線串珠”就是以一個具體的人、事、物或者感情為線索,把多個散亂的生活材料連綴起來,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使文章內容多而不亂,形散神聚,脈絡清晰。
解釋
如茅盾的《風景談》中描繪了六幅不同的畫面,畫面雖多,但不雜亂。六幅畫面在“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崇高精神的人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這一“彩線”連綴下,構成了《風景談》這篇優美的文章。唐弢的《瑣憶》記述了七件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但又都被“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條“彩線”串起,組成了一篇生動的散文。
運用“彩線串珠法”法,必須要遵循“線顯珠明,珠不離線”這一原則。文中用於連綴材料的“彩線”,應該清晰明確,不能含糊,且要在文中多次出現(或表現),前後要照應;而所寫內容也必須圍繞“彩線”展開,不能游離於“彩線”以外。
一堆散亂的珍珠,只有用彩線串起來,才能成為珍貴的藝術品。同樣,生活的珍珠也需要思想的紅線來連線,才能形成條理清楚的文章。這根思想的紅線便是線索。
指導
線索主要是指貫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節脈絡,以及作者表現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它像鏈條一樣,串聯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線索不清,文章必然雜亂無章。所以劉白羽說:“生活五花八門,色彩斑斕,可是你要從中理不出個清晰的線索,得不出個明確的概念,也就無法概括,無法結構,也就不能用具體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東西表現出來。”“惟線索在手,則錯綜變化,為吾所施。”劉熙載這句話精要地概括了線索的作用。
那么哪些事物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呢?可以作為文章線索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有:
①以中心事件為線索。
②以某一實物為線索。
③以感情為線索。
④以某句話、某種行動為線索。
例析
把看似散亂的材料,一經思想的紅線串聯,就都成了熠熠閃光的珍珠。
這種用一條或幾條線索,貫穿全文各個部分,從而構成文章整體的謀篇機巧,我們把它叫做“彩線串珠”。都很熟悉秦牧的散文《土地》。這篇文章“精騖八極,思接千載”,所寫內容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重耳受土,公侯封疆,土人受降,珍藏鄉土,蒙面葬身,寸金之橋……有故事,有掌故,有民俗,有出典。分散來看,都是“散金積玉”;但在《土地》里,它們卻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揭示了占有土地、保衛土地、建設土地的深刻內涵。
孫凡的《責任》就採用了彩線串珠的方法。這篇散文,由二胡《二泉印月》描繪的意境,寫到瞎子阿炳的遭遇,又從阿炳聯想到“被鮮花和掌聲包圍的”盲人演奏家聶建宏,以及“相貌與心地都如天使般美麗的姑娘”、盲詩人海倫·凱勒,這些材料,都以聶建宏優美的琴聲作為聯想的觸媒,都服務、服從於生命的責任、生活的責任這一主題,從而形成了一條美麗的珍珠鏈。
黃曉璐的的《“愛”的斷想》一共寫了四個生活片段:一、看著“我”吃、看著“我”穿,母親“卻永遠滿足了似的”微笑著;二、急剎車前,兒子安然無恙,父親突然給兒子一個巴掌,自己也“捂住臉,無聲的淚水溢出指縫”;三、學生遲到,老師正要責備,卻發現他刻意隱藏的露出腳趾的布鞋。那以後,他腳上多了一雙厚實的棉鞋,他“再沒有遲到過”;四、兒子為國捐軀,戰士登門慰問,老嫗卻平靜地問:“勝利了嗎?”確信勝利後,他喃喃地念叨:“勝利了就好,勝利了就好……”隻字不提孩子的犧牲。這四個生活片段,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人物身上,似乎互不“搭界”,但細細品味,發現有一根思想的紅線貫穿於始終,就是“愛”——母子之愛,父子之愛,師生之愛,祖國之愛。“只有使愛的清流在人民事業的熱土上流淌,這才是最偉大的愛”。有了這樣的線索串聯,文章才顯得形散而神聚,目張而綱舉。
除了“思想的紅線”,線索還可以是一件事,如《社戲》中的看社戲、《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中的尋藥送藥;可以是一句話,如《瑣憶》中引用的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為了周總理的囑託》中的“為了周總理的囑託”這句話;可以是某個具體的事物,《蒲公英》中的蒲公英、魯迅小說《藥》中的“藥”,等等。
線索可以是單線,也可以是複線;可以是明線,也可以是暗線。《土地》《瑣憶》是單線,《藥》《智取生辰綱》則是複線;《藥》中,華家買人血饅頭、吃人血饅頭是明線,革命者夏瑜被殺鮮血被吃則是暗線。《智取生辰綱》也有兩條線:一條是楊志押運生辰綱,另一條是眾好漢智取生辰綱。一般說來,短篇多用單線,長篇多用複線或多線。線索必須與情節有關,必須與文章的內在聯繫有關,必須立足表現主旨來選擇線索,使其既成為串聯材料的紐帶,更成為展現主旨的視窗。這樣,文雖千波百折而自成條理,牽一線而動全文。這是線索的題中應有之意。
【套用範例】
父親的愛
【美】艾爾瑪·邦貝克
父親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使我們一家人融洽相處的是我媽。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媽則把我們做過的錯事開列清單,然後由他來責罵我們。
有一次我偷了一塊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訴賣糖的說是我偷來的,說我願意替他拆箱卸貨作為賠償。但媽媽卻明白我只是個孩子。
我在運動場打鞦韆跌斷了腿,在前往醫院途中一直抱著我的,是我媽。父親把汽車停在急診室門口,他們叫他駛開,說那空位是留給緊急車輛停放的。父親聽了便叫嚷道:“你以為這是什麼車?旅遊車?”
在我生日會上,父親總是顯得有些不大相稱。他只是忙於吹氣球,布置餐桌,做雜務。把插著蠟燭的蛋糕推過來讓我吹的,是我媽。
我翻閱照相冊時,人們總是問:“你爸爸是什麼樣子的?”天曉得!他老是忙著替別人拍照。媽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勝數。
我記得媽有一次叫他教我騎腳踏車。我叫他別放手,但他卻說是應該放手的時候了。我摔倒之後,媽跑過來扶我,父親卻揮手要她走開。我當時生氣極了,決心要給他點顏色看。於是我馬上爬上腳踏車,而且自己騎給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學時,所有的家信都是媽寫的。他除了寄支票外,還寄過一封短來給我,說因為我沒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長得很美。
每次我打電話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說話,但結果總是說:“我叫你媽來接。”
我結婚時,掉眼淚的是我媽。他只是大聲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間。
我從小到大都聽他說:“你到哪裡去?什麼時候回家?汽車有沒有汽油?不,不準去。”
父親完全不知道怎樣表達愛。除非……
會不會是他已經表達了而我卻未能察覺?
【範例點評】
文章雖短,作者卻在有限的篇幅中,記述了發生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八件事情,事情雖雜,雖瑣碎,但經“父親的愛”這條“彩線”串起,就使文章脈絡清晰,並且組成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們可以從文章中看出在父親看似不懂愛的行為中,卻處處體現著對“我”的“深沉、理智、充滿希望”的愛。
議論文語段寫作之彩線串珠法:
議論文語段寫作之彩線串珠法:就是圍繞一個分論點,列舉大量的細節材料展開論證。例如: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將我們的幸福定格於愛,時時擁有春天般的心情,用我們年輕和無比高貴的心靈去幫助每一個人,用我們的熱情去點亮每一個愛的瞬間。
當別人摔倒時,伸出你溫暖的手;當別人失意時,送上你真摯的祝福;當別人感到寒冷時,(為他)送上一件厚厚的棉衣……
我們生活在愛的大家庭中,是愛,是溫暖的問候,是真摯的祝福,是無私的幫助點燃我們的每一個希望,打撈出我們許多逐漸泯滅的念想。是愛,是有力的手,是無私的關懷撐起了一把永恆的傘,傘下,有我們遺落在青石上的語言,有我們奔跑在田野中的呼喊與笑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時時不忘幫助別人,你將是一個永遠幸福的人。
當你貧窮時,不忘幫助別人;當你富有時,更不要忘記幫助別人;當你年輕時,不忘幫助別人;當你高齡時,不忘幫助別人。在早晨,在傍晚,在春夏,在秋冬,時時刻刻不忘幫助別人。幫助別人,我們將永遠年輕;幫助別人,我們將青春永恆;幫助別人,是我們心中永恆的樂章。(2007年甘肅考生《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有時用來證明分論點的材料不必驚天動地,列舉身邊的瑣屑小事即可。這些“小事”宛如散落一地的珍珠,主旨句(分論點)就是一條彩線,只要能夠發揮彩線的作用,就能串成精美的項鍊。“彩線串珠法”就是圍繞一個分論點,恰當地組織大量的瑣碎的細節材料來展開論證的方法。關鍵是如何組織,使材料有情,有理,有序。
上面的例段,材料非常豐富,它是怎樣展開並組織的呢?首先明確論點“做一個幸福的人”。接下來分析如何去做一個幸福的人呢?從別人摔倒,別人失意,別人感到寒冷,到在早晨,在傍晚,在春夏,在秋冬,時時刻刻不忘幫助別人等等細節來展開議論,組合起來就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這裡全部用的是整句,句式整齊對稱。本段文字,在評卷教師看來不僅是理性的感受,也是對他自己生活的一種體悟。怎么不會給高分呢?文段收到這樣的效果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情動人。